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深情的 冻水牡丹 歌仔戏廖琼枝(组图)

发表:2008-06-14 23: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廖琼枝──台湾薪传奖、民族艺师得主,她一生遭遇的沧桑似乎都融入曲调里,永远也唱不尽,从"落地扫"翻身的歌仔戏,因为有廖琼枝这样孜孜矻矻,自重自尊的从业人努力奋发,终能渐褪士气,展现新一代的风格,迎向新世纪。


廖琼枝于63岁那年获得教育部民族艺术最高荣衔"民族艺师"及改制后第二届"国家文艺奖"戏剧类得主双重荣誉。获奖后,廖琼枝没显露太强烈欣喜之情,一贯的谦冲自持让她含蓄以对;内心唯一激动可能是"继续为歌仔戏薪传做点代志",接下来,她继续忙着成立基金会、担任台湾戏曲专科学校歌仔戏科首任主任、南北奔波四处教学,海内外加岛内南北二路到处募款......那些年,她仍处于开着1600cc小轿车每每用100公里赶路的高速人生状态,一刻不得闲。

一心为歌仔戏发展着想

去年(2007年)底,获知得到行政院文化奖最高荣誉,廖琼枝情态有点不一样了。她欢喜的告诉友人,"我得到行政院文化奖呢",音容情状有点娇羞,但毕竟听得出安慰与满足。情感不再那么低抑,心志不再那么沉实,廖琼枝今年不再谈薪传、教学、募款等大志业,她只谈,照顾老艺人、搬演一出舞台告别作,"宣布退休了"。





廖琼枝走过起起伏伏的人生,终于在歌仔戏占一席之地。



人称"廖老师"的她,意念单纯,一心只为歌仔戏发展着想。传统根底深厚的她,对于歌仔戏渐走向通俗与流行化,也许不太能认同。对一手拉拔长大的学校学生毕业后找不到表演空间四处流离,更于心不忍。传统出身的廖琼枝捍卫传统的坚持,在庞大的市场压力下,成立国家歌仔戏团的主张也只能黯然消褪,廖琼枝心底也许有莫大无奈,获奖的喜悦暗藏一丝遗憾,也只能噤口不语。

廖琼枝经常表示,歌仔戏有恩于她,"帮我饲四个子",理当回馈。对廖琼枝及绝大多数歌仔戏艺人而言,歌仔戏是求生工具,饭碗依托。如今,歌仔戏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投入,成为创作、发表与展现的舞台手段,这种"为创作而演出"的甘愿付出,与廖琼枝一辈的歌仔戏艺人"为生活而演出"的窘迫压力当然不可同日而语。然而,韧性之外,廖琼枝应该有一点极强的个人特质,是得以形塑今日地位的重要因素,那就是自我尊重的生命态度。

誉满菊坛 桂冠等身

她自律甚严,宽以待人;身在圈内,远避习气;自我锻练,而不争名竞利。在自传《冻水牡丹》书中,很清楚记载她如何学习苦旦眼神、唱腔,刀马旦基本功的辛苦经验。书中也写出,她抱着字典,对着报纸,一字一字学习识字与写字,弥补失学的不足。47岁那年站上大学讲堂,第一次对着教授、学生讲说歌仔戏,额头沁出汗水,声音发颤,但她一步步学着将毕生所学条理分明地讲述出来,四年后,就出了全台第一套歌仔戏唱腔集,完整收录歌仔戏发展以来近百首曲调,为1980年代以后歌仔戏复兴工程做了最大贡献,打下最扎实基础。






2004年廖琼枝(左)过七十大寿,在日本的女儿寒云特地回台,希望在台湾歌仔戏和日本艺能界各有一片天。


打从1981年应许常惠老师之邀在台师大、台大示范起,1985年正式在宜兰县文化中心教课,迄今23年。堪列历史纪录的是台北市社教馆研习班,1987年开课,迄今21年,几无间断。问她最大收获是什么?她说,该是培养了"一些观众",这些青年、中年爱好者因学戏成了专业观众,剧场演出常成群结伴购票,滋养了歌仔戏市场。还有人流动至戏班,跑龙套、支援行政,一点一滴掖助戏班。最可观的成果是师资,不论是学生各地开课,或乡土艺术课程的师资班,透过再传师资的传播,这些年歌仔戏研习班真的是开枝散叶,质量可观。

廖琼枝2008年初获行政院文化奖,"520"陈水扁总统卸任前又颁授总统府二等景星勋章。总统府、行政院,加上1988年教育部薪传奖、1998年教育部民族艺师荣衔、1998年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国家文艺奖,文艺界最高荣誉无一缺漏,廖琼枝誉满菊坛,桂冠等身,几无人能出其右。

