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习俗之起因

作者:阳光 发表:2010-02-20 23: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三寸金莲(网络图片)

在谈到缠足的起因时,多数文章都延用某人的说法,罗列一大堆名目,力图说明缠足是对女性的岐视、压迫与束缚。于是使得缠足这一问题面目全非,大大复杂化了。

如果我们把蒙在缠足问题上的种种神秘面纱揭开,并且涤除各种历史成见的灰尘的话,缠足的起因实际上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出于美容的需要。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在各自的发展中先后认识到女性的纤足之美,这种观念来之已久,并且极其顽强地影响着我们现在的审美意识,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至于某些个别人坚持说“女性过去以脚小为美”,用以否定现在,如果不是他的思维有问题,那就是故意的。所以对于这部分人在这个基础上无论说什么,我们都只能用一种态度:他在故意制造弥天大谎,不值得与之理论。

中国,女性以脚小为美的观念源起更早,因为我们的历史就比世界上其他民族悠久,这也是非常自然的事,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文字记载了。汉代有一篇著名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一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说的的建安年间的故事,距今大约1800年,诗中在描写新妇的打扮时是这样写的: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读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慨叹,时隔近两千年,那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与今天竟然毫无二致!现在的年轻女性如果按照上面的描写来打扮,也一定是“精妙世无双”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指出,女性的纤足之美,是女性整体美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年轻女性双足以上的部分都如上所说地打扮,却不顾及双足的修饰,并且“猛然迈大步”,是不是使人感到大煞风景、啼笑皆非呢?

正是由于前述的原因,女性在妆饰自身的时候,绝不可能不顾及到双足的修饰。既然全社会都认同“脚小为美”,这就必然会促使女性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双足看起来比常人要小一些才好。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最简便、最直捷的方法莫过于用布带缠裹了。于是,早期自发的、较为原始的缠足便发生了。

清代学者袁枚在《缠足谈》一文中写道──
大抵妇人之步,贵乎舒迟。《毛诗》:“月出皎兮,佼人了兮,舒窈纠兮。”《毛诗》:“舒,迟也。窈纠,舒之姿也。”张平子《两都赋》:“罗袜蹑蹀而容 与”》,《焦仲卿诗》:“足下蹑丝履,纤纤作细步”,既以缓行为贵,则缠束使小,在古容或有之。

其实,这种早期自发的、较为原始的缠足,不但在中国,就是在欧美也都曾发生过,并且直到现在也没有消失,就因为这是一种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法。

不过,这种缠裹与下面将要谈到的金莲式小脚的缠裹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为了将二者区分,我们姑且把这种早期自发的、较为原始的缠足称之为自然缠裹或修正性缠裹,因为这种缠裹对双足外形的影响终究是有限的。而最终造成金莲式小脚的缠裹方法在这里可以称之为传统缠裹或重塑性缠裹。

了解这两种缠裹方法对于缠足起源的认识是非常有意义的:自然缠裹是重塑性缠裹的先导和必要准备,重塑性缠裹是在自然缠裹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但二者之间并非有必然的联系,譬如西方虽发生过自然缠裹,但却是浅尝辄止,不久就把注意力转移到鞋子的设计上去了。只有我们中国才把缠足发展到极致。也就是说,东西方在共同走过一段自然缠裹的路之后,终于分道扬镳了,这是东西方的不同之处。在中国出现金莲式小脚大约六百年以后,西方发明了高跟鞋,但据说这也是受了中国的三寸金莲的影响和启发所致,其目的就是制造脚小的视觉效果以及由此产生的优雅步态。

谈到自然缠裹,这的确由来已久,以致无法断定它是从何时开始的。但它肯定起源于“足尚纤小”和步态“舒缓为贵”的观念。至少在先秦时期,这种观念就已经形成了。《诗经》中“月出皎兮,佼人了兮,舒窈纠兮”就是证据。有人以史书中有“范睢裹足不入秦”句,是用女喻,是从先秦起,已有缠足之记载。其实这只能说明在民间已有了自然缠裹的现象。

从自然缠裹到金莲小脚式的重塑性缠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是自然缠裹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后(从先秦的战国时期算起到五代至少也有1600年),终于走向了质的跨越。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跨越呢?有人经过研究,认为是舞蹈的作用。这方面的问题将在以后的《缠足史话》中详加说明。

可能有人会对此感到疑惑不解,他们认为,经过这样缠裹后的小脚,连行走都很艰难,怎么还能跳舞呢?殊不知,这是把古代宫廷的缓歌曼舞与现代的劲歌劲舞混为一谈了。缓歌曼舞只需舞动广袖长裙轻缓地碎步行走,全然无需急驰大步,甚至这种急驰大步还会是一种禁忌,唯独如此,方显出宫廷的华贵典雅。而经过缠裹后的小脚刚好适应了这种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寸金莲是“应运而生”的。

经过重塑性缠裹创造出的金莲小脚,毫无疑问地具有强烈的视觉刺激,在它最早出现时,一定会被特别地关注。历史上之所以对缠足的起始年代没有明确的记载,这绝不是史家或文人们的疏忽,而恰恰说明这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当缠足还处于自然缠裹阶段时,它是大量存在于民间的一种最普通不过的一种现象,所以无需特别地加以记载。而五代时期的窅娘缠足──肯定是对双足的重塑性缠裹──不但见于史书,而且也大量见于野史,为什么会这样被各方面关注呢?这就正好说 明,这是一个重要事件。窅娘未必是缠足的创始人或第一人,但她肯定是这个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所以才会被大书特书。因此,缠足起自五代的意见大体是不错的。清代很多学者都对此作了论证并持肯定态度,而我们现在距清朝灭亡已近百年,掌有的资料远不如缠足全盛时期的清代丰富。

来源:缠足史话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