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往事】拂尘记(图)

作者:丰中吟 发表:2017-10-16 0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八仙中的吕洞宾法器之一是拂尘。
八仙中的吕洞宾法器之一是拂尘。(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我常想,文化是什么。思之无形,具之有形,根植于心,达之于行,运化于意,传于正统,藏于民间。悠悠兮,源头难溯;巍巍兮,仰而敬之;绵绵兮,润物无声。对于每一个显其具象的器物,究其过往,竟能触及昔日斑斓之丝,不禁有窥其流光溢彩锦缎全貌之愿望。

小时候,家中挂有一柄拂尘。在我记忆中,这柄拂尘和家中的八仙桌、太师椅、小供桌、长条凳最为古朴。八仙桌上方的墙上挂有镶着红木框的年画,画上是童子、鲤鱼、仙桃,桌上常摆着茶水,干果。

那柄拂尘,通体黑色,木制的长柄乌黑发亮,麈尾很长,像马尾巴。我常去摸一摸,掐一掐,但不知是什么做的,每一根都比头发要粗,很是结实坚硬。后来查阅资料方得知,拂尘尘尾多用兽毛和麻等为材料。

当我问及这拂尘的作用时,家中大人便会拿起拂尘挥动演示一番,说是驱撵蚊蝇的。然而平时,我却从未看到他们使用它。那把拂尘总是静静的在那里挂着,有时我看着它,听着时钟“滴答滴答”的响声,它在那里,像是藏着心事,带着久远的记忆,想要向我诉说什么。

后来,在阅读中,电视上,舞台上,多次看到拂尘,家中曾经的那把拂尘便不觉浮上心头,便有了探其来源,窥其内涵的想法。

据《辞源》载:“拂尘,拂子也,所以去尘及蚊虫者。古用麈尾为之,今多用马尾。”若据《辞源》的解释,那家中大人的说法显然是对的,然而《辞源》始编于1908年,我疑其在文化的流传中,有偏离本源,落入凡俗之嫌。

再往前追溯,编于1000多年前的《宋书》载,“质如轻云色如银。袍以光躯巾拂尘”,从这个句子中可见,拂尘有仙家器物之质。

在道家文化中,拂尘既是道家法器,也是道家武器。在许多舞剧故事中,常常可以看到鹤发长髯的老道,舞着拂尘传授弟子武功的场景。在小说、故事中,更能看到道家神仙手执拂尘法宝的仙风道骨。

例如《西游记》中悟空拜见菩提祖师的一段:“不料祖师听了发怒道:‘来人,给我轰出去!’两边的小道过来拉着石猴就往外走。石猴挣扎着大声说:‘放开我,我真是从那儿来的!’祖师一挥拂尘道:‘放开他——你说是东胜神洲人,那东胜神洲离此万里之遥,中间又隔着茫茫大海,你一个人怎么来的?’”

又如《西游记》中关于太上老君的描写:“老妖一听,立刻气急败坏地冲出洞来。悟空掏出金箍棒,擧帮就打。老妖擧棒招架,斗了二三十回合,忽然抛出金刚镯,来套孙悟空的金箍棒。太上老君在空中看见,急忙用拂尘一挥,那金刚镯就回到了他的手里。”

八仙中的吕洞宾法器之一是拂尘。在《渊鉴类涵》中,记载了这样的事:一天,吕洞宾身背屠龙宝剑,腰悬金丹葫芦,手执玉柄拂尘,以云游道人形象来到黄河南岸,遇到从汴京来的曹国舅,他要到终南山去求仙学道,来搭船过河。吕洞宾挥动拂尘就地一扫,曹国舅眼一合,顿觉两腋生风,待到睁眼看时,已经飞渡黄河来到北岸。

除了道家,佛教也非常重视拂尘。传说释迦牟尼佛历宝阶下凡时,大梵天王曾手执白拂尘侍从,因而,白色的鬃拂尘最为佛教所重。在一些佛教书籍,如《圜悟禅师语录》中,可以见到僧人手执拂尘的插图。

佛教中禅宗法门的住持常手持拂尘为大众说法,因而拂尘亦是讲经说法的威严象征。这个传统沿袭至今,现在禅林和讲院住持上堂,还是手执拂尘,称为“秉拂”。

佛道两家将人世看作“尘世”,历代名士也常用“尘”来描述世间。如班固《西都赋》中“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元稹《度门寺》中“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

可见在拂尘在佛道文化中不仅是壮其神威的法宝,还有拂去尘埃,掸去封尘,启发世人摒弃尘忧,返本归真的内涵。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