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壮丽的诚信故事:时隔53年千里归还5元债(图)

发表:2008-01-19 00: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今年75岁的刘志贤家里,摆着一张摄于50多年前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他,青春稚气,目光清澈。他的老伴曹素珍指着照片说:"这就是借钱那时候拍的。"

  她说借的钱,面值5元,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数额微小,价值不高。至今,在刘志贤周围的一些人看来,他从河北省任丘市出发,辗转近2000公里,回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甘肃省庄浪县万泉镇,只是为了归还这5元钱,多少有点小题大做,甚至不可思议。

  "50多年前,这5元钱相当于半个月的生活费。"刘志贤心里却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在他眼里,这没有及时归还的5元钱,带来了良心的不安、人生的遗憾。刘志贤说:"人家信任我,才愿意借钱,要是不还上钱,就辜负了这种情谊,背叛了这种情谊。不还钱,一辈子能心安?"

    当年,他借了5元钱

  刘志贤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佛乡西石村,1949年10月与曹素珍结婚,1951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儿子。1952年,刘志贤进入当时的天水地委党校干部训练班学习,半年后,被分配到甘肃省庄浪县新泰区(现万泉镇)政府工作,任助理员。

  那是实行"供给制"的年代,衣服、鞋、袜都是发的,一般干部吃大灶,科级干部吃中灶,县团级干部吃小灶。作为一般干部,刘志贤的伙食标准是每月12元,还有几元零花钱,基本用来买牙膏、肥皂等日用品,生活拮据。

  1953年7月,刘志贤接到一封家信,得知自己的堂兄从山西大同煤炭学校毕业后,顺道到老家探亲,希望与他见上一面。

  刘志贤急于回家,但发现自己囊中羞涩。别说买东西往家带,就连路费都没有。

  50多年后,岁月流逝,记忆消磨,但借5元钱的情景和对话,却一直烙在刘志贤的脑海中--

  刘志贤拿出他借钱那年的照片。从22岁的小伙子,到75岁的老人,岁月之河没有带走他的那颗诚信之心。

  他拿着家信找到区政府秘书万孝军说:"万秘书,你看,我收到封信,想回家看看,请个假。"

  万孝军是当地人,比刘志贤年龄大一些,他说:"去吧。"

  "我身上没钱。"刘志贤很窘迫地说。

  "要多少钱?"万孝军问。

  "5元钱。"

  "行啊,我借你5元钱吧。"万孝军爽快地从兜里掏出钱。

  带上钱,刘志贤很快回家了。一个星期后,返回区里。随后,到了发补贴的日子,刘志贤找万孝军还钱,不巧,万孝军不在,下乡了。

    天各一方

  不久,刘志贤接到通知,被调到庄浪县朱店区粮管所。他离开的时候,发现万秘书不在。这时,刘志贤心想,从新泰去庄浪县城要路过朱店,不是很远,只要自己人在朱店,一定能与万秘书碰上,把钱还上。他万万没想到,一个多月后,还没等碰到万孝军,自己就又被调入石油系统,到兰州报到去了。此后,与万孝军见面的机会越来越渺茫,还钱的事就放下了。

  到了兰州,刘志贤暂时住在招待所,他所在的西北石油管理局西北运销公司准备搬往酒泉。刘志贤心想,等自己的工作地址固定下来,一定给万秘书写信。

  1953年10月,刘志贤到了酒泉,进入玉门矿务局运输处。1954年年初,刘志贤写了一封信:万秘书,因为工作调动,咱们分开了。很想念你。借你的5元钱,想还给你。不知你的地址变了没有,请来信告知,我好把钱寄给你。

  信寄出去了。很快,又被退了回来。不久,刘志贤抱着试试看的心里,又寄出一封信,这一次,没有退回来,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到了1956年,刘志贤又寄出了一封信,还是没有任何回音。随后,他转战于甘肃、青海、新疆,参与开发石油,住过马棚、窑洞、地窝子,再也没有联系上万孝军。

  1960年,刘志贤举家来到新疆。其后,他担任了沙湾农场教导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有了批斗、游行、"戴高帽子"、"架飞机"等种种经历。1967年春节,他经历了3天3夜的连续批斗。这样的经历,让刘志贤对人生和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你面前成天说好话的人,关键时刻,可能反戈一击、落井下石;在你面前总提意见的人,关键时刻,可能反而挺身相帮,为你说话。""文革"结束后,一名曾经在"运动"中用板凳打过他的人向他道歉,刘志贤原谅了他。"过去的,就过去了,人和人之间,怎么能互相记仇呢?"他这样认为。

  但是,内心里,他还有一件事情感到不能原谅自己。这时,他家已经有8口人,6个孩子,每月靠他110元的工资养活。每到月底,他的钱就不够花。因此,几乎每个月都要跟沙湾农场机耕队队长李宝荣借钱。有时,借几元钱。有时,借十几元钱。但每月只要一发工资,刘志贤就立刻还上。在信息不通、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心里一直记着:万秘书的钱还没还呢。

    还钱,了却心愿

  1976年3月,华北油田会战,刘志贤来到了河北省任丘市。之后,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刘志贤一家先后住过帐篷、活动房、平房。同时,解放军工程部队也参加华北油田会战。一天,一个小战士在他家门口洗衣服,刘志贤听着口音十分像自己工作过的甘肃省庄浪县新泰区人。一问,果然是,对方姓刘。一来二去,就比较熟悉了。刘志贤希望小刘帮助自己打听万秘书的下落。以前,与万孝军一起工作时,大家总是叫他"万秘书",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刘志贤渐渐淡忘了万孝军的名字,只记得自己要找的是"万秘书"。随后,战士小刘回老家打听的结果是,万秘书"已经去世了"。但刘志贤并不相信这个消息,认为庄浪县新泰区(后为万泉镇)姓万的比较多,世事变迁,加上两地相距遥远,信息可能不准确。他希望以后自己去寻找万秘书。

  1992年,刘志贤退休了。1994年,单位安排他到陕西临潼疗养。他想,陕西离甘肃很近了,可以去找万秘书。但是,一场大病,让他不得不返回河北治疗。机会又一次错过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志贤的身体状况让家人开始担心。气管炎一犯病,家人就不让他出门。可是静下来时,他常常想,欠万秘书的钱,难道这辈子不还了?

