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二五规划”及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引起海内外关注。媒体及学者发表评论,而海外独立媒体及中国独立学者,对中共高层公布的发展规划提出诸多质疑。
图片:如果胡锦涛依照江泽民的先例留任军职三年,习近平就要等到2015年才能出任中央军委主席。(听众提供)
海内外瞩目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周一在北京落幕,香港大部分报刊周二均在头版位置刊登了相关消息。《明报》除了在头版刊登习近平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有望两年后在中共“十八大”顺理成章地接替总书记胡锦涛的职务,还以“十二五”经济挂帅,政改无新意为题,指当局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未有新意,只表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该报还引述,《中国:奇迹的黄昏》一书作者、独立评论员袁剑所认为,“改革开放30年,经济上可以改的东西基本上改完了,现在看到的中国经济问题,大部分实际上都是政治问题。”《苹果日报》称,如今,习近平获封中央军委副主席,他已占据接班人的正统名份,虽然在内政外交上面临的挑战很多,但在接班问题上不会再轻易受到其它第五代领导人的挑战。问题只在于,由于中央军委主席没有任期限制,胡锦涛会否在2012年卸任总书记时,一并卸任军委主席?如果胡锦涛依照江泽民的先例留任军职三年,习近平就要等到2015年才能出任中央军委主席。
而学者更关心政治与民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学教授展江认为:“在民生的层面就是分配公平,给老百姓是不是多给点福利这些方面。”
记者:温家宝讲政改已经讲了很多次,最近三个月,在不同场合都讲要推进政改。您觉得这跟五中全会有没有联系?
展江:有联系,因为他里面提到了,只是说要谨慎推进,他不会直接受到外面的什么压力,而是在党内民主的范畴吧。可能还会集中在‘分配’这个关键词上。好多问题,比如说腐败问题或者贫富差距,他主要还是体现在这个资源投放(上),是向整个国民投放,还是向少部分人投放的问题。
关注中国体制改革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公报对政治改革着墨不多,也没有具体的内容:“过去有人设想,这次五中全会可能会写进关于‘善治’、‘善政’的内容,但是也没有写。‘善治’指的是多方共同来治理这个社会,就是政府与民间各个组织通过谈判、协商、对话、互动,来共同治理。”
北京大学教授夏业良以“了无新意,乏善可陈”评价这次会议。他说,没有看到有什么具体的改革举措,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改革蓝图,更没有时间表。“胡温执政八年来,一直打的是民生牌,但是目前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民怨鼎沸。而且他提到了说要建立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符合国情的,什么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过去官方强调的是社会保障能力,现在他换了这个词,他说要提高政府保障能力,这到底是意味着什么?和原来强调的社会保障能力有什么差异?”
针对公报内容,夏教授还提出多项质疑。他举例说:“他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是又很空洞,没有具体的路径,也没有经过国民广泛参与讨论的方案。公报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样一个目标,但是我们认为,不搞‘政改’就无法实现。另外他说,要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而目前的情况是劳资关系紧张,罢工压力积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而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是收入差距悬殊而且严重不合理。”
展江教授认为,中国的政改首先会从体制内在基本的方面进行:“比如说官员的问责制度。官员和企业要分开,比如说国资委管理下的那些央企,是不是要和政府脱钩。官员财产是不是要申报,还有一些重大的议题,要向更多的党员通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