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寵與文徵明、祝允明並稱「吳中三家」,後世公推為文徵明後第一人。圖為王寵摹《東方朔像贊》。
王寵(1494~1533年),字履仁,後字履吉,號雅宜山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工書法和山水畫。與文徵明、祝允明並稱「吳中三家」,後世公推為文徵明後第一人。著有《雅宜山人集》。
仕途失意寄情山水 詩書名滿吳門
王寵天資聰穎,喜讀書。與兄王守自幼一起學習,飲食起居亦形影不離。其閱讀廣泛,尤好經學,手寫經書,十分勤奮。兄弟二人於正德初年(1506年)選隸學官,補校官弟子員。其後奉提學黃如金之教,師從蔡羽習舉子業,共三年。
王守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考中鄉試,7年後中進士,仕途顯貴。然王寵考運不佳,自正德五年(1510年)參加鄉試起,共參加8次科舉,都名落孫山,只成為國子監的太學生,世稱「王貢士」、「王太學」。
多才多藝的王寵,仕途失意,遂寄情於湖光山色中。「合醺賦詩,倚席而歌」,全力鑽研詩、書、畫藝術領域。並和當時蘇州地區的著名書法家文徵明、唐寅等人交往,切磋藝事,在詩文、篆刻、書法、山水畫各方面都很成就,又以書法最專精。不幸的是王寵40歲即卒,一生雖平淡而短暫,但是其詩書名滿吳門,在書畫上很有成就,當時在蘇州就和文徵明齊名。
極具才氣書法精妙 受文徵明賞識
王寵學書「始摹永興(虞世南)、大令(王獻之)」,早年也和哥哥王守一起隨名家蔡羽學書法三年。蔡羽,吳縣洞庭西山人,字九逵,號林屋山人,擅行、楷書,當時書法與文徵明齊名,王寵拜其門下,因此和文徵明、陳淳、文嘉(文徵明次子)等名士來往密切。
王寵極具才氣,文徵明長其25歲,為獎掖後進,折輩與其相交,亦師亦友。王寵周圍書法名家雲集,又與唐寅結為兒女親家,其書法聲望日隆,成為明代中葉「吳門書派」的主將。
王寵博學多才,諸體皆擅,以行、草書和小楷最精妙。圖為王寵摹《東方朔像贊》。
王寵楷書端莊古雅,拙中帶巧。圖為王寵摹《東方朔像贊》。(以上圖片來源皆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王寵博學多才,諸體皆擅,以行、草書和小楷最精妙。楷書初摹虞世南、智永,書風端莊古雅,秀媚瀟灑,拙中帶巧。行書初學王獻之,行、草書筆觸沉著,運筆較慢,有別於明代放浪不羈的風格。小楷取法鍾繇,用筆圓轉,古樸淳厚,結構上竭力避免筆畫產生交疊,有空靈之趣味。明代書論家王世貞在《三吳楷法十冊》表示,王寵所書小楷〈琴操〉:「兼正行體,意態古雅,風韻遒逸,所謂大巧若拙,書家之上乘也。」
代表作品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辛巳書事詩冊〉、〈李白古風詩卷〉、〈石湖八絕句卷〉和小楷〈游包山集〉等。
王寵曾游昆陵包山,書遊詩若干,集為《包山集》。嘉靖五年(1526年)冬,王寵過鴻溪,宿友人補菴居士處,補菴居士向其索書。隔年,王寵將8年前游包山時所作的遊詩22首,以小楷抄錄後寄給居士。其後,文嘉在居士處見到這卷小楷,稱譽為「天才妙絕」。宋代大書法家蘇軾曾言:「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而〈游包山集〉之結體正是「寬綽而有餘」,後世公認為是其小楷代表作。
人品高曠潛心詩書 書風疏淡空靈
王寵人品高曠,書法神韻超逸。字勢開闊,無狂怪之病,筆下的點畫、結體均有來處。其書法作品所透露出的空靈、舒朗、潔淨,不染塵俗之氣的清純,源自於屢次應試不第的際遇,進而沉湎於書畫和山水之中。他選擇隱居,潛心詩書的平淡生活,20年讀書於石湖之上,講業楞伽於山中。
在中國書法史上,學王羲之傑出的書家在米芾、趙孟頫外,就數王寵和王鐸。米得王之迅疾,趙得王的端正,王寵得王之蕭散,王鐸則得王之雄厚。尤以王寵氣韻最佳。
王寵品行高潔,鑄就其書法的疏淡風格。可惜英年早逝,未能留下更多作品,取得更大的成就。王世貞在為其寫的《像贊》中稱其「善為雅言,不及猥鄙」,「且不以所學尚人,故人樂親附之」。文徵明為王寵寫的《墓誌》中亦稱頌他「君高朗明潔,砥節而履方,一切時世聲利之事,有所不屑。其志之所存,必有出於言語文字之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