身世坎坷 唱哭调真情显露

廖琼枝的唱腔悠美、演技精湛,尤其擅于演唱哭调,可说是台湾最杰出的苦旦之一。"哭调"是早期歌仔戏的重要曲调,也是歌仔戏音乐的主要特色。特别是内台与电台歌仔戏,没有一般野台戏的结局必须是大团圆、好彩头收场的限制,因此大量使用哭调,演出时经常是台上台下哭成一片。当时内台歌仔戏演出前的踩街宣传,广告词中总会提醒"查某人来看戏要多带几条手巾",戏院老板不但赚足银子,也赚人热泪,观众则是花钱。

聆听廖琼枝的哭调,如泣如诉,扣人心弦,令人回肠荡气,悲从中来,因此廖琼枝被誉为"台湾最会哭的女人"。廖琼枝"会哭",其实是源自她那凄凉坎坷的身世,历尽人世沧桑,尝遍人间苦楚,使廖琼枝演唱哭调时的真情流露表达自然,仿佛是对命运的控诉。

1935年,廖琼枝出生于基隆庙口附近一个贫困的家庭,她的诞生并未给家里带来期待与喜悦,由于父母双方家世相差悬殊,父亲林姓家族是基隆的名门望族,母亲却是家世卑微的贫穷女子,在祖父母的坚决反对下,父亲被迫另娶名门闰秀,廖琼枝就成了没有父亲的私生女,弃妇和孤女共组一个没有男人的家。在保守的传统社会中,未婚生子必须忍受多少压力,母亲从此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四岁那年,廖琼枝的母亲在龟山岛附近遭船难丧命,结束了无奈的一生,从此孤苦无依的廖琼枝就由外祖父母抚养。





2002年小明明(左)、廖琼枝三十年来第一次同台,功力不相上下。


1944年美军轰炸台湾,廖琼枝祖孙被日本政府疏散到员林乡下,由于营养不良卫生又差,祖孙三人先后感染疟疾几乎丧命。终战后,祖孙搬到圆通寺附近居住,不久祖父割舌自尽,留下廖琼枝与祖母两人相依为命。

70几岁的老祖母为了抚养孙女,只好为人帮佣洗衣维持生计,祖孙两人常因三餐不继,以摘食野菜糊口,廖琼枝也经常带着便当盒,赤脚步行到艋舺阿姨家请求接济,每当路经附近公墓,都感到非常害怕,但饥饿总是战胜恐惧,廖琼枝就在饥寒交迫、形同乞丐的日子里度过她的童年。

除了神明还能向谁倾诉

11岁(1945年)那年,祖孙两人因无以维生,就迁居到艋舺西园路,由于没钱租房子,只好委身在破旧的临时工寮,没钱买米菜就到市场捡拾腐烂的菜叶回去煮食。

廖琼枝一生惜福感恩,就是因为那段贫苦的童年使她更懂得珍惜当前所拥有的一切。为了贴补家用,廖琼枝必须沿街叫卖枝仔冰,此外,廖琼枝曾经卖过油条、红豆汤,也经常在庙会绕境时充当扛旗、敲锣阵头的临时工。

13岁(1947年)廖琼枝到艋舺一家玻璃瓶工厂作工,同时加入"进音社"学习歌仔戏,她认真学戏努力排演,期待粉墨登场时,能得到一双戏馆所送的绣花鞋,但就在登台前夕,廖琼枝因工作不慎,双脚烫伤无法登台演出,不但期待已久的绣花鞋幻想成空,廖琼枝与歌仔戏也错身而过。

当时年迈的祖母因营养不良,操劳过度,因而久病不愈,15岁那年,与她相依为命的祖母还是撒手人寰,廖琼枝孑然一身,彻底孤单了。

17岁,廖琼枝因无力偿还欠债,只好将自己"绑"给"金山乐社"当童伶。当时的"绑戏囝仔"都是因为"父母无声势"才会"送子去做戏"。戏班的孩子不但要学戏,也要服侍戏先生的生活起居,还要做杂役、跑龙套,学戏过程中,每出差错都会遭到毒打,每当她遭受欺凌,廖琼枝就会藉着生火烧水的机会,向灶君哭诉心中的委屈,孤苦无依的孩子除了神明,还能向谁倾诉?

日子在四处流浪演出中度过,20岁(1954年)绑戏期满前夕,廖琼枝再也无法忍受老板娘的凌虐,她逃离金山乐社进入"瑞光剧团"演外台戏,22岁(1956年)廖琼枝加入"龙霄凤剧团",跟随陈秀凤女士学苦旦,从此唱腔、身段、演技更为纯熟,廖琼枝的名气也愈来愈响亮。两年后由于大女儿体弱多病,影响表演情绪,廖琼枝只好带着女儿重回瑞光剧团演出外台戏。

五○年代之后,广播电台成为台湾最普及的传播媒体,而歌仔戏正是当时最流行的表演艺术,因此许多广播电台均有录制歌仔戏节目。25岁时,廖琼枝加入"汪思明广播歌仔戏剧团",并在中广、警广、中华电台演唱歌仔戏。第二年,廖琼枝"转台"到民生电台,与"黑猫云仔"搭档演唱广播歌仔戏。由于广播歌仔戏并没有身段做表,因此特重唱腔悠美、念白清晰,广播电台的历练,使廖琼枝的唱工、口白更臻完美,也使她成为歌仔戏的红星。


