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事件 网络风暴去无痕吗?(图)

发表:2013-01-09 23: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后将如期出刊避免了一场尴尬和危机

《南方周末》2013年新年献词被广东省委粗暴撤改的事件在持续了一周之后,似乎有点曲终人散的意思。

各方消息确认,《南方周末》将在周三(9日)晚间按流程付印,读者将在周四读到这份刚刚经历过网络风暴的刊物。

据报道,事件得以平和解决是因为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亲自介入,承诺将不会对编采人员秋后算账,并暗示将对报社以及广东省宣传部门相关官员有所处理。

与此同时,在此次事件中一直扮演官方“喉舌”作用的《环球时报》也在周三刊登了事件发生以来的第三篇社评《在动态梳理中重现中国新闻实景》,称新闻管理机关实际是“摩擦的协调人”,似乎有意调和中共宣传部门在本次事件中的负面形象。

平息

香港浸会大学传媒学院黄煜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认为,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事态是在朝着平息的方向走,但是这个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并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宣传部门用钳制的手段要求媒体驯服。

曾经任香港《南华早报》中国编辑的林和立也认为,新上任的广东最高层以及中共最高层都不希望事件继续恶化,因此促成了事态向平息的方向发展。

不过,林和立预计,虽然《南方周末》事件局部地在广东有所平息,但是在全国范围,媒体人士、公共知识分子和自由派学者争取新闻自由的抗争或许才刚刚开始。他们可能将在今年三月中国人大召开之前继续从立法等方面争取话语权。

根据黄煜多年对中国媒体的研究分析,本次在处理《南方周末》事件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做法,那就是用党报子报媒体《环球时报》发表观点立场,试图说明当局做法的合理,以及造成媒体内部相争的假象。

黄煜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产生了一批新的喉舌型的管理人才,他们认同民众的知情权和对真相报道的要求,但是在如何解释真相和捍卫当局做法方面他们却与前辈不同,所以他们的观点、语言和理论都有很大的蛊惑性。

他说,《环球时报》的最新社评并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在顺应事件降温的条件下,它的说法比较温和。

分水岭

本次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撤改事件被评论人士认为“掀起了一场堪与北京暴雨甚至温州动车事故相提并论的舆论风暴”。

在官方一片沉默,喉舌《环球时报》高调施压的气氛下,以媒体界人士和公共知识分子为主、包括商界、影视界以及各界人士响应的微博舆论反击战异常激烈。

林和立因此高度评价本次的南方周末事件,认为这是中国各界人士争取新闻自由的一个分水岭。

不过,黄煜的看法却没有那么乐观,因为最后众多媒体被要求转载《环球时报》的周一刊登的社评。

诸如《新京报》、《潇湘晨报》等有影响力的都市报虽然多番抗争,最后也都屈服在铁腕之下。

黄煜说“《环球时报》(周三)社评或明或暗地讲了一个铁的事实,在目前的情况下党管媒体是理所当然,胳膊当然扭不过大腿。”

黄煜认为,本次在网络上出现的反抗能量今后恐怕很难继续维持。

政治意义

中国官方在过去一个星期没有就《南方周末》引起的网络舆论风暴发表任何置评。因此也引发了中共高层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的揣测。

黄煜就此评论说,究竟是改革开放还是继续走老路这两种意见一直都是存在的,否则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也不必在就任不久即前往广东宣誓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和立场。

然而,在林和立看来,习近平在广东发表的改革开放讲话都只局限于经济改革,在政治改革方面习近平仍然保守。

他说“在最高层的哪个派系都不喜欢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在处理新闻自由的问题上,他们之间是没有差异的。对于具体解决某些问题可能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是总体来讲,中共高层对保持稳定这一点是完全一致的。”

来源:BBC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