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8-03-27 13:21:00作者:
谢静宜在文革时是中国知名的大人物,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小姑娘,一度掌控清华、北大,甚至赢得毛泽东、江青等一干人等的欢心,并且进入了中共中央的核心。
一举成名的小谢
年轻时的谢静宜不仅漂亮,可能也是个天真无邪的姑娘。她是哪里人,现在都还没有最确定的资料,并有传言说她是谢富治的女儿。官方资料说她是河南人。初中文化程度。1953年,她从吉林中央军委长春机要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中南海,在中共中央机要局工作。被江青要去搞资料。1957年起担任毛泽东的机要员,工作是接发电报﹑接听、记录保密电话。
早在文革之前,她就在中央办公厅为毛举办的舞会上被毛选中。但直到文革她才等到往上爬﹑出名的机会。
1968年,全国各地武斗不止。七月底时,位于北京西郊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派开战已数月。此时,毛泽东决定不再作壁上观。遂派中央警卫团介入。但又要挂个“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名。于是从北京各工厂选派人员,组成“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加上以中央警卫团即八三四一部队的军人为主体的“军宣队”,开进了清华园。
这时,革委会副主任兼党委副书记有好几位,其中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安排的八三四一部队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迟群;还有一个就是不久前还只是一名普通译电员的“小谢”。
清华大学的一切大权,便操纵在迟群﹑谢静宜二人手中。不仅清华,北京大学也由此二人掌管。两人同时执掌两所名校的大权,这样的怪事不仅在清华﹑北大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全国乃至全世界也不曾有过。
一路都有人提拔小谢
“小谢”政治上的飞黄腾达由此开始,但这个小姑娘显然不是只有这么简单。
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谈及谢到北京市委任职的经过:
“在这里就有必要谈一下谢静宜的情况。大概在1973年时,谢静宜调到市委任书记处书记,她是中办机要局的人,与毛主席很熟。谢静宜调来前,是周总理与我谈的话,周总理说,就派谢静宜任市委书记处书记,可以经过她向毛主席反映一些情况,传达毛主席的指示”(见该书页196)。
吴德以上回忆的线条还是基本清晰的,吴还说及谢静宜到市委后,“是准备闹一闹的”,确实也闹腾了一阵子。而在该书中,吴德还提及1974年下半年筹备四届人大时,“周总理还提出谢静宜任副委员长,他找我征求意见时,我表示同意”,而毛泽东在批阅人大和国务院的人事安排名单时,才把谢任副委员长划掉了(见该书页105-106)。
而曾经担任过两案审理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兼审讯组长、参与审理过谢静宜案的汪文风先生,写有一本《从‘童怀周’到审江青》,书中书“文化大革命中,谢静宜同迟群一道,作为8341部队派出的军宣队,进驻清华大学,担任该校的党委副书记。她在领导清队、整党、斗批改等工作中,参与了对学校许多干部、教授、教员、学生的迫害,后来飞黄腾达,当上了中央委员、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
到1971年八月时,毛对林彪的不信任达到了极点。清华大学革委会副主任谢静宜的丈夫小苏(注:苏延勋)在空军党委办公室工作,通过谢传来消息:林立果在空军成立了秘密组织,包括“联合舰队”、“上海小组”和“教导队”,在做武装夺权的准备。小苏要毛注意。毛决心南巡,乘南巡的机会和大军区的领导人及省的领导人打招呼。
九月,发生“九·一三事件”,林彪派系被老毛干掉,谢静宜立了功。1973年中共召开“十大”,谢静宜当上了中央委员,还兼了个北京市委书记。
“小谢”同时掌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权大得很。那时不举行高校入学考试,而实行名额分配到各地,由党政部门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办法。只要进了校门,不管原来是干什么的,都叫“工农兵学员”。
1975年1月全国四届人大结束时,她又多了个“全国人大常委”的头衔。11月20日,江青给毛泽东写信,要求让谢静宜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让迟群当教育部长,乔冠华当副总理,毛远新﹑迟群﹑谢静宜﹑金祖敏列席政治局会议,作为接班人培养。
1983年审判四人帮余党时,官方为迟群指定的辩护律师说:“我认为谢静宜在迟群的整个犯罪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某些重要犯罪意图,四人帮都是通过谢静宜转达给迟群的。如‘三·二六’围攻诬陷邓小平,就是江青通过谢静宜向迟群传达的,去河南马振扶公社中学,也是江青通过谢静宜向迟群布置的。”
可是,审判的结果却大出人们意料,迟群“以参加反革命集团罪﹑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诬告陷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出狱后不久得癌症死去),谢静宜却“因坦白认罪较好,被免予起诉。”
没想到在沉寂多年后,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小谢,又出来接连写了《在毛主席身边》了。好像她一直是个普通的小译电员,从不曾当过大人物,从不曾掌管过中国最主要的两所大学,从不曾进过中共中央的政治局会议室,甚至好像中国从没有过“文化大革命”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