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使用双关语可能是北京限制言论的一种借口。(看中国配图/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4年11月30日讯】(看中国记者周翰音编译报道)据英国《卫报》11月28日报道,从网上讨论到广告,中国文化中的双关语随处可见。但中国的印刷和广播检察部门规定不能任意使用双关语。
中国已经禁止了文字游戏,理由是文字游戏违反标准口语和书面中文的相关法律,文字游戏会阻碍中国文化遗产的弘扬,还可能会误导公众,尤其是儿童。
规定称,随意更改俗语会造成“文化和语言混乱”。
中文是非常适合使用双关语的,因为汉字里有很多同音字。流行词、习俗以及笑话,很多都是来源于文字游戏。
但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于媒体、出版、广播、电影和电视部门的规定指出:“广播局和电视局各层都必须加强规定,严厉打击不规则和不准确使用中文的现象,特别是滥用习语的现象。
“节目和广告应严格遵守标准拼写和使用字、词、词组及成语的规则,并且应避免更改文字、措辞或意义。”
规定还补充,“成语是中文最大的特点之一,成语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源,体现出高层的审美、思想和道德观念。”
针对当局的这种说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CET中文研究部学术主任大卫·莫泽说:“这种说法是可笑的:‘双关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对夫妻结婚时,人们会送给他们枣子和花生,这代表“早生贵子”的祝愿。
当局的通知中列举了观众的投诉,但这些例子完全无伤大雅。例如,在一则宣传感冒药的广告语中,商家将“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
莫泽说:“这可能仅仅是一小群人,甚至是一个人,他们保守、缺乏幽默感、自负而且独断地追求纯粹,还要让每个人都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先发制人的举动,他们只是以所谓的‘净化语言’为借口防止人们使用双关语拿有关领导或政策的事开玩笑。这样做起来太方便了。”
互联网用户不断地创造双关语来讨论被审查部门封锁的话题或人的名字。
阻止这种创词的行动也是由来已久了。莫泽说,据说民国1912年至1915年袁世凯要重新命名元宵节,因为“元宵”听起来像“袁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