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这一代留学生和上世纪80年代出国的留学生是完全不同的两代人,他们生活在自己父辈的溺爱和个人的世界里已经很久了。
加拿大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是加拿大留学生最大来源地,现有中国留学生超过5万。
目前能够砸大钱来海外读书的,大多都属于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的家庭。西门菲沙大学有个班级里面18个中国留学生,家庭资产最少的也有1200万人民币。一位老师说,这些孩子生活在和中国一般百姓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有人把在温哥华的留学生分为5等。
最低一等是家里小富,父母年收入15万人民币上下,但抱着国外的月亮就是圆的思想死命把孩子送来活受罪。这种留学生就属于“赤贫户”,目前在温哥华越来越少,这些留学生一般不光要承担课业的压力,还要不停奔波赚学费。不过,这样的留学生这两年几近绝迹,若真有到处打工的,也是自己给自己压担子特别懂事的,不是因经济原因所致。
再来就是白领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家里资产数百万计。这样的孩子出国后一般比较乖些,不过由于温哥华的中国留学生普遍富有,有时也会沾染一些习气,诸如攀比等。SFU有个山东籍男生为了追女孩,硬是要在大陆仅仅担任高级教师的父亲购买豪车,搞得父子关系紧张。不过,最后父亲还是把股票腰斩后满足了孩子的要求。
第三等是公司老板的孩子,家里资产是几千万的,开法拉利住豪宅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四等是大老板或者国内地方政府实权人物的孩子,基本上就没把钱当钱。
最上等,是背后有着超级家族势力和权力背景的孩子。这种人反而比较低调,这是留学生中的“极品”,一般很少浮出水面,但“带头大哥”的味道浓。
铜臭味的“金色青春”
驾豪车、挎名包、泡美眉,几乎成了留学生的“主旋律”,而对于世界风云、国家大计、环境保护、普世价值,他们大多处在半萌芽状态。这究竟是一种整体素养的退化还是生存方式的精到,各方看法不同。更多的时候今天海外留学生给我们的印象常常和奢华联在一起。
据媒体披露,在澳洲一所一半以上留学生都来自中国的学校里,人们发现了一个壮观的景象:走在校园里,男的、女的拎的、挎的,从“老花”到“棋盘格”,满眼都是LV包包,其中不乏昂贵的限量版(绝大多数是正品)。有行家指“四瓣叶”的经典花纹,在国内这是奢侈品的代表作,一般一个LV包价值万元以上。在澳洲,LV包售价显然比国内低,中档的价值1500澳元。但它依然是奢侈品的标志。
有一次,这所学校的一个同学背着LV经过悉尼海关,女报关员问他的LV包多少钱,听说是1800澳元后,洋妞立即开玩笑说:“你好有钱,我想嫁给你。”
在新西兰,一些中国留学生狂购豪华车已成当地街谈巷议的新闻。一家电视台在采访当地宝马、保时捷甚至奔驰经销商时,他们个个咧嘴而笑。一位宝马经销商说:这些中国孩子只爱好车。有几个每两三个月就买一台,一个孩子留学不到一年,就在这里买了一台Z5敞蓬跑车、一台M3和一台X5宝马吉普。一次一位少年留学生的托管人来购车时,提来一个皮箱,他说这里有15万美元现金。
在温哥华UBC校园里,第一年买奔驰、第二年换了宝马的中国留学生不乏其人。一个江苏同学说,在他的朋友中,买好车的大有人在,悍马很常见,开宾利的也有。一堆豪车停在校园里,大伙儿坐在车里面说说笑笑,和大片《暮光之城》的场景差不多。这或许他们想象中的“金色青春”。
据熟悉留学生情况的教师披露,花钱最阔绰的并不是中国大城市来的留学生,而是来自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和一些中小城市。这恐怕是最让人咋舌的。
目前,中国的海外留学生总数达几十万人,这代人应该肩负着中华复兴和东西方交流的历史责任,虽然其中不乏勤奋刻苦的莘莘学子,但基本给社会的观瞻是负面的。此间观察家认为,今天的留学生亟待提升自己形象,不然和崛起的大国并不相称,但面对“宠坏的一代”,似乎很难有好的方案。加上中国留学生在世界范围每年的花费至少几百亿元以上,面对这么庞大的消费市场,各国大学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争夺中国学子。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富豪子女”前来,大背景不变,其整体前景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