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孩子们小的时候,经常观察他们,并且写下了很多观察记录。后来都放在他的书和研究报告中,成为他的儿童发展理论的基础。
在皮亚杰的观察记录中,有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皮亚杰有个儿子叫劳伦斯,劳伦斯两、三岁的时候,有一天皮亚杰带着儿子去参加一个小朋友的生日聚会。聚会上一个小女孩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突然大哭大闹起来,弄得不可开交。当时劳伦斯在一旁看着,似乎对小女孩发脾气并没有什么反应。过了好多天以后,在自己的家里,有一天劳伦斯不高兴了,结果皮亚杰惊奇地发现,劳伦斯模仿着小女孩发脾气的声音、动作,上演了一场小女孩发脾气的完整版。皮亚杰认为这个小小的事件,可不简单。它显示出劳伦斯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延迟模仿以前见过的事情,说明他形成了表象思维,也就是说他的认知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产生了质的飞跃。
虽说劳伦斯大发脾气对皮亚杰来说算不上是一件快意的事,可是劳伦斯行为的意义却使得皮亚杰欣喜异常。后来皮亚杰把这个发现归入到他的儿童发展理论中去,把表象思维作为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记录在案。
让我想起皮亚杰的这个故事,是我最近在网上见到的几个帖子。有几个家长说自己一向听话的乖孩子,突然间就口出脏言,学会骂人说脏话了。有的孩子还越管越管不住,专门在公开场合说脏话,让爸爸妈妈尴尬不已。这些家长说,家里没有人教孩子骂人,大人们自己也不说脏话,孩子是从哪里学来的骂人话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孩子是模仿别人学来的,而且多半是通过前面讲到的“延迟模仿”学来的,家长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到根源。
这也难怪,想想看孩子们的生活范围不止是在家里,他们还要上幼儿园,要看电影电视,要到外面去玩,要接触小伙伴,也要接触其他的大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里,要完全不让孩子接触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比如骂人、比如打架,等等,几乎是不可能的。
孩子们正在发展期,充满了好奇心,吸收能力很强,有意无意地就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会模仿外人的行为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学会几句骂人话,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真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关键是家长要能够理解并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些不良的影响。
我们要理解孩子,就先来给孩子学说脏话找找原因吧。在幼儿阶段,特别是两岁到三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正处在语言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显示,在正常情况下幼儿园儿童每天都能够学到三到五个新单词,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孩子们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从自己周围的环境中吸收新词汇。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因为只有通过反复使用,才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新的词汇,最终转化为他们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其实任何一个新词汇的掌握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只不过只有当孩子们口出脏话的时候,家长们才会真正注意到。这就引出了造成孩子们说脏话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由于孩子社会知识的欠缺而造成的不分地点、场合以及谈话对象,而使用不当词汇的情况。
公平地讲,这种情况完全怪不了孩子们。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怎么说、对谁说,这些都是大人们约定俗成的规则,不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马上就可以掌握的,需要通过很多次的学习和反馈,才能弄明白。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们都是在无意中讲了不中听的话,给家长带来了尴尬,甚至给自己带来了惩罚。可也有些家长确实发现孩子是在故意说脏话,而且乐此不疲、屡教不改。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前面已经讲到,孩子一开始说所谓的脏话的时候,完全是出于无意。不过一些家长对孩子们的脏话作出的强烈反应,却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话能够操纵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行为,吸引他们对自己的注意力,那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于是一些平时不太受成人注意的孩子,就会利用自己手中的这个秘密武器,来与成人抗衡了。要知道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消极注意、甚至惩罚,也比不被人注意更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要。
如果家长遇到自己孩子说脏话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当然是要理解孩子学习新词汇的需要,并教给他们正确的意思和用法;其次是对孩子不小心说的脏话、错话,家长不要反应过度,可以就事论事,继续正常的谈话,必要时也可以对孩子示范一些使用规则,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
要是孩子的脏话连篇是为了博取家长的注意,那就更应该对他的话采取不理睬的态度;而要等到孩子有符合规范的语言行为的时候,再给他充分的注意。在强化他的良好行为的同时,使不良的行为逐渐退化、消失。
(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