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办公室9本月16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三聚氰胺从批发商到零售商的流通全程要建立销售实名登记等制度,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由于在乳制品和鸡蛋中频频发现“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的问题,中国的乳制品在国内外市场都是名誉扫地。不仅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北美、澳洲、欧盟、俄罗斯、独联体、日本、印度、韩国,甚至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坦桑尼亚、越南和菲律宾等这些国家都禁止或限制进口中国的乳制品。 这些年“三聚氰胺”这个普通百姓原本几乎很陌生的化工名词已经在中国大陆成为老幼皆知的常用词。在吃不到安全的特供品又希望能有基本的食品安全的普通百姓们的期待中,终于等来了“三聚氰胺”的销售实名制。可是靠三聚氰胺销售的实名制就真的能解决乳制品的安全问题吗?
三聚氰胺本身并不是象毒品、药品那样的有毒有害,只是被不法厂家把原本不该添加的添加到了乳品或饲料中去。其实真正需要大量使用三聚氰胺的是建材、造纸、绝缘材料、皮革等行业;而且三聚氰胺也是很容易自行合成生产的,如此倒是给真正需要使用三聚氰胺的商家和厂家平添了流通环节的管理成本。何况添加三聚氰胺并不是提高乳制品蛋白质含量的唯一手段,其它可选的添加剂方案媒体也曾有过报导。如果政府管理部门真的想解决问题,现有的法律和标准如果能够认真的监督执行就不难解决乳制品的安全问题。应该说缺的不是这方面的法规法章,缺的是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的名义实施“三聚氰胺”销售实名制只能给人一种示意性的 “作秀”感觉。
在现今的中国,让人担忧的不仅仅是奶粉及乳制品,还有更多的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让人害怕。入口的食品、饮料、乳制品、蔬菜等经常是个隔段时间就被爆出有严重超标的有毒有害的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和农药残留。在中国的乳制品中除了持续几年仍不能杜绝的三聚氰胺祸害外,今年又爆出品牌圣元乳制品致婴幼儿性早熟的问题,如此看来要保证乳制品安全仅仅对三聚氰胺的销售实行实名制也许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按照“三聚氰胺”销售实名制的路子走下去,不知今后还会出来多少千奇百怪的实名制。
网友评论:
“一些看上去很花哨的‘实名制’,只不过是在某些公权力泛滥、社会公信力缺失以及相关监管机制不到位等社会背景下而产生的和谐社会的假象。”
“看上去是三聚氰胺惹得祸,其实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中国社会人心、道德的反映。”
“最重要的实名制是中国大陆党政官员实名公开财产和收入的制度!”
“国人的不满经常被导向歧途,61年前就有一个鲜明的例子。”
“法律规定不许贪污呢,结果咋样?”
“问题奶粉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短时间内予以完全治理和防范是相关部门不可逃避的责任,而免于处罚、免于行政处罚的劝导式召回或三聚氰胺实名制只会达到隔靴搔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