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讲究传统的国家,也是个等级深严的国度,在中国,无需太多时间,只要一个星期,你就会体验到这样的等级现象,因为,出席了一次饭局,就等于出席了一次等级现象的表演。
几次回去参加朋友饭局,本以为都是同学或老友聚会,饭桌上无需那种官场上的一套,讲究个座位排次,哪承想,咱错了。
饭局有个很正常的现象,主宾座一定是官衔最大的一个,买单的在上菜进门的那个角落,而咱因为是嘉宾,享受VIP待遇,每次落座一定要在主宾座的旁边,虽然咱一再要求坐到漂亮的女士中间(女士一般为陪衬,大多坐在下席),这样可以食色两全,但主人不允许,咱无奈只有坐在主宾旁边,接受一轮一轮的敬酒,直到喝个头昏脑胀为止。
酒局真酣,来了一位“长官”,说是从其它饭局中赶来捧场,马上有人根据级别给“长官”安排座位,他人也因此随着级别往更低一个层次的座位上挪座,绝不造次,次次如此。
如果说咱出国前,此等饭桌文化已经开始盛行的话,当今的中国,已经是深入到了每个官场和商场饭局的骨髓里面了,以至于在海外待时间长的“土老冒”回去很不适应,不过,毕竟从这种文化土壤里熏陶出来的人,只需要经过几个饭局,马上也就“入乡随俗”了。
饭局最后一个到场的,一定是最大官衔的一位,如果最大官衔的人到场了,还有其他“小人物”被堵在路上,此“小人物”到场必定“自罚三杯”,诚惶诚恐不迭声地解释着迟到的原因,酒桌上所有人也会借此调侃几句。而饭局的开席,总是在“最高首长”抵达后才正式开始,无论“最高首长”迟到多长时间,因为,“最高首长”是最忙的人,他/她的迟到必然是“日理万机”的结果,他/她能出席此次饭局,是各位小人物的荣幸。
这不由让咱想到了咱在美国看到的一次饭局。
由于长期订购一些厂商的产品,厂商安排了此次饭局。说是饭局,想想寒碜,在单位的会议室里,买了10多个比萨饼,加一些饮料,大家中午聚在一起,喝着饮料,啃着比萨,用带着口音的外来英语胡侃一通。说好了12点开饭,单位小人物们准时聚齐了开啃,12点一刻左右,老板才出现,翻遍了比萨饼盒,空空如也,最后只发现了一小片剩下的比萨饼,老板悻悻然拿了这片比萨,开了一罐饮料自斟自饮,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如果咱是刚来美国,看到这样的场景,咱一定笑不出声,老板的钱带来了这样的饭局,老板竟然吃不上,还被大家善意地嘲笑一通,这不是“犯上作乱”吗?可当大家看到奥巴马在白宫观看“袭击本拉登”实况照片的时候,读者不难理解美国文化中“犯上作乱”现象为什么比比皆是了,因为,总统都没把自己当棵“葱”,一个单位的小老板更不会以为自己是棵了不起的“蒜”了。
国人饭局敬酒也有讲究,很多自以为“低人一等”的人,敬酒的时候,故意把自己的酒杯往低一点靠,杯口靠“高人一等”的杯肚上,由于咱是客人,没有级别,对咱这样的“高人一等”的人,是为客气,以至于咱每次见到敬酒的人,咱赶紧也把酒杯往人家杯肚上碰,咱总不能也装“蒜”,来而不往,非礼也!谁让咱打小就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的呢。
饭局中最大的感受是:不同层次的人,只能进入不同层次的饭局。
前几天看到新闻,说是在人民大会堂就餐,吃的是档次,这个结论,咱是举双手赞成。要说海外回国的华人,享受美食的诱惑并不在于饭局的档次,更多的是能够吃到记忆中曾经的小吃或是真酿佳肴,但现代国人不这样认为,饭局的档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招待级别,在很多高档环境中就餐,记忆中只留下了环境的奢华和服务员的美丽,真正吃到了什么,咱全忘记了。
这次回国,参加了同事、同学、亲友等不同档次的饭局,也见识了不同档次的人生活的范围,通过饭局这个窗口,咱深深体会到:咱这辈子是没办法摆谱了,人家到北美来观光,咱也就只有在中国城的小摊上,向对方“吹嘘”,这是咱们这里“最好”的中国餐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