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9-09-28 23:37:50作者:
是什么决定有人得到青睐,有人却只留下叹息?是“礼貌”。它是企业家看人、用人的线索,它在第一时间决定留给对方的关键印象。
在美国销售超过百万册、掀起讨论风潮的《优秀是教出来的》(The Essential 55)一书作者隆.克拉克(Ron Clark),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3次的小学老师。他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不论本来成绩、操行如何,他都能让学生脱胎换骨,从问题小孩变成优等生。克拉克的55条规则中,第1条是“遇到人要主动称呼”;第2条是“当别人说话,看着他的眼睛”; 第3条是“如果别人有出色表现,不要吝啬鼓掌恭喜他,应该持续3秒,角度要刚好”......。瞧,这些原则放在职场上,不是一样适用?
没有人不期待伯乐跟贵人出现。是什么决定有人得到青睐,有人却只留下叹息?
是“礼貌”。它是企业家看人、用人的线索,它在第一时间决定留给对方的关键印象。什么样的礼貌只有50分,什么样的礼貌却有120分?职场上,如何透过好礼貌种下机会与成功? 没有人否认专业与内涵是职场最重要的通行证,但问题是,往往还来不及亮出来,对方已“砰!”地一声将大门关上。没有人不渴望遇见伯乐或贵人,但事实可能不是他不来,而是明明已走到跟前,却被你自己挡驾。
有一张无形的网,比学历、能力更早横跨在机会之前,它决定你是广结善缘,四处播下好运的种子;或是连舞台出现都浑然不觉,还把它拒之门外。这是让人意外的两个字、记忆中久违的两个字、有些“八股”的两个字,但却是威力惊人、效果神奇无比的两个字。它是小学教的第一课,却也是最多老板抱怨员工不及格的科目----它的名字叫做:“礼貌”。
今年8月,《Cheers》杂志针对超过4千位上班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礼貌”高居主管眼中“七年级表现最需加强的部份”第2名(49.0%),仅次于“抗压性”(58.1%),甚至远超过“执行力”(21.1%)、“应变能力”(16.5%)与“国际观与外语能力”(6.7%)。
没有“不拘小节”这回事
耐人寻味的是,七年级生自己也同意这项观察。在他们自我评估“有待改进”的特质上,“没礼貌”同样排名第2。礼貌的影响力有多大?在关键时? 銵! A它造成的结局差异,可能远超过你的想像。
去年劳委会职训局调查492家企业,其中33%表示,即使条件再好,都不会把“自以为是狂妄自傲”的求职者列入任用考虑;27%与20%的企业更明白表示,不会录用“表达迟钝不知所云”及“不懂礼貌”的人。美国人力资源顾问公司Vault刚完成今年度的面试礼仪调查,数字也显示:70%的企业主管只要对方迟到超过15分钟,就会自动将他贴上“不合格”标签。同样高的比例还包括面试中拨打手机、突然离席超过10分钟等等。反过来说,礼貌与成就间的正向关系,则愈发明确。去年底,美国《财星》杂志对7,590位美国人的统计说,年薪超过10万美元的高收入者与人争执或犯错后,道歉的比率是年薪2万5千美元者的两倍。
这不是风格至上、特色当道的年代吗?为什么“小节”突然又变得如此重要?当每个人每天见面的人愈来愈多、平均一人被分配到的时间愈来愈短;当愈来愈多企业家体会用才决策中,“人品”更甚于能力时,礼貌好坏自然成为底定第一印象的要素,是能够最快“见微知着”,判别人才的线索。
没礼貌比没专业更糟
例如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在不同场? “收讯力”─ 倾听的力量:“常常有人问我成功的原因为何,我想我‘收讯’的能力已培养了很多年,”他归纳成功之道时指出。
