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长江中下游气候异常与三峡大坝(组图)

作者:巴登大使 发表:2013-07-31 00: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5个留言 打印 特大


2011年6月,三峡大坝所在地宜昌遭遇十年罕见大旱

【看中国2013年07月30日讯】自从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建成封顶,有关三峡大坝改变当地气候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三峡大坝建成七年,人们从广播电视上最常听到的便是每年夏天重庆高温、干旱和暴雨。重庆,曾经那个气候湿润降水充沛的地方变成了现在中国极端恶劣气候的代表:干旱的时候她可以连续两个月高温无雨,50天气温超过40度;暴雨时也可以两天之内降下300mm,占全年降水量(1200mm)的1/4。每当人们质疑这种剧烈的天气变化和大坝有关的时候,总有一些专家们出来称:气候异常和三峡大坝无关!

根据专家的说法: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会超过20公里,因此说三峡影响气候的说法并无依据!这种解释对一个建在普通支流上的小型水库说得过去,但是对一个库区长达600余公里,控制流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巨型水库,这种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三峡改变气候环境的主要原因就是将曾经奔腾不急的江水拦腰截断,变成一潭死水,对当地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致命的影响。更关键的是三峡建在了四川盆地的咽喉之处,建在整个四川水系上千条河流的唯一出口上。如果把四川比喻成心脏,四川境内的河流比喻成血管,那么长江就是所有血液汇集在一起的心脏主动脉,而三峡则是这个动脉血管的出口。只有心脏蓬勃有力的跳动,才会把血液输送给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现在把这个出口堵死,整个心脏就会因为血液流通不畅而死掉!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库区600公里之内的地区,还有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的省份,包括鄱阳湖干涸见底,洞庭湖成千里草原,都是因为供水不畅,或者说无水可供导致!那种所谓的水库只对周围10-20公里内环境有影响的说法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长江三峡地图

笔者曾经在2006年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三峡大坝对四川盆地气候的影响》,对高温少雨的原因做过分析。称它为木桶效应也好,瓶塞效应也好,首先大坝阻挡了水汽沿江进入四川盆地的途径,导致干旱少雨。其次,它使四川盆地内的热量无法排除,反而在水库上方不断聚集,使盆地内水分持续蒸发。当时笔者曾作出两个推断:1. “如果不把三峡大坝炸掉,这种可怕的高温干旱依然会持续”。2. “如果蒸发量持续大于降水量,四川盆地将不断沙化,会变成第二个柴达木盆地”。现在7年过去了,我们不妨把过去7年所有关于重庆干旱的报道找出来,看看重庆是否一直干旱。

1)2006 重庆特大大旱2006.08.30(新华网)

2006年以来,素有“千河之省”“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省,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特大旱灾袭击。春旱连夏旱,夏旱连伏旱,特别是7月以来,似火的骄阳日日高悬,似乎要烤干四川大地的每一滴水。【1】

2)重庆持续干旱160万人面临饮水困难2007.04.03(新浪网)

我市的旱情依然严峻,截至昨日上午11时,全市仍有36个区县存在春旱,农作物受旱面积146.1千公顷,全市仍有36个区县(自治县)的161.09万人、123.42万头大牲畜存在临时饮水困难。【2】

2007年3月6日,长江水位重庆段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在经历了去年百年不遇的旱灾之后,有3000多万人口的重庆市再次遭遇前所未有的春旱。而在此之前,这座城市已经经历了持续半年的秋旱和冬旱。(人民网)【3】

3)2007 四川夏旱持续加重398万人饮水困难 2007.06.04 (新浪网)

严重的夏旱使旱区抗旱形势十分严峻。据四川省水利厅5月30日统计,全省有398.8万人、446万头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有11.6万人靠送水解决生活用水;旱区水稻栽插严重受阻,至今仍有大面积的水稻无水栽插,部分地区实际栽插面积不到计划的50%;已栽播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因旱生长受阻,严重的甚至已经干枯。【4】

