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房地产开发。(网络资料图片)
【看中国2017年5月19日讯】果不其然,对中国经济感到乐观的言论再次复活。截至去年,对中国经济展望充满悲观论,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转为改善,海外看待中国的目光正在重新转向乐观。由于不同时间的数据,经济展望在乐观论和悲观论这两个极端之间往复,尤其是中国波动幅度巨大。在评价中国经济时,乐观论目前正在占据优势,但笔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可能再次转为减速。
住房限购重启,住宅价格触及天花板
中国今年1~3月GDP增长率为6.9%(同比)。与去年7~9月的6.7%和10~12月的6.8%相比,正在一点点改善。由于经济改善的推动,媒体刊登的论调也出现了变化。美国经济杂志《福布斯》(网络版)3月30日刊登了题为《中国奇迹并未终结——奇迹进入第2阶段》的投稿文章。而在日本,《文艺春秋》5月号也刊登了题为《不要被中国经济失速论所欺骗》的文章。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引人注意的新闻。那就是5月8日日经QUICK新闻刊登的题为《浅川财务官:中国经济放缓趋势构成世界经济风险》的短篇报道。浅川雅嗣财务官8日发表演讲,指出世界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中国有可能是例外”。“诶?难道不是相反吗?中国经济的复苏或将拉动世界经济增长”,这或许是很多看到这条新闻后的人的看法。虽然不了解浅川发言的详细内容,但对于中国经济的脆弱性,笔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感到认同。
中国经济自去年4季度转为加速,但看起来已经过了顶峰。这是因为,此次经济好转只是中国当局暂时“容忍泡沫”的结果。由于持续至2013年的住宅价格暴涨的影响,中国当局出台了购买住宅限制措施。结果,2014年以后住宅价格出现下跌,但经济减速更加突出。为了遏制经济减速,中国当局自前年起至去年初放宽了投资限制。
正如中国当局的期待那样,自去年春季开始,住宅销售趋于火爆,带来了经济的好转。但是,放宽住宅投资限制的结果是,再次招致了住宅价格的暴涨。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出现了“泡沫”,即使拿出年收入的30倍以上仍然买不起住宅。中国当局不得不从去年秋季开始,再次加强此前一度放宽的投资限制。由于限制重新加强,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的房价上涨开始触及天花板。
另一条引人注意的新闻是,《第一财经》等中国媒体4月23日刊登的题为《一季度罕见出现财政赤字财政刺激力度加大》的报道。中国在每年下半年增加财政支出、进而导致赤字是惯例,但今年早早就出现了赤字。第1季度出现赤字,自2009年数据被公开以来尚属首次。这是作为经济刺激对策、不断展开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等财政刺激的结果。很难想象中国当局会对赤字扩大置之不理,今后或将减少支出。
在住房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都有可能踩下刹车的形势下,自去年秋季开始上涨的中国钢材价格进入3月后转为了下跌走势。日本经济新闻电子版4月21日报道称,“受中国钢材价格下跌拖累,铁矿石现货价格1个月下跌3成”。如果经济再次减速,中国国内的过剩产能和不良贷款问题也有可能日趋受到影响。正如浅川财务官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放缓作为世界经济的风险仍然存在。
“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不过,不能忘记的一点是,即使中国经济增长再次减速,在最糟糕的情况下陷入被称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停滞,仍然存在长期商机。有些地区和行业仍保持快速增长。人工智能(AI)、通信类内容、医疗和药品、老年人养老等不受经济动向的影响,长期来看将稳定增长。或许应在作出经济判断和分析投资风险的同时,意识到将来的商机。面对中国完全陷入悲观论,将失去投资机会。
除了中国,没有乐观论和悲观论的波动幅度如此巨大的国家了。从“超越美国、达到世界第一的经济规模”这种乐观论,到“经济失速、即将崩溃”这种悲观论,都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中国国土广大、各地区和企业的差异巨大、再加上接近14亿的人口、以及公开信息受到质疑,容易产生极端的说法。笔者经常告诉自己,“既不要过度乐观,也不要悲观”。
尽管如此,最后还要重申一下,关于目前的经济,不宜走向乐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