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与美国、印度的关系逐渐好转,2012年的巴基斯坦仍深受恐怖主义、法治缺乏、侵犯人权和多重政治危机之苦。
2012年,巴基斯坦鲜有变化:恐怖主义横行,经济困难。大部分恐怖袭击由巴基斯坦塔利班实施,目标是安全力量和民事官员。但是,人权和政治活动人士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袭击的受害者,特别在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
不过,在与地区劲敌印度、以及国际最大资助国美国的关系上,巴基斯坦却有所进步。
一些专家认为,巴基斯坦已经或即将成为一个“失败的国家”。政府管理糟糕,议会与司法机构之间战争持续。然而,巴基斯坦的公民社会在2012年却继续发声,反对滥用权力、腐败,支持法治。
尽管宗教上的不容忍行为也在增加,但巴基斯坦人不断抗争,反对有争议的宗教立法、对女性和宗教少数群体的歧视、以及极端伊斯兰主义者的残酷行为。他们的抗争受到国际社会的表彰。
政治危机
6月,巴基斯坦陷入更深的政治动荡。该国最高法院取消吉拉尼担任总理的资格。两个月之前,法院判决,因吉拉尼未向瑞士政府致函要求重审总统扎尔达里的腐败案,所以犯下藐视法庭罪。执政的巴基斯坦人民党则反驳说,相关案件含有政治动机,只要扎尔达里仍是国家首脑,就享受司法豁免权。
伊斯兰堡的政治观察员、人权人士卡里克(Harris Khalique)认为,吉拉尼案件是巴各机构之间权力斗争的结果。
阿什拉夫接替吉拉尼任总理
反恐战争
2012年伊始,美巴关系即起摩擦。早在前一年5月,美国特种部队在一次行动中打死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美巴关系就受到很大压力。当年底,北约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界地区发动空袭,造成24名巴基斯坦士兵死亡。此后,2012年初,巴基斯坦阻断了北约向阿富汗的供给线。
7月,美国政府就巴基斯坦士兵死亡表示道歉后,巴基斯坦同意重新开启北约向阿富汗的供给线,结果遭到伊斯兰政党的抗议。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前研究员阿克巴(Malik Siraj Akbar)指出,僵持不下对双方都无益。观察家说,伊斯兰堡决定恢复开放北约供给线后,美国作出回应,为巴基斯坦提供亟需的民用援助。
特别在2012年接近尾声之际,美巴关系显著改善。伊斯兰堡为华盛顿和喀布尔与塔利班的谈判提供支持。
但是,伊斯兰堡仍继续抗议美国轰炸机空袭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地区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目标,称美军侵犯了巴基斯坦主权。
另一方面,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关系则有待改善。2012年发生的越境袭击事件中,双方相互指责。
印巴关系
新德里与伊斯兰堡的关系也有所改善。2008年的孟买恐怖袭击案曾给这两个敌对国家的和解努力带来巨大挫折。2012年,印度允许来自巴基斯坦的直接投资,被视为两国改善关系的重要一步。未来,双边贸易预计还将显著增长。
卡拉奇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阿马尔(Moonis Ahmar)表示,贸易会带来两国民众的更多接触。
12月初,巴基斯坦内政部长马里克(Rehman Malik)访问新德里时,正式与印度签署一项新的签证协议。商务人员、老人、游客、宗教朝圣者、公民社会成员和儿童获得签证变得更为容易。
北约供给线重新开通
恐怖袭击
2012年,塔利班武装分子在巴全境针对平民和敏感军事设施发动袭击。
8月,持枪和火箭炮的武装分子对旁遮普省一座空军基地发动袭击。空军官员称,停靠在这里的多个战斗机和侦察机队没有受到损害。此外,塔利班无所顾忌地向市场和宗教场所的无辜平民开枪,向国内、国际的人权与慈善工作者、宗教与少数族群发动袭击。特别是一位年轻的少女、博客作者马拉拉·尤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遭到塔利班枪击事件,震惊世界。幸存的马拉拉目前在英国休养。
12月,白沙瓦一座机场遭受袭击,至少8人死亡。2012年也是巴基斯坦什叶派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人权组织估计,超过300名什叶派巴基斯坦人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