【看中国2018年4月28日讯】2018年3月31日,凯迪长三角会馆部分网友邀请独立经济学家朱小平先生来苏州做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出席报告会的约有十几人,除了一部分资深网友外,还有几位民营企业老板。
朱先生的治学方法我是知道的,那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尤其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总要用以大量的图表、数据来说话。这次演讲也不例外,光图表就搜集了300多个。但是由于举办人准备不充分,大屏幕的液晶显示屏没有准备好笔记本电脑的转换插头,因此只能利用一较小的台式电脑的显示屏,这样坐在后排的人就不易看清图表,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我的这个报告会简介,只能对朱先生接近四个小时的演讲做一简略介绍,必然会有挂一漏万的不足之处,也请朱先生和与会听众原谅。
他的演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全球经济,第二部分讲国内经济。
一、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
19世纪中期开始第一波全球化,被一战打断;第二波全球化是在冷战结束后,标志性的是1993年克林顿提出的全球化战略(实际开始在19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出现就是全球化国际分工的开始)。克林顿认为老布什是冷战思维,是过时的恐龙。现在的商品,不是单一国家的,原料、零配件、设计、销售等环节,都由不同国家完成,你很难说某个商品一定是某国的,这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但是这个全球化使一部分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受益,而使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利益受损。
全球化这30多年,有两个重要数据:第一个是全球贸易增长比GDP增长快一倍(指增长率);第二个是海外投资比GDP增长快一倍。这说明GDP增长主要靠贸易和海外投资拉动。
在这30多年中,中国国力迅速提升,现在已成全球老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巧妙利用了WTO带来的机遇,耍了不少滑头(实际就是搭顺风车,在知识产权上占了便宜),我们许多入世承诺实际没有兑现,欧美对华敞开市场,中国自己的市场却设置重重障碍。譬如美国的关税平均9%,中国是27%。一幅图,这是贸易平衡线,中国远远偏离这根线,顺差太大,出多进少,当然日本也不平衡,也是顺差大国,但日美同质性高,日本在美有大量投资,中国很少。中国现在的贸易顺差全球第一,后面十几位加起来也没中国一家大。因此西方舆论惊呼又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来临。斯普特尼克时刻是上世纪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引起西方阵营的焦虑而被人称呼的。
全球化为何引起不满,为何会出现逆全球化?这里要介绍美国少了两个百分之十,其一是制造业占比少了10%,还有一个是中产人数占比少了10%。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美国要发生革命。
描述这一现象的是米拉诺维奇曲线,又称大象曲线。在美国,占人口90%的大众利益受损,但是占人口1%的精英形成了那翘起的大象鼻子,他们在全球化,尤其是“中美国”的体制下获利。譬如美国某公司CEO,他的年薪在1965年时是公司职工平均收入的20倍,现在是276倍。所以这个全球化是不可持续的。
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西方世界怎么办?21世纪初期有个全球精英闭门圆桌会议讨论这个问题。布热津斯基无意中说了一句话,给大众“奶头乐”,也就是色情加娱乐,起到一个麻痹作用。这当然是一种非正式解决方案,只能起到扬汤止沸的功效。川普(特朗普)上台,不是黑天鹅,而是灰犀牛事件,是基督教文明圈的一种绝地反击,对于全球化的恶果来个釜底抽薪,我们不可小觑。
导致这一现象的表面原因是制造业大量外流,深层原因则是创新的停滞。人类创新的增长从15世纪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达到顶峰,然后开始缓慢停滞、下降。考恩写的《大停滞》说明了这个问题。造成科技创新在上世纪70年代后的停滞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喜欢摘“低垂的果实”,容易采摘的“低垂果实”现在都被采光了;其二是美国科技发展进入“科技高原”,高原低寒缺氧,科研难度提高。用图表表示就是“罗基思迪”曲线,呈S型,初期起步发展缓慢,积蓄力量,然后进入高速发展,到一定高度出现拐点,渐渐进入停滞期。这条曲线无论在生物界、社会领域,经济领域,都普遍存在。一个简单道理,大树不会长到天上去。要有创新、有突破,才能进入下一个S型发展期。没有突破,那就会在停滞期后掉下去,已经消失的文明和物种太多了。
