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邓丽君(二)
四、越禁越红
命途坎坷,好事多磨,就是邓的歌在大陆的遭遇。从悄无声息,到若有若无,再到众口喧哗,家喻户晓;其流行的轨迹,由神秘至公开,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大体上说,在1977年之前,基本处于地下状态。——时间越往前推,越隐密;相应地,越鲜为人知。非身历其境者,恐怕很难理解。
邓的歌先是暗暗流行,仿佛在积聚爆发的能量。播进地里的种子,终究要破土而出,邓的歌也一样。人们开始还紧闭门窗,遮遮掩掩的欣赏、交流;没多久,便敢在偏街陋巷里唱响;后来更张扬,提著录音机边走边放歌,大白天招摇过市。经过十年文革的洗礼,屁民不傻了,胆子也大了。几乎一夕之间,邓丽君的歌曲狂飙突起,传遍了内地的边边角角,风靡全大陆!
苦心经营的红色江湖,激起千层浪!用红歌构筑的音乐防线,看去固若金汤,顷刻间却土崩瓦解。那柔情似水的歌声,居然无坚不摧。官方惊恐万状,赶紧采取措施,强力阻击。高层机构认为:邓的歌是“反动的”,“色情的”;禁听禁唱,雷厉风行。可人心已今非昔比,老百姓不那么听话了,面对压力也不再害怕。经过文革的磨练,大家都学会了阳奉阴违,你说你的,我行我素。结果呢,尽管你严令取缔,不遗余力;他依旧: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
邓的歌虽然频遭打压,处境艰难,却屡禁不止。风声紧了,就转入地下;风声松了,又跑到地上。在岁月行程中反反复复,统治者伤透了脑筋,取缔行动也随之加码升级。
文革闹剧虽然收场了,改革开放也启航了,新的运动还是又来了——这回叫“清除精神污染”。国家机器高速运转,发文件,打官腔,大会批,小会骂……操作手法还是历来惯用的那一套——先上纲上线,给邻家小妹贴上“反动”的标签;再把她唱的抹黑为封资修,靡靡之音,黄色歌曲;更从政治高度强调,听之任之后果极严重,会亡党亡国。紧接着的,当然就是大规模的清查,收缴。
这是一场全国动员的运动,通过各级组织,深入社会各阶层,工矿农村机关学校,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得筛过一遍,连幼儿园也未能幸免。声势浩大,针对性又很明确,不准听、不准唱邓丽君的歌。据说目的是反修防修,保证无产阶级江山永不变色。
清查工作做得很细致,查你是否有录音机,是否有邓丽君的卡带,如果有,再问东西从哪里来的,有没有海外关系……挨门逐户,追根究底,你还得乖乖配合。否则被批被斗,被拘押,被劳教,被坐牢,一切都有可能。为了听歌唱歌这种芝麻事,弄得全国鸡犬不宁。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表面上官方战果赫赫。据当时推算,全国最少缴获了两亿卷录音带;没收后,各地分别集中销毁。但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并非定局。
说来好笑,举国体制围剿一个唱歌的女孩,双方实力悬殊,本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但由于当局违背民意,却又注定无法取胜。听众千千万万,像沙子一样多,均匀分布在大地上。
法不责众。再说,歌手在海外活蹦乱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你又抓不到。就算你牛逼你厉害,也鞭长莫及,无奈她何。
没辙了,要掐断邓的歌声,只能收缴录音带,时不时就来一遭,三番五次,不厌其烦。但每一波的查禁都如火浇油,适得其反;原想把火压下去,却愈烧愈旺,促成另一波强劲的反弹。官方愚蠢的作为,非但吃力不讨好,还刺激了民间的异常需求,竟催生出一个盗版行业。在海峡西岸,便有不少头脑敏锐的青年,专门翻录邓的歌,而后批发零售,四处推销。他们先借此掘得第一桶金,再投资其它事业,成了商海的弄潮儿。
邓的歌席卷神州,烈火燎原一般,很快引发连锁效应——在大陆迅速普及了卡式录音机,开拓出一种科技产业,形成了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影响了一大批歌手,推动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最终还延伸到更具意义的层面,促进了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如果没有邓丽君的歌,被大陆亿万听众疯狂接受,这一切积极的结果,都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相反,其产生、发展和完成,恐怕还得许多年,甚至要经历几代人。