4)重庆:19区县干旱 15万人缺水 2008.01.05(新华网)

重庆市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出现明显旱情,大足、万州、城口等19个区县出现不同情况的旱情。此次旱情使约45000公顷农作物受损,超过15万人和9万多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5】

5)重庆部分地区干旱31万余人饮水困难 2008.07.12 (新浪网)

6月中旬以来重庆各地降雨严重不均,全市40个区县中近一半区县降雨偏少,部分区县遭受伏旱较重,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10余万公顷,31万余人出现饮水困难。19个区县降雨比往年均值偏少,其中渝东南、渝东北的10个区县降雨偏少四成以上,酉阳县偏少八成以上。【6】

6)重庆出现干旱旱情33万人临时饮水困难 2009.03.21(网易新闻)

从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近期重庆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已经出现春旱旱情。截至三月中旬,重庆万州、巫溪、潼南、忠县、北碚等15个区县受旱,农作物受旱面积493.6万亩、32.95万人、20.27万头牲畜临时饮水困难。【7】

7)重庆秋旱:34万人临时饮水困难 2009.09.11(重庆新闻网)

据统计,截止9月9号,全市已有34.1万人,19.3万头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342.2万亩,其中重旱115.6万亩。旱情监测显示,我市目前西部、中部、东南部的10多个区县出现了中度干旱,甚至重度干旱。【8】

8)西南遭遇特大干旱 嘉陵江合川段部分已见底 2010. 03.19

3月18日,重庆市嘉陵江合川段大量河床裸露出来,嘉陵江部分水段已经见底。自2009年9月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区、市)都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部分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9】

今年以来的持续干旱天气已造成重庆34个区县出现旱情,94万人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腾讯新闻)【10】

9)水库干涸河水断流 重庆26区县干旱61万人饮水难 2011.08.17

市防汛抗旱办介绍,我市旱情已发展至渝西、渝中部、渝东南及渝东北部分区县,涪陵、万盛、綦江、荣昌、永川、璧山等26 个区县不同程度受旱,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224.57万亩,其中重旱47.61 万亩、干枯13.10万亩;61.30万人、32.43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有2条河流断流,51座水库干涸。(新华网)【11】

10)重庆51万人饮水困难 官方紧急通知“抗旱保耕” 2012.03.22

截至3月20日,重庆已有95万亩农作物受旱,123万亩水田缺水,51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中国新闻网)【12】

11)涪陵垫江现中度气象干旱 重庆部分地区旱情或加剧2012.08.13

市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从6月1日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11.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两成,较2011年同期偏少 10.5毫米。各地降水量除潼南、荣昌、大足、秀山较常年偏多2—3成,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2—5成。其中,丰都、涪陵、垫江、石柱、奉节降水量不足 200毫米。(新华网)【13】

12)重庆17个区县遭遇春旱 荣昌出现特大干旱饮水告急 2013.03.19

半年未下一场透雨,涪陵百兴村百年老井干涸(新华网)【14】

在上面每隔半年一次的报道中可以看出,整整7年,重庆一直处于干旱之中,从未间断!期间虽有降雨,但分配极不均匀,降水强度大,时间短。很多地方降雨之后由旱灾立刻转为洪灾;洪水退去,又变成旱灾。这也是人们不时听到重庆暴雨,却始终处在干旱的原因。所有这些报道都确切无疑的证明:自从三峡建成,高温干旱就一直伴随着重庆。

而关于暴雨,我们可以看看重庆气象局的解释:

重庆遭遇62年来单日最大暴雨 已致2人死亡2013.06.10(新华网)
市气象台预报员蒋镇解释,由于高原槽东移,引导冷空气进入盆地,中低层偏南水汽输送充足,与偏北气流形成低涡切变,四川盆地东部有热力不稳定能量积累,使得重庆市形成下湿上干结构触发的强对流,降雨强度才会如此之大。【15】

