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惨淡,是多久的事情了?要追溯到去年6月,当局停止实施"国有股减持政策"之后,股市曾短暂回升,随即又迅速滑落;还应该追溯到前年6月,当局实施"国有股减持政策",股市一泻千里……两、三年里,升得少,跌得多,升时短,跌时长,总体而言,熊气奄奄。
曾经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自圆其说:美国股市下滑,中国股市受了"拖累";非典爆发,中国股市受了"重创";香港动荡,中国股市受了"影响";等等。各种理由都找遍了,直到找不到理由为止。
后来,非典过去了,美国股市回升了,香港股市回升了,甚至于,中国经济增长加速了,然而,中国股市却依然故我,持续低迷,继续缩水。
缩水到什么程度?截至今年7月底,沪深两地市值4148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308亿元,同比下降9.4%。其中流通市值为1342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638亿元,同比下降10.87%。7月,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6971.07万户,比6月的开户数锐减96.51万户,这是中国股市13年来第一次出现的开户数负增长。同月,股市成交额2304亿元,比6月份减少17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32亿元。另外,股东人数也缓慢下降,今年一季度全部A股股东人数平均下降1.45%。原因之一显然是,股市赚钱越来越难,部分投资者抽资离场。
近两年,股市月平均集资72.08亿元,与1999至2001两年月平均集资147.36亿元相比,整整下降了一半,创下4年来的新低。今年上半年,国内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大幅下降,其中股票融资比例下降2.3%,一年的融资额不及银行一个月的存款。有人惊呼:作为金融市场"两条腿"之一的中国证券市场,已惨遭边缘化。
中国股市的大滑坡,与宏观经济的走势似乎逆向而行,目前,房地产、汽车、钢材等行业十分火爆,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高达8.2%,甚至激发是否"过热"的争议。中国股市运行规律与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完全脱节,令许多人费解。许多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措施,却就是在实践中行不通,比如国有股减持,本来有可取之处,却无法施行;又比如加强监管,打击违规,本来可以起到健全股市的长远作用,然而,每当监管措施出台,股市便如洪水泛滥般奔泻,让你监管不成。有专家断言:中国股市染上了的"集体恐监症"。有人抱怨说,是那些"食利层"(炒家)在作怪,但以国营企业为主的中国股市,不可能对付不了区区"炒家"。
面对股市困境,有关方面并非没有设法,但所有姿态,看来都无济于事。比如,为了吸取"政策干扰"的教训,新的证监会班子采取"无为而治";券商于近期曾举行大型峰会,试图为股市升温造势,但其所谓"秋季攻势"却毫未激起任何回响,股市依然死寂一片;上交所推出"大宗交易制度",也丝毫"感动"不了股市......
问题究竟何在?股权结构分离导致上市公司畸形发展;《公司法》漏洞导致券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弄虚作假,严重缺乏诚信;政府和市场关系没有理顺,股民无法信任政府,抵触性情绪强烈;交易规则不合理导致流通不足......等等,总之,问题多如牛毛。
说到底,如果完整的、真正市场意义上的股票机制不建立,规则不健全,尤其对上市公司的筛选和管理不公开、不透明、不公正,中国股市的糜烂性局面,就不可能得到长远性的根治和解救。所以,中国股市问题,仍然是一个体制问题,法治与人治较量的问题。
(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