10年前,张忠谋在交通大学对高阶经理人授课时,特别提到他与人对话时进行的“收讯力测验”:“第一个看我讲话时,他会不会打断我?”张忠谋说:“打断话的人既不礼貌也对自己不利,因为他打断我,以为知道我接着要讲什么,可是90%他都猜错。”统一企业董事长高清愿,是另一个善于从小处识人品的例子。
统一企业内部文化非常讲究守时,过去担任董事长的台南帮大老吴修齐在世时,即使90高龄,出席任何场合仍必定准时到场。就算因为突发状况晚到,也一定会事前通知对方,细心致歉。以他为表率,包括高清愿、统一超商总经理徐重仁,在企业界都以准时知名。“守时就是人与人相处的一种信用,代表的是言而有信、说话算话”,高清愿曾这么说,“惯常迟到的人,行事风格也可能较为懒散、马虎,个人的信用,一定常被人打折”。正因为可以“由小窥大”,一个人礼貌好,经常比刻意演出的成绩更容易让人记住。
曾担任主播、目前是电台节目主持人、美食作家的吴恩文自己开设了一家顾问公司,他选人时,礼貌权重甚至排到第一。因为站在老板的立场,“我可以教你技能,没办法教你教养”吴恩文指出,一句话道破许多企业主共同的心声。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会误沾“没礼貌”的标签,未必真是人格本质不好,有时是不小心,有时是轻忽,认为“没有也无所谓”,有时则根本是因为“不知道”。
永远不会有“下一次”
畅销书作家吴若权最近到南部一家企业授课,每次到高铁站接他的都是同一个小伙子,脸色爱理不理、态度冷淡。这反而激起吴若权的好奇,因此总会刻意和他攀谈几句,看看他有什么反应。前两次,吴若权都觉得“碰到钉子”,直到第3次,这个年轻人才突然冒出一句:“吴老师,我觉得你人很好。”对年轻的世代,吴若权发现他们普遍不习惯主动与人互动、不擅长“察言观色”,反正“有事你来问我就好”。另一个心理因素则是认为“第1次不熟、不需要”。“但职场上很多事是没有第2次、第3次的,”吴若权语重心长地说。
台湾大哥大副总经理庄财安也有类似经验。开车载下属出去,“他们不管你,上车直接坐上后座,突然间我就变司机了。”或是面谈时大剌剌瘫在沙发里、吃饭时用叉子插起面包就啃,新生代不知道、也不觉得这样做失礼,受到提醒时还会非常惊讶。
有个故事,庄财安整整记了30年,一直让他自我惕励。当年他从台湾师范大学毕业时,校长对所有应届毕业生说:“有同学写信给我,请我帮他介绍工作,我看到信就不想帮他了,因为信上写着‘某某某校长敬启’。哪有人叫别人看信,还得恭恭敬敬?”
从这个故事出发,庄财安分析,建立礼貌得经过3个阶段:
先“知 道”,具备通用礼仪的知识,才不会误用闹笑话;
再来是“观察”,注意别人、尤其是前辈如何待人接物;
最后才是“练习”,透过生活具体实践。
只要有心,学会“礼仪”并不难,至少可以做到“不失礼”,但一个人会被认为“有礼”、“好礼”,甚至成为一种个人魅力与人际竞争力,绝对是来自更高的境界。
简单地说,就是5个字:“心中有别人”。
有趣的是,这层含意早默默藏在英文字“礼节:etiquette”的字源由来里。"etiquette"出自法文,原意是“牌子”。为了保护凡尔赛宫美丽的花园,法国人特别立牌提醒民众不要随意破坏。久而久之,本来的“请勿进入”开始扩大内涵,除了指称“合宜的应对进退”外,更进一步解释为“不要轻率践踏人们内心的花园、“举止言行让人感受亲切与温暖”。
头衔愈高,确实愈有礼,愈成功的企业家,在礼貌上严以律己的程度,反而愈让人吃惊。