解释中所谓的“偏南水汽”“偏北气流”让人摸不到头脑,不知所云。但下面一句话“四川盆地东部有热力不稳定能量积累”终于露馅了。四川盆地东边也就是三峡库区,所指的热力不稳定积累,乃是水库的一滩死水在阳光照射下升温,导致热量聚集。这种“热力聚集”与冷空气触发形成强对流,才导致重庆暴雨!一切终于大白,原来官方一直极力否认的“三峡水库导致极端气候事件”乃是确定无疑的事实。正是由于三峡水库蓄水导致暴雨,使一向风调雨顺的川渝大地变成了“高温暴雨连轴转”的灾难性气候。这种气候连续持续7年,是三峡水库建成后对当地气候的改变的最直接证明。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水库上游附近的巴东,巫山,奉节这三个县在2004-2011年间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

这7年中,奉节,巫山和巴东三个县降水大部偏少,属干旱年份。在降水量相对正常的07,08年蒸发量依然要比降水量高15-20%,剩余5年,蒸发量比降水量高出至少40%,甚至最多达113%!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据,它表明了水库库区已经变成了干旱地带,生活在水库边上的人们已经没水可吃。等着干旱进一步加剧,土壤墒情被破坏,地表植被大量死亡,库区里面过不了几年就会出现沙漠。而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沙漠将会出现在巫山,在那曾经云雨缭绕的地方。那句读起来让人豪情万丈的“ 截断巫山云雨”真的成为了现实,可云雨被截断的后果竟是如此可怕,把降水丰沛的地方变成了干旱地区!

可见,笔者的两个推断在过去七年均得到验证,剩下的只是四川盆地一步步沙化,变成中国第三大沙漠盆地!虽然,道理并不难理解,但有些人至死也不会相信:一个三峡大坝会将四川盆地变成沙漠。但不管承认与否,四川的干旱已不可避免。今年三月,四川及西南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冬干春旱,冬干的范围和强度均突破50年极值。

下面我们来看看网上一篇气象学者今年解析四川干旱概况:

气象专家解析四川干旱概况2013-03-22 (中国天气网)

成都高原气象所四川省学术带头人熊志强老师解释道:

……这个干旱,不是一个地方的、局部的干旱,……,今年是整个四川盆地都比较干旱。今年冬天和春天气象异常少雨,一下把四川盆地从一个湿润气候的盆地变成了处处皆干的 “干盆”,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四川全省常年的年平均相对湿度是在80%~81%左右,现在的情况是从80%降到2月份的76%、75%,到了3月份过后,就降到60%以下,个别地区已经降到40%。……【16】

这些数据说明,四川盆地已经越来越干——土壤、空气一步一步向沙漠化发展。素有“川西北高原绿洲”之称,位于长江黄河源头的若尔盖草原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92.87万亩,并以每年11.65%的速度递增,扩展速度十分惊人。产生的沙尘逼近直线距离仅400公里的成都市区以及周边城市,导致四川出现严重的沙尘暴。《国际在线》报道:

四川若尔盖湿地沙化严重 沙尘威胁成都平原

中科院成都分院有关专家表示,当前,位于岷江、大渡河和黄河源头的川西北地区草场的沙漠化现状已极其明显,“气候不断变暖,必使地表水蒸发加速,是土壤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气候继续变暖,这种现象极可能在成都平原出现。

位于岷江源头的文戈村,沙漠化更加严重,据村民介绍,大风一来,沙尘遮天蔽日,两米外不见人影。 【17】

千真万确这个沙漠已经在四川盆地内形成。如果四川盆地持续高温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那么成都平原也不可避免的要沙化。虽然现在程度尚不明显,但这是一个“温水煮蛙”的过程,当人们认识到四川已经真的大面积沙化,不适合人类居住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无法挽回了!

当四川盆地持续干旱,整个长江上游来水减少,毫无疑问会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洞庭湖、鄱阳湖在雨季不但不能从长江得到补给,反而湖水倒灌长江,导致干涸见底。当两个总面积达8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消失,对长江中下游气候的影响将非常明显:随着地表水资源干涸,空气也会变得干燥,整个空中——地表——地下水循环路线被破坏,未来几年,长江中下游地区也会经历干旱。可能不同省份程度会有不同,夏季短期内或许还有暴雨洪灾,但总的气候变化趋势只有一个——旱,这一点不会改变!

