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底牌出尽:货币政策已然失效(图)

发表:2016-06-22 1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6年06月22日讯】货币支持经济的效果现在受到了普遍怀疑,因为造成资产价格的高涨甚至备受诟病,特别是在中国。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取向会趋于摇摆。

最新的迹象来自5月信贷数据。当月M1增速扩大到23.7%再创新高,且为连续11个月同比上升,但与此同时M2增速明显下降,M1与M2之差创6年新高。M1统计数据很大一部分是企业活期存款部分,该数据的上升反映了企业融资环境大为改善。M1-M2缺口在迅速扩大。

这背后反应的是资金活期化现象,大量的资金淤积在银行体系中,却找不到足够的投资出口,于是不断地在资产间寻找出路,助推了楼市、商品价格的高涨。与资金活期化相对应的,是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再度下降,民间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

自去年6月股市泡沫破裂后,中国货币政策陷入了两难境地,既要保持整体流动性宽松,又要防止资产泡沫的膨胀。2015年以来,中国央行进行了8次降息或降准,刺激效果明显不佳,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脱节严重,国企盈利持续低迷,通胀压力浮现。早前,野村分析师江丽(Sophie Jiang)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若从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所能创造出的经济产出角度测算,中国的流动性效率已经大幅下滑,降至记录最低水平,且为2009年初以来的最大降幅。

这就是说,中国庞大的信贷刺激措施面临的严峻挑战是:投入更多,而成效减少。据路透,以滚动年化数据来看,现在中国GDP要达到1元人民币的增长,就需要5元人民币以上的新增信贷,这甚至高过2009年时的水准。当年“大开印钞机”让信贷资金传导到了实体经济,中国经济避免大幅下滑,这一次,结果可能令人失望。

货币支持经济的效果现在受到了普遍怀疑,因为造成资产价格的高涨甚至备受诟病,特别是在中国。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取向会趋于摇摆,因为舆论压力,在4月初货币政策的表态已经要求回归到更稳健的状态,而财政会更积极;然而悲观的是,结构改革并未出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果还停留在基建刺激,而不是涉及到税制、税率等有效的改革,不进行存量分配上的调整,增量上的变化只会继续强化之前的路径依赖和困境;时间在逝去,但希望却在破灭。增量的财政扩张,不可能没有货币的支持,财政货币的一体化会带来矛盾统一,债务杠杆扩张由低波动率向高波动率过渡。

全球经济正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仅仅依赖三大政策工具勉力避免衰退:零或负利率政策、井喷式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的增杠杆政策。但这三种政策工具也开始“弹尽粮绝”,边际效应逐渐降低。与此同时,非常规政策的成本正在不断上升,而部分国家通过增杠杆来维持经济增长的能力也将步入瓶颈。一旦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失去功效,风险逐步上升时,全球经济将没有“备胎”来替换。

责任编辑:何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