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之道:亚洲茶文化(组图)

发表:2010-03-19 19: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茶”如清风,突破民族藩篱;跨越阶级区划,传播世界。而不论物种或文化,亚洲皆是其原乡。

两千年前,中国已重视饮茶。七世纪唐代,饮茶于知识分子间更形成高雅的生活艺术,讲究茶、器与境的整体搭配。待陆羽(733-804)撰《茶经》,茶道于焉成形,随宗教东传日、韩,成为生活礼俗。而西藏贵族、僧侣,透过使臣引介,养成喝茶习惯,茶马贸易遂成与中原的必要联系。随商业脚步,茶叶由海陆传至东 南 亚、欧、美,而风土民情的差异,各地茶文化均逐步深化出当地特色。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展出中、日、藏、泰四个地区茶器;拟透过强烈差异性中,又有着无可避免的同质感,以强调“茶文化”绝对是探索亚洲最关键的锁钥之一。


宜兴胎画珐琅五彩花卉壶清 康熙


瓷仿拉古里木多穆壶清 十八世纪

中国,茶文化的原乡,历史绵长并经多次变革,故内涵丰富。明、清叶茶泡饮的方式与器具影响亚洲尤其深广,故以此为主轴。除强调当时茶与文学、艺术、生活合一的特质外,并显现帝王与文人不同的饮茶哲学,与彼此影响的情形,饶富趣味。

西藏高原并不产茶,然自八世纪吐蕃贵族与僧侣啜饮了唐使携来的茶后,遂成藏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甘露,以马易茶的市场亦就此开业。因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之故,藏族以酥油茶为主,茶器具强烈的民族特色,如多穆、僧帽壶等均成为中土宫廷珍藏,甚至是仿制的对象。


带匣白玉茶盅一对清 乾隆


银贴镂金龙纹把壶清 十八世纪

日本的 茶文化初随八世纪中遣唐僧传往,后逐步加入和式礼仪与美学,使饮茶充满哲意,宛如修道。待十七世纪中叶,闽式工夫茶法及宜兴茶器引进,随即在文人圈得到回 响。而十八世纪后,高游外(1675-1763)倡从容自在的饮茶,品茶时亦观画、挥毫,有别于和敬清寂之“抹茶道”,是所谓“煎茶道”。

泰国茶文化,因明清时期与南海各国经济往来的活络而播下种子。十八世纪初,宜兴及景德镇陶瓷茶具曾大量运销泰国。据称泰皇拉玛五世朱拉隆功 (Chulalongkorn, 1868-1910)曾订制宜兴茶器,待至当地后再抛光并包镶金银边扣,产生异于中国风情的茶器美学。

来源: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