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楼兰古城神秘的死亡殿堂

小河墓地

发表:2011-08-08 18:1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举世闻名的楼兰古城以西,孔雀河下游的一片无人地带,荒漠、沙漠交集。这里,有一座神秘的死亡殿堂。死者躺在沙地上永远地睡去,木棺像倒扣在岸上的船,将死者罩在其中,隔绝了生与死的时空。

这就是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遗址,被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于1934年发现的“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曾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楼兰探险史、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难解的古迹,也是世界上惟一的至今未能被解释的墓葬形式。

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带领的考古工作者,2002年起数度进出罗布沙漠,终于在今年3月中旬结束对小河墓地的田野发掘,开始出土文物的室内整理、研究工作。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沙山高出地表7.75米,面积2500平方米。这个有“上千口棺材的坟墓”之称的墓地实际有墓葬约330个。考古队员发掘了全部编号的167个墓葬中的163个。据考古学者初步判断,小河墓地封存了至少3000年历史。

红色的死亡殿堂

“看来这死神的立柱殿堂,曾经笼罩在一片耀眼的红色之中。人们将这些木质纪念物涂成红色,缘于对魔法的敬畏肯定大于对美学的追求。红色是血的颜色,即生命的颜色。”——贝格曼

发掘前,小河墓地的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着多棱形、圆形、桨形的胡杨木桩140多根,在墓地中部和西端各形成一排保存较好的大体呈南北走向的木栅墙,以中部的木栅墙为界可将墓地分为东西两区。

这些木桩大都高出地表2-4米,直径多为20厘米以上,从6棱体到20棱体都有,尤以9棱居多。“7、9和11是小河墓地常出现的数字,这些数字很神秘,似乎大有深意。”伊弟利斯说。

贝格曼曾猜测立柱上面可能会有屋顶,并且在很久以前就被风吹离了。69年后,当考古队向下挖掘的时候,推翻了屋顶的推测,他们的结论出乎意料又匪夷所思──所有的木柱都是死者拥有的纪念物。

牛皮包裹的船型棺木

墓葬为何要层层叠压?那些胡杨木柱有多棱形、圆形、船桨形,多棱的从6棱到20棱,这些形状、数字有什么深意?这些木柱被涂成红色,为什么?木柱上刻着的横向装饰纹又代表什么?周围都是沙漠,为什么这里出现一个墓地?这些大量的木柱从哪里来?那些把木柱加工成多棱体的工具是什么?在哪里?按常理,这么大的墓地周围应该有人类生活的遗址,但为什么在墓地周围5平方公里都找不到这样的遗址,孤零零的只有坟墓?

一连串的疑问困扰着考古专家……

“我们将尽快编写考古发掘报告”,伊弟利斯说,“尽快公布正式的报告,将有助于人们对这个世界惟一的墓葬形式,对这个涉及新疆史前时代、并将对新疆周边广大区域的史前考古产生深远影响的课题的研究。

“发现如此众多的古老墓地,更进一步增强了现实的罗布荒原的凄凉与孤寂。”这是当年贝格曼的感觉。这种孤寂一直延续到现在,它不只是自然环境带来的荒凉感,更是一种文明的孤寂与荒凉。时间不经意地给我们留下了小河墓地,还有多少人类的文明永远沉沦和毁灭了呢?

小河墓地探险活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充分的准备,绝不能贸然前往。以下这些都是必需的:性能良好的越野车、后勤补给车,充足的汽油、水、食品,必要的应急措施,有经验的向导,卫星通讯设备等等。进入沙漠最好能租到骆驼,除了靠它背负行装,还能以骆驼代步。不过骆驼可不像马,个子高,步幅大,掌握不好前后平衡很折磨人

适宜季节

罗布泊三月至九月不适宜进入,其春夏气温高,沙漠地表的温度最高可达七十多度,徒步行走将消耗大量的水、非常危险。秋天风沙很大,巨大的沙暴不消几秒种就能让人消失。因此进入罗布泊最好的季节是十月至次年二月,温度较低,风沙小,但需要准备御寒的衣物。

探险行程

驾车从库尔勒市出发,经过尉犁县、三十五团,约二百公里后,到达营盘,再向东南方向开进九十公里,就到达沙漠的边缘,自此汽车已无法进入,必须靠徒步前进了。进入沙漠要预先确定好徒步的日程,如果按既定路线未能找到目标,必须按原路返回,绝不能四处乱撞。在无人区内,一切行动都得小心谨慎,也许一点点的任性就会迷失方向,把自己永远丢在沙漠中。

来源:新浪微博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