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黎世报说:"自选举之夜以来,没有发生导致不安定的动乱或无政府状态。这归功于台湾拥有一个持审视态度的公众社会,有受过优良教育的中产阶层,他们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自己不受限制的言论自由权利。
“另外,体系基础牢靠、工作有效并互相竞争的媒体企业使台湾成了堪称亚洲模范的透明社会。加上海岛居民生来俱有的实用主义特点,给政治脱轨留下的空间很少,不会危及社会秩序、日常工作和高于一切的挣钱活动。前几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台湾造成的损害没有对其邻国那样大,并非没有道理。”
文章认为,台湾虽然没有发生内乱,但是陈水扁面临巨大的挑战,首要的任务是弥合岛上各族群之间的裂痕:
“陈水扁近年来塑造台湾人格的活动造成了巨大的族群鸿沟,占少数的所谓外省人和占多数的本省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由于中国的统治者一直把台湾视为叛离的一个省,台湾在一个敌对强权的阴影下屈辱求生,所以陈水扁追求台湾自己人格和脱离中国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他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人们指责他出自选举策略的考虑,为了争取台湾本地人,不惜把外省人排除于外,甚至歧视外省人。现在,这批人对总统极不信任。陈水扁在大选胜利后提出的团结所有族群的目标,看来很难达到。”
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文章以统计数字表明了台湾人对本土的认同: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人数从1992年的26%降到目前的10%,而认为自己是纯台湾人的人数则从12年前的17%上升到今天的42%。文章接着写道:
“年轻的一代没有对大陆的回忆,感情上与中国渐行渐远,四十年代跟着国民党从大陆来到台湾的老一代已日益凋零。台北说,是北京自己加速了这样的变化。近二十年来,北京把针对台湾的巡航导弹数目从二十枚提高到五百枚。
“当台湾非典疫情达到高峰、台湾力争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员地位时,北京以一贯的做法、成功地进行了抵制。这样,台湾人把北京看作敌对的抵制者就不足为奇了。即使现在仍然谈保持关系平衡的‘现状’,实际上现状早已充满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