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里长亭"泛指送别的地方?

作者:心语 发表:2009-08-30 18: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宋朝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及《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晏、许普谢恩辞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长亭,相饯而别。"这里所提到的"十里长亭",都是指送别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古人把"十里长亭"泛指送别的地方呢?

亭存在的历史久远,早期的亭并非供观赏用。周朝时,亭是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处所,如《墨子》上载∶"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为闺门两扇。"到秦汉时期,亭成为各地方的治安机构,如《后汉·百官志》载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有亭长持更板以劾贼,索绳以执贼。亭长旧名负弩,改为亭长。或为亭父。"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驿逐渐取代亭制,但之后亭、驿也废弃不用。慢慢的,亭发展为筑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供旅客投宿休息。如《说文解字》上载∶"亭,人所安定也。"及《释名·释宫释》∶"亭,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又《风俗通》∶"亭,留也,行旅宿会之所馆也。"同时,有的人也用来作为迎宾送客的场所。

当时,道路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提供行旅憩息之用。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倪璠·注:"《白孔六帖》云:‘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因此,长亭又称为"十里长亭",而近城的十里长亭经常是人们送别的地方。

后来,亭开始出现在中国园林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是供人憩息、观赏的建筑物,多筑在花园或路旁。如凉亭、茅亭...等。到隋唐时期,园林庭院中筑亭已经很普及,唐朝宫殿中也大量出现亭的建筑物。宋朝时,亭的建筑多也更精巧。

唐朝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及宋朝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中的"长亭",是指古代供行旅休憩的驿站,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用词。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十里长亭"不断出现,蕴含着离情依依的惜别情愫。久而久之,"十里长亭"就被用来泛指送别的地方。

来源:明心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