像亚都丽致集团总裁严长寿,他写纸条交办部属工作,从来都用“请您”开头,平时极少疾言厉色。即使训斥,语气都非常和缓。从担任严长寿特助开始,已共事12年的亚都丽致大饭店营运副总经理范希平由衷说:“非常佩服他的修养。”说是“修养”,因为严长寿待人接物的细节里,处处可以见到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范希平刚当上严长寿特助时,与另外两位助理在办公室里接电话,总习惯先说“请问您哪里找?”先确认来人身分后,再转接给严长寿。有一天严长寿听到,突然慎重交代:“不要问对方‘哪里找’,! 不管是谁,都先说我不在。”“知道你是谁,再告诉你总裁不在,你会怎么想?”范希平顿时学到一课:就算说话再客气,多了这个“打量身分地位”的动作,都等于在伤害对方。
长期在严长寿身边耳濡目染,后来甚至因此左右范希平的生涯抉择。曾经有位企业家大老想来挖角,约范希平吃饭,整个过程都非常礼遇客气(假的,这种有求于人的演戏之企业界老板非常多 ),却在最后对方叫司机到车上拿资料时,不经意破口大骂:“你这脑袋装大便啊!跟你讲放在里面,怎么会找不到?比猪还笨!”“要是我为你做事,你骂我不也这样骂?”这一念让范希平决定继续留下,如今这位大老的企业王国已然崩塌,范希平却在亚都丽致一路历练到独当一面,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以小窥大”!
在严长寿带领下,礼貌早已成为亚都丽致的DNA,但他要求的不仅止于“顾客至上”,更是“客人至上”:“即使没光顾,只要踏进亚都丽致,就是客人。”即使明知道他只是进来借厕所、吹冷气,仍然必须以礼相待。
我们经常问:“有礼”跟“虚伪”有什么不同?答案并不复杂,礼貌的“动机”与“一致性”,就是检验的准则。
有礼,贵人自动上门来!
大家都知道对大人? 要有礼貌,但是面对跟业务不相关、看来不起眼的小人物呢?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知道:“山水有相逢”。今天再微不足道的某人,都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变成你的“贵人”,扮演“临门一脚”的角色。
在东方,最传神的诠释莫过于两千多年前,张良为“圯下老人”黄石公捡鞋的故事。若不是张良三番两次、耐着性子忍受黄石公的无理喝斥为他服务,又怎会赢得青睐,得到《姜太公兵法》,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在西方,一样因此出现戏剧性的历史转折。
19世纪,有一对老夫妇专程到哈佛大学拜访校长,两人衣着朴素廉价,秘书马上判定不可能带给哈佛什么“好处”,当下冷冷回答:“校长很忙。”“我们可以等,”老妇人回答。几小时过后,校长总算不耐烦地出现。老妇人说:“我们的儿子曾在哈佛读过一年,很喜欢哈佛。但他去年因为意外过世,因此我们想在校园中为他留下纪念。我们想捐栋大楼给哈佛。”“你们不知道建栋大楼要多少钱吗?我们学校的建筑物超过750万美元,”校长轻蔑地说。同时心想,这样应该可以把两人打发走了吧?“只要这么多?那我们为什么不干脆自己盖栋学校?”只见老妇人转头对老先生说。老先生正是当时著名的铁路大亨史丹福,? 茷! 嵝茬o个学校,就是孕育无数人才、成为矽谷创新引擎的史丹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谁说贵人、机会不来敲门?当你这样抱怨的时候,不妨想想,是不是哪天因为自己的粗鲁无礼,不知不觉把他们赶走?
吴恩文认为“很多生意是来自于信任,很多信任是来自于尊重,”吴恩文说,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人缘好、运势佳?说穿了,无非是透过这些点点滴滴。用心当个“好礼人”,让身边多点贴心的感激,少点“你那什么态度啊!”的抱怨,受用无穷的绝不是别人,最终还是你自己!
