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烈力主武統台灣 反對溫家寶經濟統戰論(圖)

作者:袁紅冰 發表:2024-11-13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共《對臺經濟統戰方案》目標:逐步控制臺灣的銀行業和保險業,要不惜代價,操控臺灣的股市;要迅速開始並加強對臺灣能源、大型公共交通設施等戰略領域的投資……
中共《對臺經濟統戰方案》目標:要不惜代價,操控臺灣的股市;要迅速開始並加強對臺灣能源等戰略領域的投資……(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共將物質決定精神的哲學觀念,以及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社會上層建築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奉為「聖誡」。這就決定了,中共的諸種對臺統戰方案中,經濟統戰方案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二OO八年六月中共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由溫家寶對經濟統戰方案作出解釋說明。溫家寶明確講:「二O一二年解決臺灣問題,要循政治經濟雙管齊下,『經濟在前臺,政治在幕後』的原則進行。要通過推行經濟一體化方案,首先實現兩岸的經濟統一,為政治統一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只要實現了經濟統一,政治統一就順理成章,指日可待。」

溫家寶主張「經濟統一 各有所得」

溫家寶指出,國民黨重新執政給中共加速推行「經濟統一」的政策提供了政治條件;金融風暴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則為迅速實現兩岸的「經濟統一」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他特別就全球經濟危機對臺灣的影響作出分析:「正反相合,福禍相倚。世界經濟危機雖然已經給我國的經濟造成很大的衝擊,而且隨著危機的進一步惡化,對我國經濟會產生更大的壓力。但是,這次世界經濟危機也給我們解決臺灣問題帶來了難得的機遇。臺灣能源和礦產資源匱乏,島內市場狹小,空間有限,所以,能源和礦產資源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就是臺灣生存和發展的兩條生命線。目前這次源於西方世界的全球經濟危機,必然造成商品需求量的全球性萎縮,這對於主要靠出口型經濟才能生存的臺灣,是一個沈重的打擊。產品出口萎縮,又必將影響進口自然資源的能力,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臺灣東邊面對浩瀚的太平洋,西邊一百多公里就是大陸。對於臺灣,這正應了佛家的一句話,叫作『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在全球經濟危機的驚濤駭浪面前,只有依靠大陸,臺灣的經濟才能有出路。我們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市場,容納臺灣產品出口,就像大海容納河流一樣容易;我們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完全能滿足臺灣的需求。當然,臺灣想從大陸得到經濟發展的空間,就要同意和大陸實現經濟一體化。要用協議的方式確定兩岸經濟一體化的框架規則。經濟一體化的實質就是經濟統一。臺灣得到經濟實惠,我們實現統一的政治目標。這才叫雙贏互利,各有所得。對於二O一二年前率先實現兩岸的經濟統一,我充滿信心。雖然我們可能會為此付出一些經濟代價,但同完成統一大業,實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遺願相比,付出這些經濟代價是值得的。」

梁光烈反對溫家寶「經濟統戰」

梁光烈和薄熙來
梁光烈主張武統臺灣,圖為梁光烈和薄熙來。(圖片來源: 網絡視頻截圖)

中共國防部長梁光烈是軍中主張軍事解決臺灣問題的核心性人物。可能是基於對胡錦濤等人決策以統戰方式為主解決臺灣問題不滿,梁光烈在會議上很不禮貌地打斷溫家寶的話,質疑道:「當初臺灣成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主要是靠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對這個你怎麼解釋?你根據什麼說,這次臺灣的經濟非靠我們不可呢?」

針對梁光烈的質疑,溫家寶作出解釋說:「過去臺灣能自主創造經濟奇蹟首要的是精神原因。當時臺灣政治的自信還存在。政治的自信中又產生出一定的精神凝聚力,臺灣社會和臺灣人還能以這種精神凝聚力為依托保持自信心。在這種政治精神背景下,才產生了臺灣的經濟奇蹟。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臺灣不再有政治的自信,也失去精神凝聚力和自信心。國民黨連談三民主義的興趣都沒有了,陳水扁和民進黨也主要是把所謂臺獨理念當成拉選票的工具。整個臺灣社會藍綠分裂,族群分裂,喪失政治目標,思想混亂,人心離散,連許多政治人物、大資產者和社會名流都人人一本外國護照或者綠卡,隨時準備作鳥獸散。在這種情況下,在完全喪失自信心的情況下,臺灣已經沒有可能靠自己的力量渡過經濟危機,走出經濟困境。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這就叫精神反作用於物質,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綜上所述,中共經濟統戰的總體目標就是通過經濟一體化,形成兩岸經濟統一的事實,從而為中共利用政治統一的方式控制,進而扼殺臺灣的自由民主,創造經濟基礎。中共實行經濟一體化的方案主要表現為兩方面的內容,即市場一體化和金融一體化。市場一體化的主要協議表述方式,就是《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金融一體化的標誌性的協議表述,就是以《金融管理合作備忘錄》(MOU)為起點的一系列協議。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共《對臺經濟統戰方案》規定,在市場一體化方面,務必達到下列要求:大陸市場要成為臺灣的主要工農業產品的出口市場,其中出口到大陸的農產品,要盡快達到臺灣農產品出口總額的百分之九十;大陸要成為臺灣能源等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資源的主要來源地,為盡快實現這一目標,可以採取降低價格等有效措施;要確保二O一二年之前每年赴臺的大陸遊客接近五十萬,如果有必要,還可以適當增加,以實現大陸遊客成為臺灣旅遊業的最主要收入來源的狀態。

