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权挺身 两位改变美国历史的妇人(组图)

发表:2013-02-08 15: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个是白人,生活在19世纪;一个是黑人,生活在20世纪。两个世纪的两个女人,一个为废除奴隶制度,一个为取消种族隔离,皆为争取人权、民权和种族平等挺身而出,以她们的正义感和大无畏精神去改变美国的历史。

写一本书发动一场战争的小妇人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其南部仍是个蓄奴制社会。没有自由的黑人被送到奴隶市场上拍卖。奴隶们在种植园当牛做马。白人奴隶主们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不堪忍受奴隶生活的黑人纷纷逃亡。黑人圣歌里唱道:“我不情愿当奴隶,宁肯进坟墓长眠,我要享受自由,留在上帝身边!”可奴隶解放的日子尚未到来,自由的生活离他们还很遥远。


哈里叶特·比彻·斯托

北方白人女作家哈里叶特·比彻·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自然不会有南方黑奴的悲惨遭遇。她1811年生于康涅狄格州,曾先后在哈特福德女子学校上学、执教。母亲早逝,她曾随当牧师的父亲迁居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在那里与神学教授、废奴主义者卡尔文·斯托结婚。斯托经常激烈抨击奴隶制,对她的思想产生很大影响,使她写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著。

1850年国会颁布《逃奴追缉法》,禁止奴隶逃往废奴州,并授予奴隶主追回逃奴的权利,南北方之间因而出现了“地下铁道”,也即南方奴隶逃至北方自由州和加拿大的秘密路线。辛辛那提与蓄奴州肯塔基仅一河之隔,是营救逃奴的重要据点,设有“地铁站”向逃奴提供食宿。斯托夫妇俩积极参与营救活动,曾在自己家里接待过逃亡奴隶,亲耳听他们讲述受奴隶主残酷迫害的故事,为他们的悲惨命运感喟洒泪。斯托夫人另外也从几名加拿大和美国作家关于黑人奴隶的书中了解到南方蓄奴州的恐怖真相。

斯托夫妇当时雇了一个黑人姑娘当女仆,他们以为她是已经自由的奴隶,后来才知道她的肯塔基奴隶主正在追缉她,斯托夫人便立刻叫她弟弟连夜把她送到一个朋友家里藏起来。她自己一直深为这个黑人姑娘的命运担忧。

斯托夫人无法压抑心头对蓄奴制的愤恨、和对黑奴的同情,在《逃奴追缉法》公布后便给反对奴隶制的《国民时代》周报写信说,她打算写一本关于奴隶制问题的书。信中写道:“我现在感到,已是时候了,连女人和小孩都应该为自由说一句话了,人道精神应该说话了。……我希望每个能写的女子都不要沉默。”

不久,她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就开始在《国民时代》上连载。1852年该书出版问世。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声讨奴隶制度的檄书。斯托夫人满怀义愤,在书中以真实而犀利的笔触揭露和控诉黑暗的蓄奴制,告诉读者黑奴们被怎样贩卖、奴役,奴隶主们怎样残酷、杀人,逃奴们怎样被追缉、处死,种植园主如何花天、酒地。在黑人奴隶中,有汤姆那样被宗教所麻痹、最后死于奴隶主皮鞭下的逆来顺受者,也有乔治那样决心逃脱奴隶主魔爪、为自由而奋不顾身的斗士。

该书一年内就在美国销售了30万册,在英国销售了20万册(后几年内共售出150万册),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还被改编为剧本长期上演。书中有个名叫伊娃的白人小女孩,她乘船落水后被汤姆救起,后来罹患重病,死前劝说她父亲要给汤姆自由。这一年内在波士顿,至少有300个女婴被取名为“伊娃”。3年后,此书被誉为“我们时代最流行的长篇小说”。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斯托夫人写道:“这是上帝的意愿,这个国家——北方也好,南方也好——应该为赞赏和怂恿南方野蛮压迫制度的罪孽饱受苦难。”

第二年,她曾由女儿陪同前去华盛顿拜见林肯总统,那一天是1862年11月5日。据说,林肯总统与她一见面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啊,你就是那位写了一本书发动这次大战的小妇人。”此话究竟是林肯的原话,或是她家人的传言,如今已无法考证,但不论文学评论家或历史学家都高度评价《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历史作用。美国文学教授、南北战争文化专家维尔·考夫曼说,这本书“有助于为南北战争打下基础”。《美国文学百科全书》写道:“从对美国历史以及某种程度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而言,《汤姆叔叔的小屋》可能是从无人写过的最重要的美国长篇小说。这是第一部旨在反对一项分裂一个国家的特定法案(指《逃奴追缉法》)的长篇小说。据说,亚布拉罕·林肯称她为‘发动这场大战的小妇人’,他是对的。”