---再跟你们说个故事;多年前,好友的父亲(富商)在一天穿着汗衫及短裤进入BMW代理商公司,一进去,就说,我要订2台BMW,马上被业务员轰了出来....
在美国销售超过百万册、掀起讨论风潮的《优秀是教出来的》(The Essential 55)一书作者隆.克拉克(Ron Clark),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3次的小学老师。他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不论本来成绩、操行如何,他都能让学生脱胎换骨,从问题小孩变成优等生。克拉克的55条规则中,第1条是“遇到人要主动称呼”;第2条是“当别人说话,看着他的眼睛”; 第3条是“如果别人有出色表现,不要吝啬鼓掌恭喜他,应该持续3秒,角度要刚好”......。瞧,这些原则放在职场上,不是一样适用?
没有人不期待伯乐跟贵人出现。是什么决定有人得到青睐,有人却只留下叹息?
是“礼貌”。它是企业家看人、用人的线索,它在第一时间决定留给对方的关键印象。什么样的礼貌只有50分,什么样的礼貌却有120分?职场上,如何透过好礼貌种下机会与成功? 没有人否认专业与内涵是职场最重要的通行证,但问题是,往往还来不及亮出来,对方已“砰!”地一声将大门关上。没有人不渴望遇见伯乐或贵人,但事实可能不是他不来,而是明明已走到跟前,却被你自己挡驾。
有一张无形的网,比学历、能力更早横跨在机会之前,它决定你是广结善缘,四处播下好运的种子;或是连舞台出现都浑然不觉,还把它拒之门外。这是让人意外的两个字、记忆中久违的两个字、有些“八股”的两个字,但却是威力惊人、效果神奇无比的两个字。它是小学教的第一课,却也是最多老板抱怨员工不及格的科目----它的名字叫做:“礼貌”。
今年8月,《Cheers》杂志针对超过4千位上班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礼貌”高居主管眼中“七年级表现最需加强的部份”第2名(49.0%),仅次于“抗压性”(58.1%),甚至远超过“执行力”(21.1%)、“应变能力”(16.5%)与“国际观与外语能力”(6.7%)。
没有“不拘小节”这回事
耐人寻味的是,七年级生自己也同意这项观察。在他们自我评估“有待改进”的特质上,“没礼貌”同样排名第2。礼貌的影响力有多大?在关键时? 銵! A它造成的结局差异,可能远超过你的想像。
去年劳委会职训局调查492家企业,其中33%表示,即使条件再好,都不会把“自以为是狂妄自傲”的求职者列入任用考虑;27%与20%的企业更明白表示,不会录用“表达迟钝不知所云”及“不懂礼貌”的人。美国人力资源顾问公司Vault刚完成今年度的面试礼仪调查,数字也显示:70%的企业主管只要对方迟到超过15分钟,就会自动将他贴上“不合格”标签。同样高的比例还包括面试中拨打手机、突然离席超过10分钟等等。反过来说,礼貌与成就间的正向关系,则愈发明确。去年底,美国《财星》杂志对7,590位美国人的统计说,年薪超过10万美元的高收入者与人争执或犯错后,道歉的比率是年薪2万5千美元者的两倍。
这不是风格至上、特色当道的年代吗?为什么“小节”突然又变得如此重要?当每个人每天见面的人愈来愈多、平均一人被分配到的时间愈来愈短;当愈来愈多企业家体会用才决策中,“人品”更甚于能力时,礼貌好坏自然成为底定第一印象的要素,是能够最快“见微知着”,判别人才的线索。
没礼貌比没专业更糟
例如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在不同场? “收讯力”─ 倾听的力量:“常常有人问我成功的原因为何,我想我‘收讯’的能力已培养了很多年,”他归纳成功之道时指出。
