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科学小品集——《闲情偶寄》(图)

发表:2012-11-14 13: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李渔

李渔是17世纪中国杰出的戏曲理论家和不可多得的科普作家。他的专著《闲情偶寄》包罗万象,自居室至庭园,举凡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无所不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学小品集。

李渔(1611—约1679),字笠鸿,号湖上笠翁,人称李笠翁,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在明代考取过秀才,入清后未曾应试做官,出身富有之家。清兵入浙后,家道衰落,遂移居杭州,又迁南京。从事著述,开芥子园书铺,刻售图书。

李渔毕生大部分精力花费在戏剧创作及戏曲理论研究方面,杂著《闲情偶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他本人颇看重这部书。

《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8种,共有234个小题,论及戏剧创作和表演、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等许多方面,内容相当丰富。其前人没有如此详细著述且专门结集发行。

如《闲情偶寄》卷五《饮馔部·蔬菜第一》就分别刊有笋、蕈、莼、菜、瓜等14篇。在《菜》这一篇中,李渔一开头就写道:“世人制菜之法,可称百怪千奇,自新鲜以至于腌糟酱腊,无一不曲尽奇能,务求至美,独于起根发轫之事缺焉不讲,予甚惑之”。显然,作者意在告诉民众如何做好食菜卫生问题。虽然几百年前还没有农药污染,但同样也存在着其他的污染问题。

对于一些菜蔬的食法,李渔也有所触及,做到既通俗易懂,又生动精彩。“瓜茄瓠芋诸物,菜之结而为实者也……贫家购此同于籴粟。但食之各有其法,煮冬瓜丝瓜忌太生,煮王瓜甜瓜忌太熟;煮茄瓠利用酱醋而不宜于盐;煮芋不可无物伴之,盖芋之本身无味,借他物以成其味者也;山药则孤行并用无所不宜,并油盐酱醋不设,亦能自呈其美,乃蔬菜中之通。”这段文字读来便是今天的科学小品,清新优美,趣味盎然。

李渔早在300多年前就谈及现代人热衷的“美容打扮”。他在《闲情偶寄·声容部》中分别介绍了肌肤、眉眼、首饰、衣衫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他在妇女“衣衫”一节中如此谈论:“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肌肤近腻者,衣服可精可粗;其近糙者,则不宜精而独宜粗,精则愈形其糙矣。”

李渔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也很有研究,诸如房舍的向背、高下、界墙甚至窗栏的制作、制体宜坚、取景在借等都有生动详细的介绍。

《闲情偶寄·颐养部》还教给人们祛病养生之法:病未至而防之,病将至而止之;病已至而退之。尤其在最后一章“疗病第六”中,作者另辟蹊径,把药物分成“本性酷好之药”、“其人急需之药”、“一生钟爱之药”、“一生未见之药”、“平时契慕之药”、“素常乐为之药”、“生平病恶之药”。作者自嘲:“以上诸药,创自笠翁,当呼为《笠翁本草》。”

当代散文大师林语堂对此书的最后一章大为赞叹:“此最后一章,尤富人生智慧,他告诉人的医药知识胜过医科大学的一个学程。”

来源:国学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