斯托夫人的女儿当时曾告诉别人说:“我们在白宫的时候非常开心。我现在只想说,那是非常有趣的,我们随时随刻就哈哈大笑起来。”斯托夫人自己在给她丈夫的信中也写道:“我和总统真是谈得非常有趣。”可想而知,一个是主张废除蓄奴制的作家,一个是要解放黑人的总统,彼此心心相印,有多少共同语言要述说,有多少共同理念要表达,大家充满北部联邦战胜南部邦联的信心,相信黑人被解放的日子终将来临,白宫里也就笑声阵阵,其乐融融。

林肯终于在1863年元旦发表《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废除南部邦联各州的奴隶制,所有种植园主的黑人奴隶应获自由。1865年,在南北战争胜利前夕,林肯被白人种族主义分子刺死。他,作为伟大的总统,斯托夫人,作为杰出的作家,他们的名字都因其公正、博爱和勇敢永留青史。

改变美国国家面貌的帕克斯


罗莎·帕克斯

1913年,在哈里叶特·比彻·斯托诞生102年、去世17年后,有一个名叫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的黑人女子在亚拉巴马州出生。她父亲是个木匠,母亲是个教师,她身上有非洲裔美国人的血液,也有祖辈印第安人的血液,她的曾祖母则是苏格兰-爱尔兰人。尽管她最后活到92岁,却从小就贫病交加,断断续续上过几年中学,后来一直以当裁缝为生。

尽管蓄奴制早已废除,黑人都早已是自由人,但直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仍然是一个存在严重种族歧视的国家,尤其在南方,还实行所谓“吉姆·克劳主义”(Jim Crowism)。“吉姆·克劳”原是歌舞节目的黑人角色,后来成为社会低下的黑人的代称,而这个“主义”就是种族隔离制度,规定公共交通工具实行黑人与白人隔离政策,后来又将隔离范围扩大到学校、剧场、电影院、餐馆和旅馆等所有公共场所。

居住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帕克斯,从小就每天看到一辆辆载着白人孩子的校车在街上经过,而黑人孩子一直是步行上学,她因此很早意识到,这个世界分为两部分:黑人世界和白人世界。成年后,她每天就是乘坐种族隔离的公交车上下班。早在1900年,该市就颁布一项种族隔离法律,规定公共汽车上白人和黑人的座位分开,前面4排座位只供白人坐,占全市乘客75%的黑人只能坐在后面标有“有色人”记号的座位。

1955年12月的一天,帕克斯下班乘公共汽车回家,坐在标着“有色人”的第一排座位。几站过去后,有几个白人上车,可前面的白人专座已经客满,那几个刚上车的只好站着。汽车司机见此情况,便站起来走到帕克斯跟前,把“有色人”牌子往后挪了一排,并挥手示意帕克斯和此排其他3个黑人让位,坐到后面去。他们4个人起初都没有动,那司机便说:“把这些座位都给我。”那3个人动了,坐到后面一排去了,帕克斯也动了,但是挪到原来这一排靠窗的座位上去了,显然,她拒绝让座。司机问:“你为什么不站起来?”她答道:“我不认为我应该站起来。”司机说:“如果你不站起来,我就打电话叫警察来抓你。”她答道:“你可以这样做。”警察果然来了,给她戴上手铐,对她说:“法律就是法律,你被捕了。”

当时不少人以为帕克斯不肯让座是因为她年纪老了、身体疲劳,但她明确回答说,她不老,才42岁,身体也不疲劳,而是疲于精神上的让步、屈服。她在接受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说:

我不愿受虐待。我不愿有人剥夺我付钱买了票的座位。这正是时候,对我来说,正好来了个机会,让我来表达遭受这种待遇时的感受。我并不有意要给抓起来。我有许多事要做,何必要终老监狱。但一旦我决意这样做,我就毫不犹豫去做,因为我觉得,我们忍受太久了。我们越屈服,就会越顺从于这种遭遇,受到的压迫也就更加深重。

