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一直被誉为“活的艺术品”。天寒岁暮,常见人家在厅房培养几盆典雅的水仙,它只需一泓清水、几粒白石,就能开花报春。那亭亭玉立的秀姿,玉洁冰清的神韵,令人为之陶醉,难怪诗人艾青有“不与百花争艳、独领淡泊风骚”的赞美。
水仙花雅称“凌波仙子”,这雅号源于曹植《洛神赋》中有关洛水女神的传说。相传宓妃因不能与自己所爱的人结为伉俪而溺于洛水成仙,多情的诗人于是借其一缕芳魂,把湘衣缥裙的洛河女神喻为冰肌玉骨的水仙花。在群芳谱中,水仙花是最为诗人钟爱的名花之一,宋代杨万里《水仙花》诗云:“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明代李东明也写道:“淡墨轻和雨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而清末女杰秋瑾《水仙花》诗更脍炙人口:
洛浦凌波女,临水倦眼来。
瓣疑是玉盏,根是谪仙台。
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
余生有花瓣,对此日徘徊。
水仙花属石蒜科,为多年生球茎植物,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群芳谱》说:“水仙六朝人呼为雅蒜。”我国培育水仙有一千多年历史。《花史》记载,唐宋时已达鼎盛时期,“唐玄宗赐虢国夫人红水仙十二盆”,《千家诗》有云:“水仙齐着粉红衫”之句,咏的是红色水仙,可惜红水仙今已难见,不过,这说明当时已是宫廷的重要装饰花卉。到了明代景泰年间(约1450年),洞庭湖水仙传入福建漳州。漳州水仙栽培迄今五百余年,这在历史长廊中虽称不上悠久,但由于其产区在市郊圆山,这里薄雾常年萦绕着山顶,终年无积雪,上午阳光被圆山挡住,日照、遮阴兼而有之;地下又有丰富的温泉,即使在冬天,地气也温暖,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为水仙创造独一无二的理想生长环境。加之花农巧栽善培,使漳州水仙花声名远播。如今,中外友人公认漳州水仙具有鳞茎肥硕、一箭多花、开花期长、芬芳清郁四大优点,在世界水仙花族中首屈一指,享有“天下水仙数漳州”的美誉。
水仙花不仅花形美、气味香,而且有许多优美隽永的传说故事。较流行的是《内观日疏》记载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姓姚的老妇人,在寒夜梦见星斗落地,化作一束水仙花,香艳无比,遂取而食之,醒来生下一女,稍长,聪颖过人,精于文墨,故取名“观星”,也即“女史星”。所以水仙花又名“女史花”、“姚女花”。
美丽的传说使丽质天姿的水仙花更添神韵。它基本分作单瓣和复瓣两类。《洛阳花木记》说,单瓣花“色白圆如酒杯,上有五尖,中承黄心,宛然盏样”,雅称“金盏银台”。据《群芳谱》载,复瓣“花片卷皱、下轻黄、上淡白,不作杯状”,别称“玉玲珑”、“百叶”。水仙品系虽少,但没有单调之感,这是由于花农们在水仙花身上用独特雕刻艺术表现自己的创造性;用刀削去鳞片,将叶芽、花茎按自己设计,使之弯曲改向、产生奇特迷人的艺术造型,如鸳鸯戏水、喜鹊迎春、金鸡报晓、花篮等,千姿百态。
家庭要养好水仙,选择水仙鳞茎是个关键,要选个头大、球体紧、花芽多的种体。水仙花盆大小,以鳞茎的二至三倍为宜。水仙养后一般30至40天开花,如需要在春节开花,可在节前35天左右进行水养。培养水仙不需施肥,只用清水就行。为控制叶片徒长,傍晚可把盆水倒尽,次日清早再加清水。白天宜放在阳光充足、室温12℃-15℃窗口靠光处,夜间室内保持5℃左右。直到春节前5天,达到水仙花饱满刚张裂,就能使水仙应节开花。如果水仙花期过早,就多置于阴凉处,降低室温、水温以抑制其生长;如花期过迟,则多置于阳光下,提高温度以促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