当权者总是迷信权力无所不能,其实权力不是万能的。在全民动员的打压下,邓的歌并没有销声匿迹,只是由明入暗,从地上转入地下;传播的势头依旧,无法遏止。在当时,邓的歌唱已成为大陆百姓陶冶性情、娱乐生活的精神食粮;——其载体,也变成亲友间相互餽赠的礼品,甚至是新娘嫁妆中的必备之物。
这些现象的产生,都得归因于十年文革,它使人反思,使人清醒,使意识形态上的激情与狂热,消失无踪。不再你说啥我就信啥,晓得如何挑战公权的禁令。何况,文革还制造出很多伪君子,人格分裂、表里不一。他们白天一本正经,卖力清查,剥夺别人的精神需求;他们晚上却知禁犯禁,自己偷偷享用听觉的盛宴。这类人的榜样,更使“清除精神污染”徒有其名,无功而终。
后来,当局还变换名目,扫荡过好几次。尽管那时国门已开,但改革艰难,常见走两步退一步,甚至走一步退两步。新旧观念的碰撞,始终没有停止。改革仅仅触及经济层面,便已遭遇顽强抵抗;对立的双方,都在试图影响国家的取向。政情扑朔迷离。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政策时紧时松,时左时右。政治气候既然忽冷忽热,查禁的力度自然也忽大忽小。但不论是“清除精神污染”,还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或者“扫黄”,邓丽君的歌曲都在打击之列。屁民则以变应变,与官府周旋,玩捉迷藏。邓的歌也因此出没无常,时而浮上水面,时而潜入水底。
呵呵,庙堂和江湖博弈,民意与官意较劲!屡战屡败,越禁越红,政府遇上了头痛的难题。打压邓的歌虽无胜算,却又断断续续都在进行……开始时总是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到末尾总是兵无斗志,草草收场。说到底,民意毕竟不可抗拒,任何倚仗权势的强制措施,终将无济于事。人们就是要留住那悦耳动听的天籁之音。人们就是要拥抱那轻柔婉约、温情脉脉的美丽。
岁月苍白,人事纷扰,邓丽君的歌曲,一直处在政治漩涡里。大陆人也因此经历了——偷听,翻录,走私,盗版……批判,清查,收缴,销毁……打压与反弹,渐成固定的戏码;人们也见惯不惊,习以为常。在拉锯式的较量中,越发炒热了邓的歌曲,使之传播得更广,更深入人心。正是这种官方和民间的另类互动,共同谱写了邓丽君在中国大陆的不朽传奇。
五、千古之憾
邓丽君憧憬中的大陆行,一波三折,未能如愿。终成千古之憾。
邓丽君为何没有来大陆?
这个问题曾蒙着神秘的面纱,搞得云山雾罩,扑朔迷离。幸好,时间能使水落石出。从陆续披露出来的资料,如今人们已知晓内情。政治真是难以理喻的怪兽,你不知啥时会被它咬一口。
大陆亿万歌迷的疯狂推崇,邓丽君骤成风云人物。其身份也随之变得敏感,重要性陡然升高,她成了极有价值,又别具意义的歌星。海峡两岸的执政者都意识到这一点,都想因势利导,为己所用。
西岸频频出招,要邀请她来大陆演唱,给统一战线加分。高层认为会轰动,一定反响很大。评估结果:利大于弊。这个“利”,就是借邓丽君的登陆,给世界一种“人心所向”的观感。为此,不但开出了诱人的价码,甚至连演出的行程,都规划得很具体;前后顺序是:北京,上海,西安,广州。地理方位的选择,也照顾到东西南北。还答应在她的家乡,举办一场超大型的演唱会,让几十万人来听她的歌。不难想像,此事如果能成,那盛况绝对空前,肯定会轰动全球。这对任何一个歌手,都有极大的吸引力,没有谁能够拒绝这样的诱惑,邓丽君也不能。
西岸打的如意算盘,东岸洞若观火,斥之为统战阴谋,包藏祸心。自从联合国的中国席位,由大陆取代台湾,两岸在外交缠斗中,台湾已明显居于下风。它处境艰困,不能再失分,以免影响岛内的民心士气。所以,极力劝阻邓丽君去大陆。
对峙中的海峡两岸,各有政治盘算,把歌者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邓丽君因在内地疯狂走红,而变得重要;又因重要,而不能登陆。政治使人生显得无奈。
随着时间推移,台湾开放探亲,两岸的人员往来渐渐增多,事情出现了转机。西岸又频频邀约,邓丽君也积极筹划登陆演出。她常说:“我想到天安门唱歌。”那里能容纳百万人,她要开一场户外演唱会,让大家免费来听歌。眼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政治地震突如其来,
结局变得面目全非。
