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景将寄望于产业转型(图)

作者:孙骁骥 发表:2017-10-02 0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限产令”出台,命令北方地区的工厂今冬将产出减少一半。
“限产令”出台,命令北方地区的工厂今冬将产出减少一半。(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7年10月1日讯】用传统的基建和房地产,加上高负债的方法,中国好不容易把经济数据拉起来了。但实际上,中国经济的成色依然不好看,其产生的利润多为过剩的产能所瓜分,没有什么新亮点。中国的经济引擎依然是陈旧而庞大的重工业和地产,目前经济的病症在于旧的模式没能改变,新的增长点也没找到,两头不沾,处于市场焦虑期。产业如不能成功转型,未来的中国经济将看不到前途。

天气渐冷,秋冬来临,随着气候一起慢慢变冷的,还包括中国的经济。最近,北京的冬季治霾行动加码,政府出台“限产令”,命令北方地区的工厂今冬将产出减少一半。

具体来说,减产的范围涉及28个北方城市,包括钢铁生产大省河北省的部分城市,为了在11月至第二年3月期间治理严重的大气污染,强制减产50%。

与此同时,由于冬季建筑活动减少,钢铁和其他重金属的需求往往也会放缓。实际上,随着市场对冬季预期需求放缓的疑虑升高,中国的铁矿石、焦碳及焦煤市场最近已重挫至熊市领域,过去一个月跌幅超过20%。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DCIOcv1上周四下挫逾3%,至每吨449元人民币,创两个半月最低。而就整个宏观面而言,很多市场研究机构都调低了中国今年最末3个月的经济增长率。

仅仅准备过一个冬,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可见节能减排这几个字对于中国经济有着多么立竿见影的作用,也暴露出产业体系的陈旧。只要减排指标一布置下来,中国的经济马上会发生剧烈反应,带动大宗商品的震荡。

我们不禁想问:说好的结构调整、创新型经济呢?信誓旦旦要甩掉旧的工业体系拖累的中国,目前似乎依然看不到新经济的影子。相反,中国的经济引擎依然是陈旧而庞大的重工业和地产。这个难以撼动的格局如果未来依然不改变,将对我们每个人有决定性的影响。

说得更直白一点,产业如不能成功转型,未来的中国经济将看不到前途。

所谓“看不到前途”是一个什么概念?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如果中国大部分的钢厂都采取措施迎接寒冬,这个现实恐怕将使全球钢铁市场大受打击。据全球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澳洲Fortescue Metals Group(FMG.AX)预计,限产令将使得邯郸、唐山和河北其他地方以及天津的铁矿石需求大幅度下降。如果受到限制的28个城市全部减产50%,则将减少约4567万吨粗钢产量,这相当于中国2016年产量的近6%。整个市场将受到何种影响,不言而喻。

但今年前几个月的情况却与此惨淡的情况相反,钢企的钢铁产量创下纪录高位,企图弥补即将到来的冲击。经济也受此提振,显得形势一片大好。这种“经济回暖”的现象,其实是得益于政府引领的建设热潮和官方的供给侧改革。加上政府宣传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雄心壮志,这些因素令钢铁等长期以来处境艰难的“烟囱”工业重新焕发活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间,中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49213.5亿元人民币(约合7456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去年同期,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达到21.6%。这是继2013年以来所录得的最佳数据。

可以说,表现出彩的制造业,是过去一年中最稳健的经济领域,国内订单强劲,资本支出数据仅落后于房地产行。中国将在10月中旬发布9月及第三季经济增长数据。中国上半年GDP增长6.9%,增速超过预期,这其实是为下半年较低的经济数据留足了空间。

不过,传统工业的增长在8月达到峰值以后,很快就急转直下。由此带动中国铁矿石期货在8月触及每吨逾600元人民币的高位后,一路下跌,至9月26日已下挫22%。

实质上,这种价格的大幅波动反映出了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因为一方面前段时间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近期的钢铁需求看起来存在不足。而无论是过剩还是不足,似乎都是与市场关系不大,反而是行政政策的结果,是国家计划的结果。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中国推动经济“调结构”的目标依然面临的各种挑战。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中国推动经济再平衡,原本旨在促使经济增长更加仰赖居民消费,降低对制造业等传统增长引擎的依赖。不过,就目前看来,传统的重工业和房地产,依然是拉动经济的引擎。根据调查显示,今年第三季,中国内地的服务业和零售业增长双双逊于制造业。这样的数据,令人很难相信服务业和零售业将引领未来10年经济成长的说法。

中国经济的属性决定了,经济决策者政策愿景和操作实际中必然存在矛盾。

虽然“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等等政策确实希望能解决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但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实现。关闭工厂、裁员、调整结构等等措施,实际上等于都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让各地很难主动的去推行这个政策。另外,即使推行,在执行的时候也往往是两套标准:

对于那些没有后台和背景、实力不足的小民企,很可能以“不符合环保标准”而遭到关闭。而对于有背景的大一点的钢厂来说,则有意保护,很多工厂都正在减少订单、限制铁矿石购买、并准备面对营收减少局面。例如中国第二大钢铁制造商,河钢集团早就提前做了一些准备,预先减少了接单数量,防患于未然。