历遍人间 做戏的要煞 看戏的不煞


29岁(1963年),台南"牡丹桂"剧团,应聘到东南亚演出,廖琼枝也被网罗进入牡丹桂,远赴星马地区巡回公演,且在当地造成轰动,至今廖琼枝在东南亚仍有许多戏迷。1964年甫自东南亚回国,廖琼枝便加入"新琴歌剧团",并为剧团排演新戏,第二年再邀至"民声歌团"担任苦旦角色。1967年(33岁),廖琼枝自组"新保声歌剧团",由于演员阵容坚强,不久也广受欢迎。有一回,剧团因为演出干扰某官员而被警察勒令停演,谁知"做戏的要煞,看戏的不煞"(演戏的要结束演出,观众不肯),观众为了看戏,竟然合力将戏棚扛到对街继续演出,廖琼枝"扮戏扮到予人扛戏棚"事件,也成为歌仔戏的奇闻盛事。

34岁那年,廖琼枝结束一段失败的婚姻,独自抚育四个子女。1969年,受中视小明明邀请,开始尝试演出电视歌仔戏。七○年代之后,政府厉行推行国语政策,对台湾传统戏曲带来莫大的打击,此外,社会型态的转变和电视媒体的普遍,也对歌仔戏造成致命的冲击。

1974年,廖琼枝为了抚养子女维持家计,远赴美国纽约担任制衣工人,半年后因胃病返台。1975年,又随萧守梨等艺人赴菲律宾公演。嗣后,在现代科技文明蓬勃发展下,台湾创造了经济奇迹,却遗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表演艺术生存空间日益狭窄,歌仔戏演出机会也愈来愈少。

1987年(53岁),廖琼枝应聘至台北市社教馆教授歌仔戏。次年,荣获教育部民族艺术薪传奖。1989年,结合社教馆歌仔戏研习班学员,组成"薪传歌仔戏剧团",因法令规定,团长必须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剧团因此无法登记,只好以人头挂名。薪传剧团草创初期,没有排演场所,只能到处打游击借场地,成为游牧族群。同年,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举办歌仔戏研习班,聘廖琼枝担任教席排演《陈三五娘》。

坚忍不屈 欠人一分 还人十分





2004年中国女红坊创办人陈曹倩介绍绣包给歌仔戏《无情游》主要演员唐美云(中)、廖琼枝。


1990年,于国家剧院实验剧场担任歌仔戏示范讲座。并与唐美云在实验剧场演出《陈三五娘》。同年,应宜兰县立文化中心之聘,录制歌仔戏唱腔、身段示范录影及录音带。并参与中视黄香莲歌仔戏演出。

1991年,担任台大歌仔戏班、文化地方戏剧研究社指导老师。1992年起分别在宜兰县立"兰阳戏剧团"及汐止崇德国小、台北金华国小、高雄南方文教基金会、永和秀朗国小等地传授歌仔戏。

在台湾歌仔戏发展史上杰出的歌仔戏艺人不胜枚举,廖琼枝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艺人,但对歌仔戏的薪传与推广截至目前为止廖琼枝的贡献最为卓著。





2006年廖琼枝(左)首度赴日,与小生唐美云搭档演出歌仔戏《陈三五娘》。


台湾俗语"戏无情,贼没义",意在诋毁演员习惯于舞台上的悲欢离合,总是比较无情。但从廖琼枝的作为,我们看到民间艺人的理想性格,为了传承、推广歌仔戏,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坚持阐扬歌仔戏的薪火,廖琼枝的成就其实不仅是在舞台的技艺,更值得尊敬的,是她为歌仔戏薪传所作的奉献。

学者林鹤宜认为,廖琼枝最重要的贡献是"把歌仔戏的‘典范'提炼出来"。"典范"指的可以是歌仔戏本身的艺术性,也可以延伸至廖琼枝代表的歌仔戏艺术家气质。廖琼枝出身寒微,带着乡土亲和感,却不失高贵文雅;从艺数十载,粉墨人生,却从不涉流长蜚短。她的老戏迷笑她,琼枝仔最乖啦,拢未甲人乱乱来。





廖琼枝(坐者)和接棒人黄雅蓉(左)、黄素茹。


廖琼枝自己说,她做人道理是,欠人一分,还人十分。歌仔戏帮她熬过单亲抚子的艰困岁月,她欠歌仔戏一分,如今,她用了早已超过十分更多、更多的力量回报。这是一段感恩故事,尽管风霜崎岖,终究令人感佩。坚忍不屈,是廖琼枝一生写照,该也是台湾歌仔戏生命写照。

来源:人间福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