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华:香港旅游界的“阿珍风波”(图)

发表:2010-08-27 17:1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作者为资深评论家、专栏作家、中共党史学者。曾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员,研究中国政经改革。

2005年香港一个珠宝店挤满了中国内地游客。但在恶性竞争,团费低廉下,香港导游如今抱怨“团友在珠宝店消费太少”。Getty Images

自从2003年中国开始对香港“自由行”以后,来香港旅游的中国人就越来越多了,旅游业当然也相对兴旺。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的资料,去年访港中国旅客达1,796万人次,比前一年增长6.5%,占整体客量60%。而同一时期世界各地的访港旅客达2,959万人次,较前年增加0.3%。这意味着其他地方的游客基本上是减少(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而中国游客则增加。

5月初,旅展局又公布,今年第一季度访港旅客有862万4,700人次,按年升16.5%,为有纪录以来最多的第一季,单计3月份访港客量亦达279万8,300人次,亦创历年3月份的最高纪录。随着7月暑假的到来,还出现到香港旅游的热潮,根据中青旅等各大旅行社的报名情况,来香港旅游人数估计还会增加三成。

抱怨陆客消费低 “阿珍风波”广传中国

但是“形势一派大好”的情况下,7月14日在中国的土豆网出现一位香港女导游强迫中国游客购物的视频,并且迅速在各地电视台转播。该名上帖的网民说:“导游带我们买珠宝,我们团分两组,我们这组买的人少,导游很不高兴,就从上车骂到下车,反覆说:‘这些商场都是旅游公司的赞助商,没有他们的赞助,你们的旅游费用怎会这么低。’”

这位导游在旅游车里抱怨“团友在珠宝店消费太少”,又说“要明白这世上没有免费午餐”,要“付出”、要“消费”。她不满跟她的27名团友,总共只在珠宝店买了1.3万元(港币,下同,若换算台币,则乘上约4.133,约5.37万台币),不达原本规定的每人3,000元(即合计消费8.1万元),另一团人则买了10.7万元,令她很没面子。她声称当了8年导游,首次遇到如此情况,因此叮嘱团友在下一站的手表店必须购物。否则,她甚至恐吓晚上会锁酒店房门,不给他们住。团友没有人敢还口,却有人偷录把它上网,从而掀起“阿珍风波”。

人们很快从画面认出这位是名叫“李巧珍”的导游。她开始还不了解网路的威力,面对记者的采访虽然没有承认她就是事件的主角,但还嘴硬为这类事情辩护:“人人都要食饭啦……”、“我为生存(才这样做),好似你一样为生存先打畀(给)我……我都要食饭,咁(这样)同佢(他们)讲买(买点东西)都好正常(啦)。”她还不满传媒“常找些琐碎东西来炒作”,影响中国游客来香港,她更威胁若写她的事出来,“我会来搵(找)你(们)算帐,我唔觉(不认为)我做法有乜(什么)问题。”

而她所属公司金凯国际旅游,则以画面看不清楚是否就是他们的人而拒绝评论。这间公司专接中国低团费旅行团。

旧事一箩筐 国家乒乓队员也受害

事件发生后,中国国家旅游局质监所发出赴港旅游服务警示,提示游客出行旅游要签订合约、并要理性消费及提防购物陷阱。7月16日,中国传媒及网民穷追猛打阿珍,上海及辽宁等地电视台统一以香港女导游谩骂恐吓、强迫游客消费作报导重点。上海东方卫视一名主持人更加以“母夜叉”及“土匪”来形容阿珍行为,而香港之前发生的其他旅游业丑闻亦被旧事重提,使香港形象严重受创。

所谓“旧事”,最早出现的是,中国游客发现在商店里卖的东西贵许多,要求退货而与商家发生冲突;被投诉多了的商家就列入“黑名单”。但是随着旅游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团费越收越低,就出现导游没有基本工资而必须从游客购物中提成的现象,结果导致导游用几近强迫的方式要游客在指定商店购物。

今年5月下旬,前中国国家乒乓队员陈佑铭,首次跟团来港旅游,一名无牌女导游把他带到珠宝店购物期间。陈佑铭因拒绝购物而与导游争执,随后导游出言指责并企图阻止他离开店铺,导致陈佑铭气愤心脏病发,送院时证实不治。家属从湖南到香港投诉,事件调查拖拉,却又发生阿珍事件,让香港旅展局非得重视事件不可。

共产党身教出来 香港受害

起初,矛头全部指向这位阿珍,她成为千夫所指,甚至赔上“新移民”。因为“天不怕,地不怕,只怕广东人讲官话”,因此有业界人士指,现时负责接待中国旅客的导游,七成是中国新移民,这批导游能操流利普通话,宰客不留余地,赚钱能力强,深受旅行社欢迎。这种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都是共产党“身教”出来的,结果却是香港受害。

其实,“阿珍”风波怎么可以完全怪个人?因为没有几天,网上也传播“珠海阿珍”,后又出现“海南阿珍”。可见,这是旅行社的制度问题,不给导游底薪,或底薪太低,当然会出现这类事件,不论香港还是中国。

由于矛头转到“制度”,旅游公司乱降团费,不可能没有责任,才使阿珍的压力减少。于是7月27日,阿珍在立法会议员陪同下,召开记者会,除了表示道歉之外,还大打温情牌,诉说来香港后离婚,在港举目无亲,为独力照顾现年10多岁的女儿,又要寄钱回家乡照顾70多岁的父母,做过多份工作,甚至是时薪18元的派传单工作。直至2003年SARS后,当上导游,专门接待中国游客。

她说她喜欢这工作,因为可以说回流利母语,月入由数千至数万元都有,生活虽然不奢华,但足够租楼住,养活家人。不过,自从爆出她辱骂旅客的事件后,她说自己不仅没有收入,更是有家归不得,要躲到深圳朋友家中,电话也不敢开,多日来情绪崩溃,因家乡父母亦得悉事件。唯一安慰是暂时交由前夫照顾的女儿传过几次短讯安慰她等等。说着说着,她似乎是个受害者而忘了自己的道歉了。

现在风波逐渐平息,然而旅游业导游即使不是强迫购物也是“动员”购物的陋习可能根除吗?制度的改革也还有待制定,真正成为“香港欢迎你、以诚待人、优质服务”的旅游之都,还要走一段路。

林保华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杂志68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