根據中共《對臺經濟統戰方案》的要求,金融一體化要實現下列目標:要逐步控制臺灣的銀行業和保險業,要不惜代價,操控臺灣的股市;要迅速開始並加強對臺灣能源、大型公共交通設施等戰略領域的投資,盡快形成大陸和臺灣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金融和投資關係。上述《方案》中還特別提出,實現金融一體化過程中,為達到既定目標,可以採用各種靈活的方式;要特別注意對已在大陸投資的臺商的運用。必要時可以「借雞生蛋,借池養魚」,即與在大陸有重大經濟利益的臺商達成秘密協議,由中共出錢,借臺商之名,對臺灣的銀行、保險等金融企業,以及能源、重要公共交通企業進行投資,從而突破臺灣對上述領域中外來投資比例的限制,實際實現中共資金對這些臺灣戰略經濟領域的控制權。

不惜經濟代價?

二OO八年六月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李克強也曾就兩岸市場一體化和金融一體化作過解釋性發言,他說:「實現市場一體化和金融一體化,也就實現了兩岸經濟上的統一。當然,為此我們要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比如,接納臺灣的出口產品,會對我們的一些產業產生衝擊;為吸引臺灣把大陸作為它進口戰略性自然資源的主要選擇,我們需要用比國際平均價格低一些的價格向臺灣出售自然資源。再比如,為突破臺灣設置的投資屏障,控股臺灣的銀行、保險和其他戰略性的經濟體,我們不得不借諸一批臺商作我們的代理,對這些臺商我們當然要支付比較豐厚的報酬;要操控臺灣的股市,使其基本按照我們的意願升降,也需要一定的資金付出。但是,所有這些經濟代價都是值得的,都會得到政治的回報。正像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在臺灣問題上首先要算政治帳。二O一二年解決臺灣問題是我們當前的政治戰略的首要任務,這個任務關係到在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戰勝資本主義的重大問題……雖然我們不得不付出一些經濟代價,可只要實現了市場一體化和經濟一體化,我們就立刻在兩岸關係上取得了具有決定性的戰略主動權:臺灣的出口市場由我們控制,臺灣必須進口的戰略資源在我們手中,臺灣的銀行、保險和戰略性經濟行業由我們控股,我們有能力操控臺灣股市,甚至有能力決定臺灣旅遊業的興衰。在控制臺灣的經濟命脈之後,我們的政治意志,就決定了臺灣的政治意志;臺灣問題按照我們的政治意志解決,就是歷史的必然。有同志擔心,這樣付出的經濟代價會不會太大。事實上,主要用統一戰線這個法寶解決臺灣問題,無論需要付出多大經濟代價,都比以武力為主必須付出的代價低得多。而且在經濟利益上對臺灣較大幅度傾斜也是有時效的,二O一二年,完成政治解決臺灣問題的大戰略之後,臺灣就主要還是要靠自己來發展。」

傍中共大款?未來堪憂

從溫家寶到李克強所表達的政治意圖,是中共對臺灣的經濟活動追求的真正目標,即中共經濟活動的價值歸宿不在於經濟,而在於政治。臺灣如果把自己的經濟前途主要寄托於大陸,就等於把自己命運的韁繩交給中共掌握。當前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根本上源於人類過度消費的生活哲學中產生的虛擬數字經濟;這是整個人類為自己的生活哲學的錯誤而不得不承受的艱難。連美國,這個世界最強大的經濟體內的人群都必須承受,臺灣又怎麼可能迴避艱難?事實上,也只有那些通過智慧的反思和自己不懈的努力,戰勝了艱難,戰勝了經濟危機的族群和國家,才會贏得屬於自己的未來。可是,目光短淺而又缺乏智慧的馬英九政府,正在向臺灣人灌輸一種完全機會主義的思維,似乎只要傍上中共這個大款,臺灣就可以僥倖躲過這次全人類都正在經受的經濟艱難。在這種思維指導下,馬英九為實現中共兩岸經濟一體化的設想而鞍前馬後,並竭盡所能,幫助中共把市場一體化和金融一體化這兩條經濟絞索套在臺灣的命運之上。歷史將證明,當中共的政治鐵手拉緊這兩根經濟絞索時,被絞殺的將是臺灣的自由、民主、人權和自由人的尊嚴。

摘自袁红冰先生著作《臺灣大劫難》



来源:《臺灣大劫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