如果四川和长江中下游干旱,会瘫痪多达半个中国地区的经济。首当其冲遭受灭顶之灾的是农业、渔业、水产养殖和航运业。江南水乡湖泊干涸,河水断流,鱼米之乡不复存在!对盆地内的川渝人民而言,他们不仅要忍受高温酷暑的煎熬,还要注意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河道淤积,山体滑坡,塌方和更为频繁的地震灾害。当然,不是所有地震都是三峡水库引起的。2008年汶川地震乃是距震源只有5.5公里,建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紫平铺水库引发。但因为有三峡水库,有紫坪埔、向家坝、溪洛渡等等大大小小的电站,四川盆地的地质条件会进一步恶化,每年各个水库的蓄水放水引发的地壳应力变化导致发生灾难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至于河道淤积,黄万里先生的预言已经完全变成现实:重庆忠县滥泥湾右侧航道在过去7年淤高22米,明年上行航道将被彻底堵死。过不了3年,左侧航道也会因为砂石沉积而断航。如果忠县航道被淤死,长江断流指日可待,重庆至武汉的黄金水道将被彻底切断!

三峡工程是中共制造的一个可怕的魔鬼!投资建设三峡工程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但它的费用却由全体中国百姓承担。三峡工程的巨额投资是在全国人民的电费中强制扣除的。可以说,三峡大坝是用全中国百姓的钱浇筑的,设备是百姓投资的,天价搬迁费也是老百姓支付的,可它的利润却被私人集团——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拿走了。当时政府许诺:三峡建成后可以让百姓用上廉价电。但现在建成了,电费反倒涨了。更可气的是每年发电所得利润200亿元不补贴电费,反而现在还强迫人们继续交纳三峡建设费。这些钱把一个三峡集团公司养肥,却给四川,华南,华中甚至华东地区几亿人口带来高达上千亿的损失。当重庆港成为死港;当长江中下游湖泊干涸;当长江入海口处海水倒灌,咸潮入侵;当重庆因为三峡调节不当每隔几年被淹没朝天门码头;当四川盆地不断沙化,数十万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逃荒的时候,希望他们知道,三峡大坝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

一如黄万里先生预言:三峡大坝如修建,终将被迫炸掉!炸坝,是早晚的事。只是,这个大坝每晚一分钟炸掉,整个长江流域所蒙受的损失就增加千万倍。留下这个祸国殃民的工程,只会给中华民族带来无穷的灾难!那些生活在川、渝、湘、楚灾区的人们,如果不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抗争,继续受官方报道和那些专家的愚弄欺骗,继续被一小撮利益集团的欺压而忍气吞声,容忍大坝的存在,那么更痛苦的苦日子还在后面!

1.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30/content_5025106.htm
2.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03/084812681846.shtml
3. http://env.people.com.cn/GB/5513357.html
4. http://news.sina.com.cn/c/p/2007-06-04/223613150422.shtml
5. http://www.cq.xinhuanet.com/news/2008-01/05/content_12131051.htm
6.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12/170815920870.shtml
7. http://news.163.com/09/0321/14/54UEQFJ50001124J.html
8. http://v.cqnews.net/first/2009-09/11/content_888426.htm
9. http://cq.qq.com/a/20100319/000275.htm
10. http://cq.qq.com/a/20100324/000644.htm
11.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1-08/17/content_23478290.htm
12. http://www.chinanews.com/df/2012/03-22/3765167.shtml
13.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2-08/13/c_112703481.htm
14.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3-03/19/c_115071209.htm
15.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6/10/c_124841172.htm
16. http://sc.weather.com.cn/tqyw/03/1828481.shtml
17. http://gb.cri.cn/15884/2007/05/08/[email protected]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