10年前,张忠谋在交通大学对高阶经理人授课时,特别提到他与人对话时进行的“收讯力测验”:“第一个看我讲话时,他会不会打断我?”张忠谋说:“打断话的人既不礼貌也对自己不利,因为他打断我,以为知道我接着要讲什么,可是90%他都猜错。”统一企业董事长高清愿,是另一个善于从小处识人品的例子。
统一企业内部文化非常讲究守时,过去担任董事长的台南帮大老吴修齐在世时,即使90高龄,出席任何场合仍必定准时到场。就算因为突发状况晚到,也一定会事前通知对方,细心致歉。以他为表率,包括高清愿、统一超商总经理徐重仁,在企业界都以准时知名。“守时就是人与人相处的一种信用,代表的是言而有信、说话算话”,高清愿曾这么说,“惯常迟到的人,行事风格也可能较为懒散、马虎,个人的信用,一定常被人打折”。正因为可以“由小窥大”,一个人礼貌好,经常比刻意演出的成绩更容易让人记住。
曾担任主播、目前是电台节目主持人、美食作家的吴恩文自己开设了一家顾问公司,他选人时,礼貌权重甚至排到第一。因为站在老板的立场,“我可以教你技能,没办法教你教养”吴恩文指出,一句话道破许多企业主共同的心声。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会误沾“没礼貌”的标签,未必真是人格本质不好,有时是不小心,有时是轻忽,认为“没有也无所谓”,有时则根本是因为“不知道”。
永远不会有“下一次”
畅销书作家吴若权最近到南部一家企业授课,每次到高铁站接他的都是同一个小伙子,脸色爱理不理、态度冷淡。这反而激起吴若权的好奇,因此总会刻意和他攀谈几句,看看他有什么反应。前两次,吴若权都觉得“碰到钉子”,直到第3次,这个年轻人才突然冒出一句:“吴老师,我觉得你人很好。”对年轻的世代,吴若权发现他们普遍不习惯主动与人互动、不擅长“察言观色”,反正“有事你来问我就好”。另一个心理因素则是认为“第1次不熟、不需要”。“但职场上很多事是没有第2次、第3次的,”吴若权语重心长地说。
台湾大哥大副总经理庄财安也有类似经验。开车载下属出去,“他们不管你,上车直接坐上后座,突然间我就变司机了。”或是面谈时大剌剌瘫在沙发里、吃饭时用叉子插起面包就啃,新生代不知道、也不觉得这样做失礼,受到提醒时还会非常惊讶。
有个故事,庄财安整整记了30年,一直让他自我惕励。当年他从台湾师范大学毕业时,校长对所有应届毕业生说:“有同学写信给我,请我帮他介绍工作,我看到信就不想帮他了,因为信上写着‘某某某校长敬启’。哪有人叫别人看信,还得恭恭敬敬?”
从这个故事出发,庄财安分析,建立礼貌得经过3个阶段:
先“知 道”,具备通用礼仪的知识,才不会误用闹笑话;
再来是“观察”,注意别人、尤其是前辈如何待人接物;
最后才是“练习”,透过生活具体实践。
只要有心,学会“礼仪”并不难,至少可以做到“不失礼”,但一个人会被认为“有礼”、“好礼”,甚至成为一种个人魅力与人际竞争力,绝对是来自更高的境界。
简单地说,就是5个字:“心中有别人”。
有趣的是,这层含意早默默藏在英文字“礼节:etiquette”的字源由来里。"etiquette"出自法文,原意是“牌子”。为了保护凡尔赛宫美丽的花园,法国人特别立牌提醒民众不要随意破坏。久而久之,本来的“请勿进入”开始扩大内涵,除了指称“合宜的应对进退”外,更进一步解释为“不要轻率践踏人们内心的花园、“举止言行让人感受亲切与温暖”。
头衔愈高,确实愈有礼,愈成功的企业家,在礼貌上严以律己的程度,反而愈让人吃惊。
像亚都丽致集团总裁严长寿,他写纸条交办部属工作,从来都用“请您”开头,平时极少疾言厉色。即使训斥,语气都非常和缓。从担任严长寿特助开始,已共事12年的亚都丽致大饭店营运副总经理范希平由衷说:“非常佩服他的修养。”说是“修养”,因为严长寿待人接物的细节里,处处可以见到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范希平刚当上严长寿特助时,与另外两位助理在办公室里接电话,总习惯先说“请问您哪里找?”先确认来人身分后,再转接给严长寿。有一天严长寿听到,突然慎重交代:“不要问对方‘哪里找’,! 不管是谁,都先说我不在。”“知道你是谁,再告诉你总裁不在,你会怎么想?”范希平顿时学到一课:就算说话再客气,多了这个“打量身分地位”的动作,都等于在伤害对方。
