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中的仇恨教育(图)

作者:唐开宏 发表:2013-05-08 12: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文化大革命是我国现代历史上最黑暗、最没有人性的反文明的时代,而革命样板戏正是这个时代文化教育的样板。样板戏是暴力、仇恨、乌托邦的样板,是文明人变成没有亲情的魔鬼的样板,宣扬的是阶级斗争、血腥暴力与全面专政,灌输的是愚忠。

记得前几年曾有一个老作家著文说,一听到电台里播的《红灯记》中李铁梅《仇恨入心要发芽》的高尖唱段,他就会想到批斗和牛棚岁月,神经就受不了。巴金先生在文革后再听到样板戏的唱腔就做恶梦,可见样板戏对“牛鬼蛇神”曾经达到怎样的“威慑”作用。

金敬迈先生,就是那本有名的《欧阳海之歌》的作者,曾经立下家规:“我已通告全家,凡我儿孙,若遇‘样板戏’,立即转台,稍有怠慢,我就砸烂电视机。”(2002年8月9日《羊城晚报》)金敬迈先生曾经参与缔造奴役之路,后来发现自己也成了奴役对象之后,就大彻大悟了。

“文革”十年浩劫,伤及上亿人。闻样板戏之声,触“文革”受难之境,情动而潸然泪下者,应是不乏其人。

京剧是一门艺术,样板戏却背离了艺术的本质。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里,真正的艺术家被暴政打入牛棚或被迫害致死,样板戏作为一种政治教化和灌输工具依靠极权强力淹没了公众的心灵,它宣扬的是绝对的对立和无限的仇恨。

样板戏只有借助了群体情感,才可能在最大范围内传播。样板戏宣扬的阶级仇恨是建立在只有也只要消灭了另一个敌对阶级就能迅速地建立乌托邦王国的假设上。当然,这是一个怎样的幸福王国无须缜密的理论论证,因为思考和论证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论证本身就意味着采取理性的方式,而任何理性的思考都有可能内在地构成对单向度的仇恨情感的瓦解。所以,掌握群体的想象方式,大规模地渲染和传染仇恨情感,回避推理和反省,让群体从舞台或银幕上获得敌对阶级正在对他们的生存构成威胁的感觉就足够了:

杨子荣:小常宝控诉了土匪罪状,字字血,声声泪,激起我仇恨满腔。普天下被压迫的人民都有一本血泪账,要报仇,要伸冤,要报仇,要伸冤,血债要用血来偿!

李勇奇:多少仇来多少恨,桩桩件件记在心。满腔仇恨化烈火,来日奋力杀仇人!

李奶奶:到如今日寇来烧杀掠抢,亲眼见你爹爹被捕进牢房。记下了血和泪一本账,你须要:立雄心,树大志,要和敌人算清账,血债还要血来偿!

铁梅:今日起志高眼发亮,讨血债,要血偿,前人的事业后人要承担!我爹爹象松柏意志坚强,顶天立地是英勇的共产党!我跟你前进决不徬徨。红灯高举闪闪亮,照我爹爹打豺狼。祖祖孙孙打下去,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

吴清华:十三年,一腔苦水藏心底,面对亲人,诉不尽这满腹冤屈。南霸天凶残歹毒横行乡里,逼租讨债,打死我爹娘,抛尸河堤!爹娘啊!……硬抓我这五岁孤儿立下一张卖身契,从此锁进黑地狱,每日浑身血淋漓!睡牛棚,盖草席,芭蕉根,强充饥,两眼望穿天和地,孤苦伶仃无所依!剑麻压在石头底,筋骨磨碎志不屈。死不甘心做奴隶,不向老贼把头低!拚剩最后一口气,找不到报仇的好时机……想不到今天哪,春风引我到这里,找见了救星,看见了红旗!找见了救星,看见了红旗!……亲人哪!生死和你们在一起,走遍天涯永不离。要当兵,要报仇,要造反,要雪恨,要把南霸天刀剁斧劈!

吴清华:翻身奴隶把兵当,清华手里有了枪!两代冤仇聚枪口,万丈怒火压枪膛!志更坚来胆更壮,南霸天!一笔笔血债要你血来偿!
众:(齐唱)血债要用血来偿! 

“革命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制造出的文艺怪胎。作为政治需要的样板之戏已经寿终正寝,但作为戏剧本身的“样板戏”并没有死亡。 

最近有人又在炒作什么红色经典、样板戏,让人觉得有些可悲,就算那些“经典”有些形式上的审美价值,但也不能忘记它的本身目的是为了消灭人的意识与智慧啊。纳粹的“卐”标志也有其审美价值,可谁要在欧洲炒作这个,换来的一定是大众的一致抗议与各种制裁。记住历史的教训,不要拿耻辱当旗帜来炫耀!

前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在反思中国的教育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的教育是给孩子喂狼奶。狼奶论的看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因为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中充斥了大量的反人性、反文明的东西。而狼奶的本质就是非人化、反人性。当大家都在探讨如何把喂给的狼性之奶逐步换成人性之奶时候,教育部又做出了一件令人瞠目之举:勒令全国中小学生天天高唱革命样板戏。

他们想用手中的权力再造就一代代像他们那样的只有血性没有人性的“革命新人”,通过灌输暴力和仇恨来毒害少年儿童,督导他们高唱:仇恨入心要发芽、血债要用血来偿、誓把那反动派一扫光、革命到底永不下战场!

样板戏所宣扬的思想,无不是向人们灌输直接复仇的思想,或将仇恨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以等待时机直接复仇的道德价值观。这些从古到今的直接复仇思想或价值观与法制精神完全背道而驰,与法制彰显的有司法介入的复仇理念完全相违背。在缺乏正确制度(法律)强制和正确信仰(道德)教化的自觉下,直接复仇就成了中国人的主流思想或道德价值观。

当中国人只有直接复仇的思想或道德价值观,而没有间接复仇的思想或道德价值观,仇恨就无法解脱。

用文艺播种仇恨并非自样板戏始,胡菊彬在《新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史》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中共建政文艺界长期批判所谓的‘人性论’、‘温情主义’,冷酷无情的阶级斗争是大部分影片的共同主题,因此电影中的人物除了在‘恨’的方面有充分的表现外,其他方面则都显得不足。”样板戏宏扬传统,绍续新风,以更密集、更呆板、更政治化、更公式化加概念化的方式,更充分地表现仇恨。

阶级斗争为纲在中国曾造成惨重的后果,可见仇恨教育,在中共建政以来对于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一直是负面的。

可悲的是,当下的一些官员价值观非常混乱,历史常识非常匮乏。唐人刘禹锡有诗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现在再唱样板戏,毕竟早已物是人非了,对于社会不会有丝毫的积极的意义

(本文略有删改)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