关于创新在社会中的作用,没有人比熊彼特的研究更权威了。他提出,没有创新,剥削就加深,后果就是文明的冲突。中美贸易战的实质就是文明的冲突。
在行将而至的贸易战甚至金融战中,我们不可盲目乐观。这是一幅全球金融流入与流出的图,最粗大的是英国、美国,中国的比例小的可怜(和香港在一起),伦敦是全球的金融马车夫,全球资金最后主要流入英美(占全球50%左右),上海要成为全球金融中心,那还是很久以后的事。
打贸易战金融战,除了人均GDP,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人均财富。财富是多少年GDP的累积,比GDP更重要。我们在人均GDP和财富上,都不是西方的对手。更为可怕的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在人均财富上的差距还在拉大。
这场从贸易战开始的文明冲突,不是势均力敌的,而是不对称的,双方力量悬殊。美国有可能成立同质化国家联盟,恢复冷战。
二、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本次报告会之前,朱先生准备了一个提纲:
1,中国经济中的债务问题(债务上限、利息率的变动的影响);
2,安全外汇储备与货币发行总量M2的关系(外储与M2总量);
3,近40年货币发行方式的四个阶段;
4,货币无锚发行与经济财团化(红色、粉红色财团);
5,债务问题的终结(外部环境的变化、宽松货币时代终结对高负债的影响)。
这次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提纲。
中国改开四十年,经济高速连续增长了30多年,现在不行了,正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入口处。中国经济发展有四个阶段,现在是第三阶段,模仿创新,也就是山寨或搭便车式的揩油(侵犯欧美的知识产权)。中国一定要有自主创新,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现在的问题,经济数字造假。据日经新闻报道,上海与浙江财政收入在去年出现负增长。以前我们知道辽宁新领导上任揭穿前任领导GDP造假,灌水要到40%上下。原来说六个省市财政盈余支持其余20多个省市,现在排头兵的上海浙江都不行了。
为何会出现这一状况?与营改增有一定关系。你原来造假要显示财政收入,不能只是GDP增长而财税收入不增长。那么财税怎么造假?政府要国有民营企业在年底多缴税,过了一月五号政府再返还,还补偿你利息。这样上年末政府财税的银行账上就显示出与GDP的同步增长了,但是现在营改增,这个增值税部分要上交的,你报的越多,交的越多,这下就无法造假了。
为何要GDP造假?除了与政绩有关外,还与地方债有关。地方要发行地方债,与GDP和财政收入有关。地方财政负债增长都高于GDP增速。麦肯锡统计,2007年到2014年7年,从7万亿美元增长到28.2万亿美元。央行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总债务244万亿元(不含外债),外债规模估计在1.4207万亿美元,2016年我国GDP为74.4万亿,我国的总体负债率是342.7%,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还有一种统计,去掉无效与虚假的GDP,负债占GDP的800%。
日本负债也很高,但是他们为何没事?这与利率有关,日本是零利率,而我们的利率比较高。许多企业和政府都是借新债还旧债,这样利率实际就更高了。中国金融黄皮书披露,在企业与政府借新还旧方面,北方一些地区占贷款43%,这等于利息翻番。
债务高企,与三次加杠杆有关。第一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政府搞4万亿刺激经济,银行拼命给企业放贷。第二次是2012年,地方债加杠杆,各地大上基建项目,3、4线的地级市也要造地铁,搞PPP项目。2015年以后是对居民房贷消费贷加杠杆,家庭负债占可支配收入达到90%。这三次加杠杆可以说走到了头,把可以放贷的对象都都掏空了,非常危险。
金融杠杆问题,广义说是M2/名义GDP,2016年中国这个数字是208.31%,世界第四;而2016年实体的负债率与GDP比是135%,这是实体杠杆,这数字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融资成本是8%的话,那么GDP中有10.8%是用于还债,这个比例非常高了。
这里说说家庭负债率,福建是最高的,达到100%,就是债务与家庭十年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国际上认为超过60%就危险了,中国现在有16个省超过60%。当然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这个警戒线不一样,发达国家是65%,欠发达国家是35%。为何会这样?区别在于社保体系完善与否。中国现在的情况是香港超发达国家,内地超后发国家。最高的是瑞典,但是人家高福利,从摇篮到坟墓福利全覆盖。当然,中国与香港的家庭负债主要是高房价,尤其是香港,房价比上海还要高3倍。现在香港政府与开发商造房子给普通工薪阶层的,就是筒子楼,煤卫设施都要公用,所以李嘉诚要跑路。