我们中国人何其不幸,震惊世界的悲剧,居然发生了!邓丽君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对共产党彻底绝望。这个心地善良、感情丰富的女子,精神几近崩溃,也不知痛哭了多少次。她的泪是为我们民族的苦难而流,是人间大爱。事隔多年,时过境迁,当我看到相关的视频,依然会禁不住——为她的流泪而流泪。这就是邓丽君的人格魅力。
天安门事件,给中国的历史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也毁了邓丽君要来大陆,为同胞演唱的希望。而且,还毁了她的健康。这之后,邓丽君已没有心情再唱歌了。她的身体状况愈来愈差,形象也日见衰老;那花一样美丽的生命,竟在悄然滑向死亡。
世事无常,难为邓丽君了。她为坚持自己的理念和良知,作出了无法弥补的牺牲。这个朴实无华的奇女子,百年不遇的天生尤物,其声耳熟能详,其人缘悭一面;是同胞,又是同时代,心意相通却错身而过。我们和她一样不幸。
肮脏的政治令世界充满悲情,大到血腥的战争,小到——断送了一个天才歌手朴素的梦想,使她至死没有走进身份证上记载的故乡。
1989年邓丽君力排众议为六四献唱
六、相互影响
关注邓丽君的,可能会记住这个日子:1979年2月17日。她因工作需要,为出入境方便而使用他国护照。
今天看那事,不过小瑕疵,但在当时则成大问题,使她的人生首遭重挫,身陷危机。日本人跟她较真,台湾方面更是视为“背叛”,欲严加惩处。邓丽君因之避走美国,不敢回台。她的歌唱生涯,连家人都以为就此结束了。
岂料没过多久,事情峰回路转——台当局突然对她刮目相看,态度180度转弯;不但“护照问题”一笔勾销,还把她当宝贝,力邀她回台效劳。备受伤害的邓丽君,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悲剧开场,喜剧落幕,有惊无险地度过人生的难关。若问:谁是起死回生的推手?答案很清楚:大陆的中国人。
如果没有热爱她的大陆人,邓丽君的护照风波,不可能有那样戏剧性的结果。原因非常简单,台方做过政治考量。当时的邓丽君,歌声已响彻整个大陆,受到亿万同胞的疯狂热捧;台湾高层怕她登陆演出,被政治对头利用,才赶紧网开一面,法外施恩;还从此对她优礼有加,视为国宝。台当局前倨后恭,大陆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内地歌迷的疯狂热捧,产生的不凡效应,等于是送给邓丽君一份大礼;也算是对她的一次最早的回报。这回报虽无形,但有特殊的现实意义,而且立竿见影——使其中断的歌唱生涯,及时得以延续,并由此走出人生的低谷,挟亿万歌迷的声势,再创辉煌!
1980年9月30日,在护照风波之后,邓丽君首次回台。对她的歌传遍大陆,记者问她作何感想时,邓丽君激动得结结巴巴,竟说不出话来;她内心的极度喜悦,表露无遗。
亿万同胞的疯狂热捧,给她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大陆因素对她的影响,从此无所不在;甚至,影响她后来的人生取向,让她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因而能在历史的紧要关头,自觉地扮演参与者的角色。她说,大陆同胞那么喜欢我的歌,我当然要去支持他们。
概而言之,邓丽君与大陆听众之间,影响是双向的,互为因果的。她影响了内地几代人,获得的成功无与伦比;内地人也深深影响了她,护照事件就很明显。她去世后,台当局褒扬她:“神州享超邓高名”,为她举行最高规格的葬礼。甚至,她所热衷的其它活动,诸如劳军之类,其意涵也与大陆密切相关。
我们还可以做个合理的推测——婚姻与事业难两全,她曾面临痛苦的选择;经过内心挣扎,决定继续歌唱。以她生前那么关注大陆的未来,那么在乎内地同胞的感受,在权衡取舍时,她的亿万歌迷很可能像个超级砝码,使她心中的天平,向“歌唱”一侧倾斜。
坊间议论,邓丽君原是芸芸歌手之一,其歌风靡大陆才成为巨星。邓的家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真相究竟如何,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我们不妨先把相关情况梳理一下——1976年之前,邓的歌已如微风细雨,悄然飘入大陆……
1977年开始流行……
1978年迅速升温……
1979年大红大紫……
之后,则高潮迭起,经久不衰……
假如以1979年为界线,按顺序排列业绩,我们便会发现:她前期的种种辉煌,固然奠定了巨星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成就,是在1979年之后;换言之,是在疯狂走红大陆之后取得的。
