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动物群正审判达尔文(图)

发表:2009-06-25 23:1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909年华克(Walcott)在加拿大的伯基斯页岩中,发现多种海洋动物的化石在寒武纪时代突然大量出现。到了九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及专家陈均远等将他们研究云南省澄江县化石的成果,用英文介绍到西方。

“动物大爆炸”开始震动世界。

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澄江现有“化石圣地”之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重点保护区。

澄江化石群的年代比加拿大伯基斯页岩更早,是世界最古老的动物化石。除了种类繁多之外,保存特别精美。除了动物的肢体、触毛等微细分枝清楚可见之外,软组织的标本如水母类,连口部、肠脏、神经、水管等都保存了下来。全球各地化石罕能媲美,任何古生物学家看见都叹为观止。所以,这些最古老的动物化石蕴藏了动物出现过程的重要信息。

最近国际学者考察了澄江石层,用最新方法鉴定地质学上寒武纪与“前寒武纪”的界线,并且确认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还没有任何复杂的动物出现。但是到了寒武纪的初叶,五亿三千万年以前,突然在澄江帽天山的黄色石层中,出现了许多类不同体型的动物化石。从海绵、水母、触手类、虫类、天鹅绒虫、腕足类、各种节肢类,到最高的脊索或半脊索动物(云南虫),另外还包括了很多现今已经灭绝、形状“古怪”的动物,共有三十五门至三十八门。综合全世界发现的寒武纪的化石,共有五十多门。那么多不同的动物门突然同时出现,并且完全没有留下任何进化或演变的痕迹,故名“动物大爆炸”。

根据百年来流行的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生物应经过长期缓慢的演变,累积极微小的变异,再加上自然环境的选择,才能由一个生物“种”逐渐进化成两个、四个……然后才有新的“属”、新的“科”,最后才产生新的“门”。澄江化石显示的生物演化过程却是:在同一环境中,比现在更多样化的动物,有五十多门突然同时出现。达尔文渐进学说,非但不能解释这突发性的现象,更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不同动物门一次同时出现之后,又有减无增。

进化论者顾特首先承认这些矛盾,并用“神秘中的神秘”来描述这个现象。但是这个现象在进化论中是无法合理解释的,更可能的解释是生物并非随机的进化而来,而是有神秘的力量在控制着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生命进化树恐无存

科学家发现达尔文生命进化树理论错误

1837年达尔文第一次用一颗假想的树勾画物种进化方式。这一概念很快就成为了自然选择进化论的标志。但科学家们现在表示,达尔文标志性的显示物种在进化史上的关系的“生命进化树”是错误的,需要被一种新的理论取而代之。

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埃里克·巴特斯特告诉《新科学家》杂志:“我们根本没有根据可以证明生命树是正确的。”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迈克尔·罗斯说:“生命树正被掘坟埋葬。虽然有些人不承认,但是,我们对生物的整体基础观点需要改变。”

《审判达尔文》

《审判达尔文》一书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教授詹腓力着。詹腓力曾任美国大法官华伦的助手,他的专长是分析明辨律师在辩论时所用的词藻和逻辑。当他读到进化论的文献时,马上发现里面充满逻辑上有问题的雄辩与遁辞。所以他以法官的身份,多次质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进化论’是真实的?确凿的证据何在?”

他在本书中做了这样的总结:“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的有机体,没有逐步进化的任何迹象……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再变了,哪怕过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环境如何变化。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

《考古学禁区》(Forbidden Archeology)一书,由考古学家克莱默和汤姆森(MichaelA. Cremo & Richard Thompson)所著。书中列举了五百个确凿的与进化论相背的事例,那是几万、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年前的人类文明遗迹。个个事例都足以否定进化论。

无独有偶,英国的葛瑞姆所著《上帝的指纹》一书,讲述的是考古学家经过大量实地考察的科学发现。作者踏遍中南美和埃及的古老土地,以一种全新而大胆的视角回溯人类文明史,以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气势提出了无数令人震惊的问题。该书译成十二种文字畅销全球。

新西兰遗传学家但顿(Michael Denton)则在其所著《出现危机的理论:进化论》书中直截了当地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

来源:明慧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