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师—— 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逝世(组图)

发表:2011-02-21 11:2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一代越剧大师袁雪芬於19日下午2时,以89岁高龄在上海驾鹤西去。消息传来,上海戏曲界一片伤感。在网络留言中,最多的一句话是“袁雪芬走了,也带走了越剧的一个时代”。据了解,袁雪芬交代家人,走后把自己的骨灰撒进黄浦江,希望“清清白白地来,清清白白地走”。袁雪芬的追悼会已确定在2月25日上午10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袁雪芬

袁雪芬1922年出生于越剧之乡浙江省嵊县,11岁就开始学戏,在越剧至今105年的历史中,袁雪芬经历并见证了78年的发展历程。七十余载,袁雪芬与越剧耳鬓厮磨,风风雨雨一路走过,留下了“韵味醇厚、委婉缠绵”的“袁派”唱腔。从上世纪40代開始 她成功主演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袁雪芬的一生塑造了数以百计的舞台人物,为越剧艺术抒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她被誉为“越剧的祖师婆”、“新越剧的创始者和践行者”。

袁雪芬饰祝英台,范瑞娟饰梁山伯,1953年剧照

文革中受迫害的袁雪芬

文化大革命中,袁雪芬受到了残酷迫害。1966年4月中旬,因为《舞台姐妹》被批判,袁雪芬突然被抓走,那時候,幼子平平出世仅18天,这一去,就是七个年头。她总是想,“我不能死,我死了,就再也讲不清楚了。”七年后,已经7岁的平平第一次见到妈妈,连哭带叫地扑到了她的怀里说:“妈妈,我要死了!你是大反革命,我是小反革命,活着没有意思……”那一刻,袁雪芬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越剧演员金艳芳回忆袁雪芬说,那個時候她把包抱在怀里,穿着系白色带子的皮鞋,什么应酬都不参加,很正气的,像观音一样。

“文革”中袁雪芬前后被批斗了500多次,她也始终不曾低头。袁雪芬的人格魅力也令后辈敬仰。在上海戏曲界,几乎人人皆知,袁雪芬的性格是疾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眼里不容沙子”。

袁雪芬家客厅中搭起的灵堂

吕瑞英与袁雪芬长子郑海芽

越剧一个时代的终结

在推动越剧改革的过程中,袁雪芬向话剧和昆曲学习,不断有所创造。在排演《香妃》时,她感到越剧原有的音乐唱腔太贫乏,无法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 她没有根据原来的唱腔和戏词演,而是发明了如泣如诉的哭腔“尺调”。這種哭腔的運用感染了在場的觀眾 。后成为越剧的主调。被稱為“尺调”。有一個音乐家这样說過:“昆曲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说法,在越剧也有‘一个调发展一个剧种’的事实。”

据新闻界资深记者回忆,直至多年以后,当袁雪芬主持上海白玉兰表演艺术奖评选时,她依然以“清白做人”为座右铭,公开谢绝一切“走后门”行为,以秉持评选的公正性。

“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映射出一代越剧大师的人生、戏品、人品,它已经深深影响了中国戏曲界的传承者,并将继续潜移默化更多梨园“后来人”。
 

来源:看中国李俊桐整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