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早画在纸上的绘画作品
(最上一长幅为原图,全长139.8厘米,宽20.8厘米;下面两幅为局部图。)
韩滉(公元723—787年),字太冲,长安人。历经唐玄宗至唐德宗四朝;曾为江淮转运使,官至唐德宗宰相,封晋国公,赠太傅,谥忠肃。史书评他:“性持节俭,志在奉公,衣裘茵衽,十年一易,居处陋薄,才蔽风雨”(《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九》)。韩滉在政事之余,雅爱丹青,词高格逸,时称“在僧繇、子云之上”。韩滉自幼天资聪明,工隶书、章草,擅画人物、田家风光,牛羊曲尽其妙;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他:“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其画功在唐代与画马名家韩幹齐名,后人称为“牛马二韩”;据说韩滉曾画的图有《尧民击壤图》、《越王宫殿图》、《七才子图》、《醉客图》、《集社斗牛图》、《盘车图》、《渔猎图》、《田家风俗图》、《古岸鸣牛图》、《乳牛图》、《归牧图》等。但传至现在的仅《五牛图》而已,可谓稀世珍宝。目前此《五牛图》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据民间传说:有一次,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友人问道:“近来论画者谈及驴、牛和马,皆认为是常见之畜,最难状貌图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见?”韩滉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见,画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误笔,人们就能发现,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友人听了非常佩服他的独到见解。
在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里,韩滉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田间小道上,迎着和暖的春风,心旷神怡。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二三牧童在嬉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在开阔的田野里,有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韩滉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食草;一头牛翘首向前奔驰,仿佛是撒野的猛兽;一头牛在回顾舐舌,露出一幅旁若无人的样子;另一头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离去的伙伴;还有一头牛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令人回味无穷。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韩滉对这幅画的创作非常满意,取名为《五牛图》。
此图为绢纸本色画,五头各具姿态的牛并立于画面上,构成了一幅长卷。画面上除了第一、二头牛间有一从竹棘外,别无衬景。画面看似呆板,但作者通过五头牛各自不同的姿态以及丰富的色彩变化,使画面上的五头牛既是单一的个体,相互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极具特色。五头牛不仅毛色不同,而且五头牛的牛角亦无重复。五头牛虽是平行排列于画面上,但它们昂首、低头、回眸左右顾盼之间,使画面于呆板中见变化,遥相呼应;在构图上,中间作正向的青牛自然形成中心,呈左右对称式布局,使五头牛相互紧密联系,呈缺一不可之势。在色彩上,作者以青色牛居于中央,其它四牛则以黄色调为主,但颜色的深浅却富于变化,且不只是限于平涂,而是越往腹部越浅,使牛体颇具立体感。牛的身体部分用笔粗放,线条富于变化且极具表现力,生动地刻画出老公牛粗糙的皮质;而牛的头尾眉眼等部位,则用极细的笔法加以描绘,生动传神。郭若虚(宋代著名美术史论家)在《图画见闻志》卷一中云:“画畜兽者,全要停分向背,筋力精神,肉分肥圆,毛骨隐起,仍分诸物所禀动之性。”图中所绘五牛皆为北方黄牛一系,《梦幻居画学简明》中称:“南方多水牛,北方多黄牛、乌牛。黄乌二种卑小,角短,颈扁,下颌无肉,软皮下垂如旗。”从图中所绘牛来看无不合矩,可见作者对牛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观察得何等细致,并且形之于笔墨,使之跃然纸上,成为千古名作。此图也是目前所知存世纸绢画中最早的专门表现牛题材的作品。
此画经过历朝战乱后流落民间;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首次南巡,驻跸扬州,当时扬州的大盐商汪学山将此图進献给乾隆皇帝,乾隆得到此图后珍爱异常,遂亲自题了一首绝句于图中:
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
舐龁讵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乾隆癸酉御题。
关于《五牛图》的创作意图,历来说法不一。最早的解释者是元代的赵孟頫,他在图后的题跋中认为韩滉此图意在效梁朝陶弘景画牛寓意的故事。陶弘景是齐梁间著名道士。他虽修道于山中,但并未忘情世间,多次替萧衍出谋划策。萧衍立国为梁后,多次召他出山。陶弘景都坚辞不就,并且画了两头牛,“一牛散放水草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南史》卷七十六)萧衍看后,明白了陶弘景的意思,就是说他不愿在官场中受约束,而愿意逍遥自在地生活在山野间。因此,就不再勉强他。虽然《五牛图》中的最后一牛(从右至左)是以红绳络头为饰,略似用陶弘景故事,但综观韩氏一生为官从无退隐之意的生活轨迹来看,似乎又与此无关。
笔者认为,乾隆皇帝的题诗比较客观的道出了韩滉的创作意图:“一牛络首四牛闲”,是讲韩滉的五个兄弟中只有韩滉一位在朝为官,其他都已赋闲林下。 “弘景高情想象间”,“弘景”当然是指陶弘景;这句说:陶弘景的清高只是一种理想之境界并不足取。“舐(shì)龁(hé)讵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这两句包含了“丙吉问喘”的典故:丙吉是汉宣帝时的丞相。据说有一次出门,在路上看见一群人斗殴,死的伤的,躺在路上横七竖八的。丙吉不闻不问,驱车而过。走不多远,当他看见有一头牛在张嘴喘气,却停下车来,派人去问那赶牛的人:‘那头牛走了几里路了?’他的随从讥笑他,说他不问大事却关心小事,所以失当。丙吉却严肃的对他们说:百姓斗殴,这是当地地方官该管的事。做为丞相,没必要亲自去管。而现在是春天,天气还不该太热,如果那头牛走不多远就喘气,说明天气不该热而热,这就意味着气候失调了,这样对农作物的收成影响就大了,这是全局性的问题,也是使人忧虑的大事。因此,乾隆皇帝绝句中的后两句大意是:韩滉和丙吉两位先朝的丞相都能从大处考虑,真正的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古人以马象天,牛象地,同时也认为天为君,地为臣,而这些理论皆是从《易经》中衍化而出。据记载,韩滉对易学有较深的研究,并著有《春秋通例》、《天文序议》各一卷,因而可以说韩滉画牛并不仅仅是描绘表面物象,而是包含着较深的古代哲学原理在其中。韩滉画牛以喻自己兄弟以朴实敦厚、任劳任怨的牛的品性来报效国君,并真正的为老百姓的疾苦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