那么负债率(占GDP的比率)要到多高才会崩溃?这个很难讲,中国负债率300多,日本400多,希腊到355%就崩盘了。你说张三寿命多少,这个我说不出,但我肯定他会死。债务率高低也是这个道理。
高负债以及加杠杆与M2超发有关这二者之间是对称的,M2每年递增5%,但负载率要增15-16%。另一方面,净存款下降。存款曲线与负债曲线一个下降,一个上升又构成一个剪刀差,这很可怕。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影子银行和投资理财项目。问题是投资回报率低于融资成本,本金亏了,杠杆就越拉越长,这是必然的。
M2的超发必然影响汇率,这导致大量外汇外逃。现在黑市人民币换美元是10比1。我们的外储比M2是最低的,比印度巴西还要低。当然不是我们外储少,而是M2滥发。根据我国的外债负债情况,我们最低的外储安全线是2.7万亿美元,现在是外储是3.1万亿,实际很紧张,所以现在居民换外汇也控制很紧。为何说我们3.1万亿的外汇储备还紧张呢?因为这当中有不少是我国大的民企、国企在境外借的短期外债,用这些热钱来抵充外储,无疑是打肿脸充胖子。因为短期外债利息高,民企借了这个短期外债也不是自己需要,而是为央行分忧,但是这个利息谁来承担,我们不知道。
M2之所以会滥发,与政治因素有关。一位高级大领导说过:“用人民币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外储的流失正好碰上美联储缩表加息,要把2008年以来的量化宽松取消解掉。今年3.29国家外管局公布的数字,外债上升40%,后面美国还要多轮加息,这会引发全球美元抽逃回美国。今后5年我们要还2.5万亿美元的外债,平均每年5000亿,这里面有各种不同期限的借款。香港的外汇能撑一阵子,但快要出问题了,港元出事,人民币肯定在劫难逃。
美元加息,我们敢加息吗?不敢。高点加息,股票会暴跌,以后再减息也没用了,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就是这样引起的。日本到1988年加息两次,三次,第五次加息到顶,崩盘,所以中国不敢加息。
这里要介绍一下中国货币发行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年代初,由陈云他们搞的,叫产品、物资本位,即中央政府掌握8元钱的产品或物资,发行一元基础货币。改开以后是第二阶段,因为没解决一个货币的本位,即发行货币的根据,所以只能根据需要,比较任性、随便,货币多发了,马上通胀,导致恐慌性抢购;少发了,又是三角债如一团乱麻。一直到加入WTO,这是第三阶段,央行根据收进的美元发行人民币,这叫有锚发行。2012、13年到顶了,然后是无锚发行,债务信用化,PSL创造的四种工具。无锚发行是钱只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内空转,不流向实体经济,后果是两次钱荒一次股灾,大量资金外逃。
我介绍了这么多图表、数据,这些都是对经济状况的具体描述,好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能根据外表的定性分析,什么红光满面或脸色苍白,你要拿血液检测、心电图、尿液检测这些数据来说话。所有这些数据图表都告诉我们,中国的经济不正常、不健康,我们不能只看GDP,这些可以造假,要看具体数字,譬如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美国那些上市公司如强生、高通、黑石,他们的现金流很厉害,而中国上市企业的现金流都是负的。我们经济学家就是要把这些数据搜集起来,把这些图表制作出来,用数据把事实真相讲出来。结论我不下,由大家自己判断。
最后要讲一个经济财团化的问题。这是张文魁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很有价值。东亚国家如日本、台湾、韩国都有财团,日本叫财阀。中国现在也出现了。日本财阀有五个特点,其中一个就是与政府关系密切。中国也是如此,譬如万达、海航等。企业集团与财团的区别在于,企业集团一般是按功能组成的,我是钢铁企业,我组成的企业集团是按照生产链形成的,上游的采矿、煤炭,中游的冶金,下游的金属产品制造,这样形成一个企业集团。财团则不是这样,往往是跨行业的,还一个特点就是与企业集团或其他财团互相持股,关系十分复杂。
政府当然喜欢与财团打交道,这样就会形成垄断。日本台湾把这叫黑金,我们叫红金或粉红金。欧美国家讲公平、反垄断,东亚国家则没有这个传统。经济财团化后果肯定不好,只会有利于权贵集团。但是中国现在财团化刚刚起步,后果如何现在还难说。
朱小平的演进到此结束。
然后进入提问解答时间。网友提问许多,朱先生重点解答了债务严重如何压垮GDP增长的机理作用。他说,GDP由五个方面构成,分别是1)工资,2)地租,3)利润,4)利息,5)政府收入。这五个方面,主要财富的产生来自利润,如果债务高,那就是利息收入高,这样挤占了利润。利润低,没人投资,工资、地租以及政府收入都要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