长期在严长寿身边耳濡目染,后来甚至因此左右范希平的生涯抉择。曾经有位企业家大老想来挖角,约范希平吃饭,整个过程都非常礼遇客气(假的,这种有求于人的演戏之企业界老板非常多 ),却在最后对方叫司机到车上拿资料时,不经意破口大骂:“你这脑袋装大便啊!跟你讲放在里面,怎么会找不到?比猪还笨!”“要是我为你做事,你骂我不也这样骂?”这一念让范希平决定继续留下,如今这位大老的企业王国已然崩塌,范希平却在亚都丽致一路历练到独当一面,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以小窥大”!
在严长寿带领下,礼貌早已成为亚都丽致的DNA,但他要求的不仅止于“顾客至上”,更是“客人至上”:“即使没光顾,只要踏进亚都丽致,就是客人。”即使明知道他只是进来借厕所、吹冷气,仍然必须以礼相待。
我们经常问:“有礼”跟“虚伪”有什么不同?答案并不复杂,礼貌的“动机”与“一致性”,就是检验的准则。
有礼,贵人自动上门来!
大家都知道对大人? 要有礼貌,但是面对跟业务不相关、看来不起眼的小人物呢?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知道:“山水有相逢”。今天再微不足道的某人,都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变成你的“贵人”,扮演“临门一脚”的角色。
在东方,最传神的诠释莫过于两千多年前,张良为“圯下老人”黄石公捡鞋的故事。若不是张良三番两次、耐着性子忍受黄石公的无理喝斥为他服务,又怎会赢得青睐,得到《姜太公兵法》,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在西方,一样因此出现戏剧性的历史转折。
19世纪,有一对老夫妇专程到哈佛大学拜访校长,两人衣着朴素廉价,秘书马上判定不可能带给哈佛什么“好处”,当下冷冷回答:“校长很忙。”“我们可以等,”老妇人回答。几小时过后,校长总算不耐烦地出现。老妇人说:“我们的儿子曾在哈佛读过一年,很喜欢哈佛。但他去年因为意外过世,因此我们想在校园中为他留下纪念。我们想捐栋大楼给哈佛。”“你们不知道建栋大楼要多少钱吗?我们学校的建筑物超过750万美元,”校长轻蔑地说。同时心想,这样应该可以把两人打发走了吧?“只要这么多?那我们为什么不干脆自己盖栋学校?”只见老妇人转头对老先生说。老先生正是当时著名的铁路大亨史丹福,? 茷! 嵝茬o个学校,就是孕育无数人才、成为矽谷创新引擎的史丹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谁说贵人、机会不来敲门?当你这样抱怨的时候,不妨想想,是不是哪天因为自己的粗鲁无礼,不知不觉把他们赶走?
吴恩文认为“很多生意是来自于信任,很多信任是来自于尊重,”吴恩文说,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人缘好、运势佳?说穿了,无非是透过这些点点滴滴。用心当个“好礼人”,让身边多点贴心的感激,少点“你那什么态度啊!”的抱怨,受用无穷的绝不是别人,最终还是你自己!
---再跟你们说个故事;多年前,好友的父亲(富商)在一天穿着汗衫及短裤进入BMW代理商公司,一进去,就说,我要订2台BMW,马上被业务员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