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2个半月的香港“占中”行动。(网络资料图片)
【看中国2016年09月13日讯】在香港和台湾民众间,似乎希望与大陆留有距离的愿望在增多,这也成为当地对港独和台独共鸣的背景。此前一直有观点认为,随着大陆与香港以及台湾的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政治对立也将随之缓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经济越是走向一体化,香港和台湾对中国大陆的离心力反而增强了。
大陆的期待事与愿违?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中文版网站报道,5月30日围绕日本卡通形象“口袋妖怪”的汉字表记,香港发生了数十人规模的抗议游行。在香港,口袋妖怪之一的“Pikachu”一直使用“比卡超”这个叫法,但日本游戏企业打算改为在大陆使用的“皮卡丘”,结果招致了香港粉丝的反对。希望保护香港自主文化这种心情似乎成为游行的背景。
曾长期被英国统治的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提出了“一国两制”原则,宣布回归后保障香港自主的行政和经济制度。但香港部分民众认为一国两制并未得到遵守,对大陆的不满情绪出现增高,最近倡导香港独立的“香港独立党”、“香港民族党”、“香港众志”等组织纷纷亮相。
1990年代,台湾出现了不希望与大陆实现统一的台湾独立运动,但香港并未出现看得见的独立运动。香港作为与大陆的贸易中转基地,如果表达独立想法,激怒大陆,被认为将对香港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大多数香港人不谈政治,而是专注于做生意。
当时,大陆也曾呼吁台湾以“一国两制”实现统一,但追求独立的民进党扩大了势力。在这一时期,大陆经常能听到一种看法,认为与香港一样,如果台湾和大陆的经济关系加深,台湾的独立运动也将平息。1990年代,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包括对香港)还不到全部出口的20%,仍与日美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关系。
但进入2000年代后,大陆与香港签署了相当于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两地的人才、货物和资金往来进一步频繁。大陆与台湾也签署了同样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份额已提高至40%。但与认为继香港之后、与台湾统一也不再遥远的大陆方面的想法恰恰相反,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台湾,年轻人之间对大陆的反感在加强。5月,台湾民进党时隔8年夺回了政权。
一体化导致社会分化
原因何在呢?笔者久违地在香港九龙半岛的大街弥敦道上闲逛,街边的情景似乎给出了答案。过去在这条大街的两旁,销售照相机、手表、服装、乃至假冒名牌产品的店铺等连成一片。可以说这里是象征着香港特有的杂乱无章的大街。但如今,到处都是被认为受大陆游客青睐的珠宝店。走进店里一看,来自大陆的游客正在品评珠宝饰品。
数量惊人的大陆游客似乎改变了弥敦道的风景。大陆到香港的游客1995年全年仅为200多万人。而到了2015年则增加至20倍以上,接近4600万人(包含当日往返游客),占到赴港游客整体的80%。香港人口仅为700多万人,而大陆游客相当于香港人口的6.5倍。如果按日本人口来说,将相当于全年接待8亿中国游客。
自然,香港的很多零售店和餐厅也都改为面向大陆游客。如果是香港本地人,出现某些无法消愁的心情也并不奇怪。另外,由于来自大陆的投资资金,高级住宅价格出现上涨,年轻人越来越买不起房。在生意上与大陆有关系的人受益颇丰,但没有关系的人反而变得困窘。
由于与大陆的经济一体化,香港日趋分化为获益群体和非获益群体。这种局面同样存在于台湾。这种经济一体化招致了社会的分裂,在日趋不满的年轻人之间,形成了对大陆的反感。借助经济相互依赖获得政治上的一体感这一想法似乎有些太天真。
在整个亚洲,经济上的相互依赖都在提高,但另一方面,正在迎来以经济为核心易于形成对立的时代。经常有人说,经济将化解政治对立,但确实如此吗?笔者反而认为,政治或许应该缓和因经济矛盾而产生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