你认为这仅仅是延续过去的模式,换汤不换药?这种看法有点天真。实际上,情况或许会比过去更糟。目前经济的病症在于旧的模式没能改变,新的增长点也没找到,两头不沾,处于市场焦虑期。

应该大家都还记得,在去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经济决策者提出“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据说,这个政策是为了避免经济下行压力中带来更多的社会动荡,付出更高的代价和成本。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说,为了减少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像是失业、企业倒闭、债务过多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国有化。

从数据的细节来看也不乐观,8月份中国经济虽然看起来有增长,但仍旧处在下跌区间。当月中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增幅仅6%,不仅低于早先预期的6.6%,更低于前期(7月份)的6.4%。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疲软意味着中国的需求并不如预期的强劲。

此外,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仍持续走缓。相较于7月份的6.5%,8月的数据进一步下滑至3.8%,人们的投资意愿越来越低。在投资环境并未出现好转情况下,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意愿不强,此时,中国政府只好承接起了“转移杠杆”的重任。这样让人想起在今年两会期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曾明确表示将提高政府负债率来缓冲中国经济下滑的压力。

换句话说,目前的经济还是由政府在硬撑,但是效果已经越来越不如以前。过去,高负债可以带来高经济增长,但现在即使实行高负债政策,经济的增速也是不可避免的缓慢下来。而这种方法带来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高负债率。

据汇丰银行的研究报告,中国的整体负债率已经超过GDP的250%,并且债务泡沫依然没有停止膨胀的趋势。这是因为,目前中国融资结构90%都是债务融资,只有小于10%的部分是股权融资。老百姓和投资者经过这些年的折腾和割韭菜,已经不再相信股市,或者说短期内很难建立对股市的真是信心,这是融资结构不成比例的直接原因。

据统计,去年中国每生产1单位的GDP大约需要3个单位的信贷支持,而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的单位GDP需要的信贷支持不过0.8个单位左右。这非常直接的说明了中国的债务投资效率低下,很多钱其实是在虚拟中空转,并没对于实体经济起到应有作用。

于是,怎么办呢?只能靠资本力量强行硬拉,民资的力量拉不动了就国家队亲自来拉。一边拉一边招安,一边拉一边散财。在中央政府出手相助情况下,我们很快就看到了今年基础设施投资升温,这对中国整体的经济起到了提振信心的作用。此外,政府主导在三四线城市楼市“去库存”政策持续发力,上半年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投资超过5万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幅达8.5%。基础设施与房地产业的投资持续升温带动工业企业业绩出现反弹。

用传统的基建和房地产,加上高负债的方法,中国好不容易把经济数据拉起来了。但实际上,中国经济的成色依然不好看,其产生的利润多为过剩的产能所瓜分,没有什么新亮点。

从工业领域具体的利润分布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6倍。早先因去产能而陷入周期低谷的煤炭上下游行业因商品价格暴涨重现巨额利润。据统计,2016年,商品价格暴跌使得煤炭业总收入下滑至2.3万亿人民币,但到了2017年,受到煤炭价格反弹影响,煤炭业预计收入将增长8300亿人民币,收入增速将超过38%。也就是说,带动原本已经产能过剩的煤炭业利润率出现好转的因素,其实是价格反弹,其中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以下的数字或许技术含量高一点:包括石油加工、炼焦业利润增长32.9%,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6.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3.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近1.1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4.8%。

这些都呼应了前文说到的过剩产能受到商品价格回稳而出现利润增长。但是,所有这些数据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已来到L型走势拐点?恐怕并非如此。

相较于过剩产能行业因商品价格回温而出现利润上涨,中国的实体经济回温速度显然要慢得多。分类来看,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7%,汽车制造业增长11.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1%……

说句实在话,以上这些行业利润的靓丽数字其实在今天的全球经济中并不占据核心的指标,它们仍然是属于传统的制造型行业,而非创造型、智慧型的行业。因此,这种表面上的经济数据上升是否能带动中国经济进入下一个大周期,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坦白说,现在还看不到实质的变化。

以上种种问题,落实到普通人身上是非常现实的。如果中国无法真正的实现经济结构的大调整,那么未来居民的平均收入必然将会陷入一个瓶颈,很难有效的增长,政企在过去背负的天量债务也很难被有效解决。

同时,如果营商环境得不到改善,那么经济就会一直缺乏新产业的企业集群出现,股市也很难取代借债,从而成为大规模的融资渠道。没有伟大的上市公司出现,老百姓也就不会对内地股市有长期的信心和信任,那么这个股市也就只能是利用人造的泡沫来收割财富的赌场。

如果以上几件事情都同时发生,那么中国的经济可以说就根本没有走出之前的模式,而是在不停的循坏、自我消耗。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对于自己未来的财富,对于自己未来的前途,都不会抱希望。

责任编辑:何云 来源: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