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扁吕遭枪击
李昌钰十一日早上七点,在台北的刑事局召开离台前记者会,他首先强调,此行返台的目的是要鉴识物证,而非刑事侦办。
他接着表示,根据种种证据研判,陈水扁及吕秀莲确实遭到枪击。昨天的鉴识结果发现枪击案当天所遗留的两颗子弹上分别沾有衣物纤维以及玻璃粉,而弹头上的DNA比对也与正副总统相符;铅弹头上残有蓝、白色的衣物纤维,也与陈水扁当天衣服材质一样,证明这两颗子弹确实射穿吉普车玻璃、击伤陈吕两人。
射击处约在慢车道上
李昌钰说,由于在吉普车内找到二、三十片挡风玻璃碎片,因此可以确定,当时子弹是从车外射向车内,并且应是由车子右前方射向左后方。
虽然鉴识小组曾使用雷射光进行弹道重建,并找出射击位置的热门区域(hot area),但这并无法确认枪手开枪的确切地点,只能概略推估可能的开枪范围是在金华路十六号到十八号间的慢车道上。
枪手持半自动武器
李昌钰表示,从弹壳和子弹可以推断,枪手所持的枪械是属于半自动武器,现场遗留的两颗子弹分别是铜弹头和铅弹头,各自具有不同的穿透力,但都非高速子弹。
他还说,弹头上也有少数膛线,并可确认出残有黑火药成分,他建议刑事局人员深入鉴定子弹上残余的火药成份。
此外,陈水扁的夹克、衬衫、内衣等并没有发现火药残留。但能否就此推论枪手并非近距离开枪?李昌钰说,如果枪口前已先裹上毛巾、布之类来过滤火药,那么不论开枪的距离为何,都不会在衣物上留下火药残余。
至于刑事局曾表示行凶枪手身高约为一七○公分,李昌钰则未对此发表意见。
发现四项新事证
李昌钰在检查刑事局保存的物证后,发现四项新事证:(一)弹头与弹壳的工具纹痕(machine marks)相似,疑为同一工厂所生产,但仍须对弹头进行三百六十度的全面比对才能确认。(二)陈水扁夹克上只有少量血迹,大部份是油膏,据陈水扁表示枪击案当天曾涂抹“面速利达母”(Mentholatum,现名“曼秀雷敦”)药膏,因此未来将对此油膏成分做进一步化验。(三)陈水扁的内衣有六处不明破洞。(四)陈水扁长裤上有二处不明斑渍,但可以确定不是血迹。
对此,李昌钰已交代刑事局针对这四项新事证继续鉴验,但会不会对案情有所影响,他则不愿表示意见。
陈水扁遭铅弹头划过
记者会上首度公布了奇美医院对陈水扁所做的伤口组织切片报告。前刑事局法医室主任石台平也指出,在化验了陈总统伤口切片后,发现陈水扁伤口上确实是新伤,上头并留有铅的摩擦痕迹,应是铅弹头划过所致。
石台平详细说明,清创陈水扁伤口皮肤组织时,发现有铅金属的摩擦情形。伤口的表皮层及真皮层也有凝固坏死的现象及锯状撕扯伤,而在真皮层下方到皮下脂肪组织之间则有新近的出血现象,同时还有少量血管嗜中性白血球聚集,另外真皮层里也“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异物显微颗粒”,种种现象显示陈水扁腹部确实于最近受到枪伤。
枪击自导?李昌钰:无法回答
李昌钰重申,刑事鉴识工作主要在于“现场证据保全”、“搜寻物证”、“物证检视”、“找寻嫌犯”。他目前所做的仅止于这四项,至于枪击案行凶者的“犯案动机”,并不是他此行的调查方向。
现场有部分记者问道,枪击案是否可能为自导自演?,李昌钰则语带保留,表示无法回答。但他说,可以肯定的是,枪伤绝不是正副总统自己拿枪打的。
至于枪击案是不是专业人士所为,李昌钰希望过两天后再说。对此,刑事局长侯友宜也低调回应,表示还需再研判。
台湾刮起一阵“神探”旋风
李昌钰维持一贯的风度与幽默口吻,一再感谢工作团队的配合,并肯定台湾刑事局的工作与表现。不过,他也强调,他的工作虽然到此结束,但刑事局长侯友宜以及台湾检警小组的破案工作才正开始。他也会带着此行所搜集到的若干证物回去进行深入比对。
李昌钰一行人是于九日清晨抵达台湾,随即前往总统府为陈水扁验伤,不仅在刑事局检视相关物证,同时远赴台南奇美医院、金华路枪击案现场进行勘验。十日返回台北后,旋即为吕秀莲验伤,其余时间均投注在证物的化验、比对上。
李昌钰自己也笑称,这次来台四十八小时里,只睡了一个半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
记者会上,李昌钰博士不仅谈笑风生、神采奕奕,并不断为民众签名留念,丝毫不显疲态。稍后,他更应记者要求,大方送出身上各类随身物品,包括名片、纪念徽章等。“神探”不仅为台湾社会解疑释惑,也为台湾民众带来清新欢乐。
李昌钰等人在记者会结束后便驱车前往中正国际机场,搭机返美。
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