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发达的台湾,大医院和小诊所到处都是,药房更是遍布,生病了到医院就诊,或是到药房询问药师,买成药来服用,都非常方便。很难想像从前医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是如何依靠药包来度过病痛危机的。
药包,就是装着各种药物的袋子。从前乡下没有医院,家中有人生病了,要长途跋涉到城里去看病,路途遥远,来往奔波,对一位病人来说,不但相当不便,也是一件苦差事,因此家家户户都备有药包应急。一般小病,药包里的药,都足以应付。
药包挂在客厅或是饭厅的墙上,取用很方便。为了怕小孩误食,一般家庭都会挂得高高的,让小孩子拿不到。药包里面通常都有治疗肚子痛、泻肚、退烧、感冒、喉咙痛、咳嗽等药物。药包是药厂的业务员挨家挨户寄放的,里面的每种药物数量,都有详细的纪录。
业务员隔月都会来查看一次,清点一下这家人使用了多少药物,然后向主人家收取药钱。临走时,还会将药物补齐,供顾客继续使用。这种服务对顾客来说,提供了不少方便。
当时药厂不只一家,竞争激烈,所以每一家墙上都会挂着好几袋不同药厂提供的药包。药物是治疗疾病用的,滋味又苦又酸,难以入口,小孩生病了都害怕吃药,但是有一种药却很受欢迎,那就是感冒或咳嗽糖浆,喝起来甜甜的,在那个没有零食可吃的年代,小孩子嘴馋时,就会假装生病,要求喝糖浆。
大人也不是那么好骗的,仔细观察就知道小孩子是不是真的生病了,若没病,当然骗不到糖浆吃。嘴馋的小孩子,被糖浆的滋味吸引到受不了,就会趁大人出门去工作,疏于防范时,拉过长凳子,站在凳子上,偷取药包里的糖浆吃。若个子太小了手构不到,兄弟俩还会合作叠罗汉,想办法将药包偷到手。经常糖浆被小孩偷吃光了,大人都还不晓得。等到真的生病需要服用糖浆时,才发现药包里的糖浆早就没有了。
刘兴钦小时候很顽皮,偷吃糖浆的事都是他带头干的,为此他特别写了一首打油诗,承认自己的罪状:"墙上挂满成药包,需要哪种任你挑。孩子拿来当零食,一般糖浆最畅销。"
刘兴钦回忆当年挂在墙上的药包,有一家叫"博士"的厂牌相当知名,这家厂牌的药包里有一种叫"熊胆"的药,是用笋壳包装的,打开包装里面是一块黑黑小小的,不知是什么动物的胆,当然绝对不会是熊胆。这味药,是治疗发烧的,味道非常苦,是小孩子最讨厌的一种药,若不幸高烧不退,大婶婆拿出这药强喂他吃,他就会哇哇大哭,奋力抵抗,但是大婶婆是出名的大力士,刘兴钦当然不是妈妈的对手,最后都只好强忍眼泪乖乖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