当时有许多华人歌手,活跃在港台、日本和东南亚,其中最顶尖的,可能与邓丽君不相上下,处在同一层次;——纵有差别,也很接近。直到她在内地声名大噪,身价才明显拉开了距离。如果说1979年之前,邓丽君就已经是巨星,那直径比起后来的,肯定小很多;亮度也不会一样。这恐怕也是两岸三地业内人士的共识。
生活错综复杂。有些事的发生,貌似跟别的事不相干,其实是有内在关连的;绝非表面上看见的那么简单。
1986年,邓丽君获选美国《时代》杂志: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欢迎的女歌星。
作为华人歌手,假如少了大陆的亿万歌迷,假如少了被疯狂热捧的天下奇观,这两项评选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实在很难想像。但对邓丽君来说,有一点应该毫无疑问:若切掉内地这一块,她的光芒必定大打折扣。
邓丽君在内地的成功,也离不开特定的时空背景。社会畸形,她的歌唱才有异于常态的放大效应。即使听同一首歌,环境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如前面提到的《小村之恋》,好多年后,社会略显宽松,我又重新欣赏,这次是从视频里——晴阳之下,邓丽君衣着朴素,在田间边走边唱……歌声依旧动听,画面也很好;但与往昔相比,没了那种醍醐灌顶般奇异的快感。
所以,邓丽君现象,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结果。她来到世间,来得刚刚好,如果早十年,或晚十年,就算同样是她,都不可能产生同样的奇蹟。当然,邓丽君的非凡成功,有机缘巧合的一面,也有势所必然的另一面。
1970年代,大陆严控信息,极度闭塞。境外的歌曲能否进入大陆,对歌手而言,机会是均等的。官方不分青红皂白,反正一律封杀。——诚如先哲所言,魔鬼的手上也有漏光处。港台的歌曲还是进来了。从偷偷摸摸,到明目张胆,再如野火春风般蔓延开来;奇怪的是,在整个流行过程中,邓丽君的歌一枝独秀。她就像一匹黑马,不但能闯入戒备森严的禁区,还能在纵横千万里的疆域,尽情驰骋。这就冒出了一个问题:同期进入大陆的,还有别人的歌,脱颖而出的,为什么只有邓丽君?
大家都知道,邓的歌爆红大陆,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既非有心人刻意炒作,更非当政者操弄的。受众喜欢她,尽管很疯狂,但都是自发自愿的。——其间,还得不断面对政治恐吓和公权打压。难能可贵的是,听歌虽有风险,人们仍然不离不弃。
大陆人热捧邓丽君,邓丽君也当之无愧,因为她的歌唱,最能满足听众的心灵需求。命运垂青她,一定有道理。似乎可以这样说——那时的邓丽君,在境外的华人歌手里,应该是很优秀,正当红,也是运气最好的。
每个成名的歌手,都有唱得好听的歌。邓丽君之高人一筹,在于她的歌很多都是好听的;好听成了百听不厌的经典,好听成了后无来者的绝唱。
邓丽君的歌,不少人模仿过,翻唱过,或有被接近,从未被超越;都没达到她创造的高度。她的歌听似很浅显,其实很微妙,那种音乐境界可以意会,却难言传。
杰出的歌者,必有过人之处。邓丽君有完美如天籁的嗓音,有独具特色的唱法;能以情催声,用心去唱,音律和谐,顺畅自然;歌曲的生活气息浓厚,充满中国风味,还善于交流互动,台风既大气典雅又平易近人。邓的歌唱已不是寻常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而是独树一帜,划时代的,太难得,太精彩了。所以她的感染力,亲和力,有口皆碑。所以她能撼动人心,引起亿万听众的共鸣。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邓丽君后来的嘉言懿行,意义更在歌唱之上——她的支持,她的反对,她的悲痛和泪水,善良,真诚,勇敢,旗帜鲜明的爱与恨,在大是大非上不含糊,都让我们看到她灵魂的美丽。当她流着泪说出:“不要向专制妥协!不要向暴政屈服!”她升华了自己。从此,“邓丽君”这三个字,不再只是一名歌手的符号,也是真善美的标志,自由的象征。
盘点邓丽君的种种长处,拿来与其他顶尖的歌手比,如果分解开,单独看,未必样样都强;但统合起来,优势则非常明显,使她能超越别人。所以听来听去,还是她的歌最好听,最耐听。所以看来看去,还是她的人品最值得敬重,最值得怀念。所以,大陆的亿万歌迷,才会特别喜欢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