帕克斯的拒绝让位确实不是偶然的自发行为。她当时已经是美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民权组织——“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的成员,并担任蒙哥马利分会秘书一职,此前不久还去“高原人民间学校”听课,那是田纳西州一个争取工人权利和种族平等的组织。所以,她确实在自觉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她平时性格柔弱腼腆,说话轻声细语,但她有做人的尊严,有敢于蔑视不公正、不平等法律的勇气,有不向威权、强势低头的骨气。

正是由于帕克斯拒绝给白人让座而被捕这一事件,美国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终于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斗争浪潮逐渐从蒙哥马利涌到亚拉巴马全州,涌到全美国各地。

首先是在蒙哥马利,一个新的民权运动团体——“蒙哥马利改良协会”成立了,并决定开展“罢乘”活动,号召市民抵制乘坐该市公共汽车。一个年仅26岁、尚不知名的牧师被推选为该协会领导人,他就是后来为种族平等这一正义事业献身而闻名世界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小马丁·路德·金博士。金博士当时称赞帕克斯是“蒙哥马利最佳公民之一,不是最佳黑人公民之一,而是蒙哥马利最佳公民之一”。后来在《向自由进军》一书中,他写道:“帕克斯女士被捕与其说是抗议运动的起因,不如说是抗议运动的促成因素。那起因深扎于同类不公正现象的历史。”他又写道:“事实上当时没有人可以理解帕克斯女士的行为,除非我们认识到,忍耐的圣餐杯已经溢出来了,人的本性在哭喊:‘我不能再忍受了。’”

尽管帕克斯那天根本没有坐在白人专座上,她却依然被审讯,被判违犯《隔离法》,被罚10美元加4美元法庭费,在监狱里拘留了一昼夜。她被审讯那天,蒙哥马利改良协会散发出35000张传单,号召全市黑人为抗议逮捕、审讯帕克斯,大家都一天不搭乘公共汽车。那是个雨天,黑人们上下班或合乘私人汽车,或坐出租车,但大多数人都是步行,有的走了20多英里,学生们则停学呆在家里。原来计划只是一天的抵制活动,结果持续了381天,成了一场声势浩大、载入史册的“蒙哥马利抵制公交车运动”,充分显示了人民团结起来反对种族歧视的伟力。

1956年,联邦亚拉巴马地区法院审理该市一名家庭妇女控告该市市长一案,终于作出裁决:在该市公共汽车上强行实施黑人和白人乘客隔离的法律违犯美国宪法及其他法律,因为这种做法剥夺了黑人应该享有的宪法修正案第14条赋予他们的平等权利。

帕克斯因其果敢的正义行为获得了许多荣誉:被誉为“民权第一夫人”、“自由运动之母”;荣获克林顿总统颁授的总统自由奖章;荣获镌有“当代民权运动之母”的国会金奖章;《时代》杂志将其列入20世纪最有影响的20人名单;在蒙哥马利特罗伊大学开设“罗莎·帕克斯图书馆和博物馆”;国内外20多所大学授予她博士荣誉学位;等等。

2005年,罗莎·帕克斯以92岁高龄病逝于她晚年的居住地底特律。国会两院通过决议,在国会山庄圆形大厅停放其灵柩供民众瞻仰。她是第一个非政府官员、也是第一个女性享此殊荣的美国人。她的塑像被置于国会雕像厅,布什总统说:“将她的雕像放在国会大厦的中心,我们以此纪念她为一个更完美的国家所做的工作,我们自己决心为每一个美国人的平等权利继续奋斗。”

国会众议员约翰·康耶尔斯在悼词中说:“只有很少几个人可以说他们的行动改变了国家的面貌,罗莎·帕克斯是其中之一。”

是的,帕克斯是这样的女子,斯托夫人也是这样的女子。南北战争的爆发,近100年后民权运动的展开,与她们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反对种族压迫、种族歧视、争取社会正义和平等的伟大斗争中,她们是杰出的巾帼英雄。她们改变国家面貌,改变美国历史,与马丁·路德·金有着共同的期盼,希望人民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希望种族偏见的乌云尽快飞逝,仇怨的浓雾从我们为恐惧所笼罩的社区消散,在某个不太远的明天,博爱和兄弟情谊的灿烂星辰将以美丽的光华照亮我们伟大的国家。(《发自伯明翰监狱的信》)

来源:凤凰周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