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加坡公民的告白(组图)

作者:佚名 发表:2015-03-26 13:1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7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5年03月26日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教科书灌输李光耀神人形象

(政府很厉害,凡事交给政府就行了!)

虽然我也姓李,但跟李光耀却没有任何的亲属关系。

我来自广东的祖父母,就诚如李光耀曾说的,都是不识字的、无田无地的农民的后代,而我的父母也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阶级。

出生在一九六五年新加坡独立以后的我,是在李光耀治国模式下成长的一代。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暴乱,但我也并非是嘴里含着金或银汤匙出生、要什么有什么、被惯坏的娇贵富家女。

我出生时,新加坡刚建国独立不久,可说跟我一样正处在童年阶段。不过,新加坡就像是个神童,在旁人的指引下,也凭着自己聪慧的天资,在短短的时间里成功吸引外资、制造就业机会,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当时,越南仍深陷战争的漩涡里,中国大陆仍然身处“文革”内乱中,而东南亚各国也处在动盪中。这些都给了新加坡起步的优势,加上李光耀领导的政府以神速的行政效率,在短时间里整顿了国家秩序,让我们的经济发展遥遥领先于同区域各国。

李光耀经常回忆建国初期的艰辛,也不时向人们描述过去的社会动盪。他就像一个经常替子女未来操心不已的老爸一样,成天担心我们不懂得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不懂得感恩,永远只会抱怨,也生怕我们这些不肖子孙很快地蚀了前人所累积的老本。

不过我想,也正因为建国初期多数人“目不识丁”,所以大家都会把希望寄託在一个学识丰富的领导人身上。如果当时人人都是达官显要、文人学士,各有不同的主见和主张,恐怕那时候的政治斗争会更加激烈。

“政府很厉害,凡事交给政府就行了”,这也是在我成长的风平浪静的岁月里,自小被灌输的观念。

记得我在念小学的时候,在英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故事〈Father Knows Best〉(爸爸最清楚)。故事说的是一个小男孩约了其他朋友出海游玩,却遭到父亲极力阻止。

朋友们出发到海边那天,小男孩关在房间里赌气。妈妈不断在旁温柔地劝说:“爸爸最清楚情况,他是为了你好才不让你出去的。”

后来天气突然急速转变,被关在家的小男孩看着窗外风大雨大,开始感到不安。之后,他在电视新闻中得知那几个朋友在掀起巨浪的海上遭遇不幸。

这时,小男孩才想起妈妈说的“爸爸最清楚情况,他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才意识到因为爸爸的神通广大,自己的小命才被保住了,当下对父亲多了一分敬意。

这个故事中没有太多强烈的说教色彩,但篇章里的人物和价值观都折射出非常传统的家长式管理的思想——掌控权力的父亲自始至终没有向小男孩解释不让他外出的理由,而贤慧的妈妈也只是不断地在一旁劝孩子听爸爸的话。

故事里的爸爸就像神人似的,最了解外头的危险情况,而这也成了限制小男孩外出的理由。

我们的领导者李光耀不就像是课文中神人父亲的形象吗?

他非常有威严,也最清楚外面世界的情况。对于这种父亲形象,大家是又怕又敬。但是眼看大家的日子逐渐好转,我们知道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

守法比保命还重要,快要死了还怕被罚

(躲在电脑萤幕前的胆小新加坡人,又有多少个愿意挺身当砸窗英雄呢?)

我们害怕做错事,也害怕自己偏离正轨,害怕成为引人关注的英雄,甚至死到临头我们害怕的不是自己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而是担心接到执法当局发出的罚款通知。

二○一一年底 SMRT 地铁主要的南北线系统在下班繁忙时间发生严重故障,中断了五个小时。这是新加坡有史以来的地铁大瘫痪事故,造成一些地铁列车被卡在隧道内动弹不得。由于故障发生时正好是下班尖峰期,因此当时每趟列车都载着满满的乘客。

故障发生后,数以千计的乘客被困在列车中超过一个小时,电流中断,车厢内空气流通非常不畅。不过多数乘客都还相当镇定地等待列车服务恢复。然而等了许久,仍不见列车行驶,大家依然被卡在令人窒息的车厢里。

被困在黑暗又闷热的车厢时间久了,气氛有些紧张,一些乘客也开始感到身体不适。遇到同样情形,在其他国家可能已经出现骚动或者有不满的乘客开始捣毁车厢洩愤,但在这里,大家却是乖乖耐心等待。

就在这时,在其中一截车厢中,一名男子发现有人唿吸困难,妻子也感到不适,于是想要打开车门让车厢通风。后来他在黑暗中摸到了一支灭火器,在没有人反对的情况下,他用力砸破玻璃窗。霎时,车厢内空气流通许多。

车厢内的一名乘客用手机拍下了满地的玻璃碎片,并把照片传给友人。照片随即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开,大家纷纷对砸窗男子的身分感到好奇,甚至将他视为英雄。

这名年轻的男子或许可以一举成名,成为新加坡人的名人偶像,然后上电视、拍电影或为产品代言,发一笔横财。但这位“英雄”却选择保持低调,始终不愿透露姓名也拒绝公开露面,并不断强调自己不是要搞破坏,而是为了帮助大家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到底他在害怕什么呢?

一些在同一车厢的乘客在接受媒体採访的时候都力挺男子,表示他做了正确的事,希望他不会被惩罚。同样的,在网路上,线民们都担心这位英勇的男子会因为破坏车厢而受惩罚,纷纷替他说话。

即便是在事后的记者会上,男子会不会被罚的问题也被提了出来。公司发言人同样跳脱不开罚款思维,回答:“男子不应该砸窗,而是应该镇定等待救援,但基于这次情况特殊,公司不会要求赔偿。”

在政府过去几十年的严加管制下,新加坡人已经形成了非常典型的思维:死到临头了,大家不是挺身共同寻求解决方桉,而是担心这么做会触犯条例,可能会被罚款。

也正是因为害怕被罚,大家变得自主性不强,也害怕承担责任,因为偏离规章做出不一样的行为是一件冒险的事。

这是在罚款文化下培养出来的国民特性,一般人民因为对法律的恐惧,担心挑战制度将使自己失去原本舒适的生活,因此都会遵循一贯的办事方式,不愿意突出自我风格标新立异。然而这种自我束缚的思维并不利于社会创意空间的发展。

难怪线民们都在网上唿吁,我们需要更多砸窗英雄改变社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解救大家脱离困境。但是躲在电脑萤幕前的胆小新加坡人,又有多少个愿意挺身当砸窗英雄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报橘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