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機密疑外洩 超3萬人喪命 前軍官憶當時慘況(圖)

發表:2024-05-30 02: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8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六四 周年
近日傳出中國機密文件疑似洩露,內容披露1989年北京「六四」事件時有超過3萬人死亡。(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近日傳出中國機密文件疑似洩露,內容披露1989年北京六四」事件時有超過3萬人死亡。針對當時情況,曾實際參與「六四」鎮壓的前中共軍官李曉明也出面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引發外界關注。

傳「六四」學生死近1.1萬 前軍官憶當時慘況

1989年「六四」屠殺已過去35年,人們一直在猜測,那場血腥鎮壓到底死傷了多少人。據目前官方說法,「六四」事件的死亡人數為400多人,而相關人士則估計約5000多人。

但據海外網路社交X平臺「德潤傳媒」5月29日的消息,中共戒嚴部隊文件流出,指出當時「六四」事件有超過3萬人死亡。內部文件表明具體的死亡人數為31,978人。當中涵蓋學生10974人、普通民衆7992人,無法確認身份者11865人。軍隊亦有人員傷亡。

若依地點作為區分,當時死者散佈於附近各地區,包括大會堂一側(人體堆積)3569人、紀念碑南側(人體堆積)2544人、紀念碑北側(人體堆積)4633人、長安街(人體堆積)9531人、萬壽路地區39人、北京大學17人、清華大學23人、北京飯店外21人、燕京飯店外27人,金水橋289人,民族飯店外57人、前門大街53人,西單至新華們389人,崇文門地區29人,頤和園12人、建國門外19人、二環建國門至朝陽門33人等,情況非常慘烈,即使逃至住宅區或辦公室的人也絲毫不放過。

 

 

對此,今年55歲、時任中共軍方116師高炮團1營2連中尉雷達站長的李曉明,也出面分享了自己參與「六四」鎮壓的所見所聞。據悉,當時作為戒嚴部隊低階軍官的李曉明,被命令跟隨部隊前往天安門進行鎮壓。不過,他也坦言,若當時並無軍人身份,也可能上街遊行抗議。

李曉明回憶道,前往鎮壓的過程中不斷遭遇民眾包圍,而隨著時間推移,當天傍晚陸續傳出開槍殺人的情況,周遭居民則大聲呼喊著「法西斯」、「劊子手」等口號。衝突事件愈加激烈,軍隊肆無忌憚的持續開火,民眾四處逃竄。而駛進天安門的坦克更開始發射砲彈,直至晚間7、8點軍隊才逐漸撤離。

對於當時的情況,李曉明坦言非常愧疚,也認知到生命的可貴。不過,現今中共政府已封鎖一切消息,相關人士也陸續遭到逮捕或監禁。迄今,留存的歷史資料非常稀少,難以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据《風傳媒》報導,李曉明1983年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1987年分發入伍,2年後成為被召集進北京執行戒嚴令的一員,他當時把每天的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在1990年代中國全境對六四敏感的肅殺氛圍下,仍想著有朝一日要到民主國家,為蒙冤的同胞平反。2002年,他如願全家移民澳洲。

2019年李曉明首度到台灣並表示,兩岸是不同政體之間的對抗,「我認為中國與台灣是兩個不同的國家,雖然有共同的文化與語言,但兩邊的政治體制、價值觀截然不同,台灣的民主自由已經根深蒂固」。「想解決一切兩岸問題,要做出改變的不是台灣,而是中國一定要實現民主化。只有在中國和台灣一樣重視民主人權的前提下,才有機會談和平統一。也只有中國民主化了,六四以及多年來的中國人權問題才會獲得改善」。

江澤民生前揹負六四血債 坐立難安

事實上,2017年初,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解密文件中也曾披露,「六四」事件中共曾部署30萬軍人,在北京城內外戒嚴把守,且準備清場行動。

2014年香港《壹週刊》報導,在翻查當年美國白宮的機密檔案中發現,華府曾透過中方戒嚴部隊線人獲悉中南海內部文件,評估「六四」死傷民眾多達4萬人,當中超過1萬人被屠殺。

據悉,當年時任中共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將天安門廣場學生示威活動,定性為動亂並簽署戒嚴令。而江澤民在全國率先以電報形式表態,堅決支持中共鎮壓學生。

江澤民上位後,關於「六四」相關言論全部遭到屏蔽與戒嚴。2002年江澤民卸去中共總書記和國家主席時,又給政治局常委定下幾條規矩,其中一條就是不許給「六四」翻案。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