  2006年春节,刘志贤向家里人表示"说什么,也要还这个钱"。儿女们商量说:"我们替你去好吧。"刘志贤说:"不行,我一定要自己去。"

  这些年来,每年过年,老伴曹素珍都听到刘志贤念叨:"这钱得还上。"因此,将这笔借款送还,成为他们老两口的心愿。

  2006年7月,刘志贤回到甘肃天水老家。在弟弟的陪同下,来到了自己曾工作过的庄浪县。他的眼前,一切都变了样。印象里的破旧建筑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楼。"认不出来喽。"刘志贤从心底里感慨,岁月流逝、沧桑巨变。

  刘志贤首先找到庄浪县人事局。他想,全县的离退休干部都归这里管,也许能找到万秘书的下落。但查遍了所有名册,没有找到万秘书。

  随后,他坐上了公共汽车,来到了庄浪县万泉镇。这里,就是过去的新泰区,刘志贤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万泉镇政府秘书董辉接待了他,并帮助他寻找万秘书。

  万泉镇,是万秘书的老家。董辉找到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家共同回忆,万泉镇政府先后有过两位姓万的秘书,但仔细核对,一一排除了,都不是刘志贤要找的万秘书。

  在一位老人指点下,他们又来到万泉镇邵坪村,找到了邵正国老人。他曾经担任过副镇长,对历史情况比较熟悉。邵正国介绍说,万秘书名叫万孝军,1965年就去世了。他的家人后来搬到了万泉镇徐家城村,万孝军的儿子叫万招财。

  2006年7月9日,刘志贤来到了万招财家。对此,46岁的万招财感到很意外,对这位突然出现的老人一无所知。

  "我叫刘志贤,曾经借过你父亲5元钱,一直没还上。"说出了心底隐藏很久的话,刘志贤有些激动。

  刘志贤颤抖着手,拿出500元钱,要万招财收下。

  万招财回忆说,当时,对刘志贤欠父亲钱的事不了解,也没有听母亲提起过。况且,父母都已经去世,自己不好接受这样的事情,就表示说:"你来看看我们就行了,还钱的事就别提了。"不肯接受这笔钱。

  见此情景,徐家城村村支书在旁打圆场说:"当初借了5元钱,就还5元钱吧。"

  万招财连声说:"好啊,好啊。"

  刘志贤不肯,说:"你要不收下,我就不走了。"

  一来二去,僵持很长时间。最后,看到刘志贤的眼里流出了热泪,万招财感到老人的心意很重,就收下了。

  刘志贤嘱咐他,希望万招财到他父亲坟上烧纸的时候,说一声:"我把5元钱还上了"。

  拿着这500元钱,万招财没舍得花,也没存到银行,而是买了花瓶。他说,花瓶放到家里,只要看到它,就想到刘志贤老人的情意。这是一份人与人之间彼此真诚、相互信任的见证。

    物质丰富了,人的精神呢?

  如今,刘志贤、曹素珍住在河北省任丘市的一个单元房里,三室一厅,使用面积82平方米。家里墙上,挂着刘志贤手书的字画:"健笔凌云歌盛世,焕发青春乐陶陶",显示着老人晚年生活的恬淡和志趣。

  刘志贤说,这5元钱,也留下了他一生的遗憾和愧疚。他总是问自己,无论是信息不通,还是生活困难,为什么万秘书活着的时候,没把钱还上?为什么他一家人生活困难的时候,没把钱还上?53年过去了,如今才把钱还上!为什么--他把一个大大的"?"留给了自己。

  他说:"这一辈子不还钱,良心过不去。人家对你好,你也要对人家好。对得起别人,才能对得起自己。"

  "做人要有良心,做人要干干净净。"他时常这样要求自己。他家附近有个食品批发部。一次,他去买一瓶葡萄酒,结果售货员给了两瓶。拿着走到门口,他才反应过来,马上把葡萄酒送了回去。以后,那位售货员见到他时,总是格外热情。他的心里,也感受到了快乐。"你把东西拿了,人家就少了。别人少了,你的良心就亏欠了。"刘志贤这样认为。

  但是,身边总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儿子下岗了,拿着"买断工龄"的补偿款准备开个商店,但却被熟悉的人给骗了,上万元钱被人拿走了,人也找不到了。刘志贤的一位熟人找到他的女儿借钱,1万多元,说是"急用,一两天就还。"结果,一年多过去了,也不还,不但不还,还说:"你越来找,就越不给你。"

  身边被骗的人多了,刘志贤就想,是社会风气出了问题。为此,他给孙子讲自己归还5元钱的事情,告诉他,人可以没钱,但不能没有原则。做人要有良知,做人要干净、正直,彼此真诚,相互信任。爷爷讲诚信了,你以后怎么办呢?

  快过春节了,万招财表示,过了春节,就要从甘肃省庄浪县万泉镇徐家城村出发,到河北省任丘市看望刘志贤老人。在刘志贤老人的身上,他看到了一种让他非常感动的精神。现在,他还常常和刘志贤通电话,问候老人。

  "我们就像亲戚一样走动。"万招财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