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覆面又称缀玉面幕、缀玉螟目或玉面罩,是覆蓋在死者脸部的缀玉织物。在西周时期的墓葬中就曾出土属于玉覆面的玉饰,这些玉饰制成象征眉、目、耳、鼻、嘴或牙齿等的形状,甚至组成整个人面的形象。
徐州子房山三号墓出土的西汉玉覆面。(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洛阳东周墓也有属于玉覆面的玉石片出土。汉代的玉覆面只发现于西汉中期以前的墓中。属于西汉早期的徐州子房山汉墓和后楼山汉墓都出土玉覆面。这两套玉覆面经研究者复原,称之为玉面罩。子房山汉墓的玉覆面由二十二件穿孔玉片和一件未穿孔玉片组成,象征额、眼、耳、耳铛、鼻、颊、口等部分,其造型风格和制作方法与两周时期的玉覆面有明显的承袭关系。
后楼山汉墓的玉覆面原应由三十四件玉片和玉饰组成,出土时缺一片;复原后外轮廓的上部稍平齐,下部内收呈弧形,酷似人脸,只具象征性的额、嘴、双耳和下垂的耳铛。这件玉覆面的外形和制作方法与两周传统的玉覆面有较大的差异,而和玉衣的玉面罩十分相似,可视作由前者向后者过渡的形式,对研究玉衣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济南双乳山汉墓(济北王墓)出土的西汉玉覆面。(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山东长清双乳山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玉覆面,出土时覆蓋在死者的脸上,基本上保存原来的位置。该覆面由十七块玉片和一块玉鼻罩组成,做出双眼、双耳、隆起的鼻子和微开的小嘴,其中鼻罩作半锥状体,由整块玉料透雕而成,造型新颖,雕琢精致,整个覆面呈椭圆形人面状。
经发掘者考证,该墓墓主为济北王刘宽。刘宽于汉武帝后元二年畏罪自杀,因而未能殓以玉衣,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墓穴内,有随葬铜器、玉器、铁器、漆器、陶器、金饼、车马器具等二千余件,其中以玉覆面和玉枕最为精致。刘宽的玉覆面造型特殊,是由额、腮、颊、颌、耳等部分组成,形象生动,浑然一体。状似玉面具,其风格与传统的玉覆面迥异,应是玉衣玉面罩的代用品。
玉覆面作为丧葬玉的一种,盛行于周代,西汉前期仍偶有发现,中期以后趋于消失。使用玉覆面应是先秦时期丧葬制度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