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會改革」為何引民憤?四大爭議一次釐清(圖)

發表:2024-05-27 18: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台灣立法院外5月24日從白天到黑夜都有大批民眾聚集,共同抗議審查中的國會職權相關修法過於草率。
台灣立法院外,5月24日從白天到黑夜都有大批民眾聚集,共同抗議審查中的國會職權相關修法缺乏討論。(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4年5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臺灣藍白兩黨合作強推的「國會改革」法案,在民進黨及民眾的強烈憤慨與抗議聲中,完成了大多數法條的「二讀」,其餘14個條文將於本月28日續審。然而立法院外,民眾的反對聲浪正在不斷高漲。

美國之音26日發文,梳理了引發臺灣社會震盪的四大爭議要點:

一,藐視國會罪,引發立院無限擴權恐將帶來嚴重後果的質疑。

相關法條規定:包括總統在內的被質詢者,不得任意缺席、拒答或拒絕向立法院提供相關數據資料(國防、外交等機密敏感事項除外),而且答詢時不能對立委「反質詢」,否則可被視為「藐視國會」,最高可處20萬元(新台幣下同)的罰款。

國民黨黨團更提出《刑法》的藐視國會罪相關法條,將明訂對隱匿或虛偽陳述的被質詢人送交司法偵查,最高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臺中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理事長瀋有忠對此表示:該法條引發不小的爭議。例如,答詢資料準備不齊全也可能觸法,恐導致未來官員赴立法院備詢前,得準備海量資料和堆積如山的數據,否則「可能漏送了一頁,你就是藐視國會」,反而會造成議事被癱瘓。

二,要求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且「即問即答」,恐釀憲政危機。

新法規定,總統須於每年2月向立院送交國情報告書,並於3月1日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且必須接受立委的質詢「即問即答」。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黃丞儀指出,該法條讓立法院實質上凌駕於《憲法》的規定之上,恐會破壞臺灣在1997年修憲時創設的「雙元民主制」,即權力分立體制。此外,在極端的政爭情境下,若總統的「即問即答」無法讓立法委員滿意,會不會也被扣上「藐視國會」的帽子?

三,立院擴增調查權,恐干預民企經營

依據新法案,立法院可以設立調查委員會、項目小組,對相關議案行使調查、調閱權,而政府機關、部隊、法人、團體或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必須配合出席聽證會、提交相關數據,否則亦將面臨罰款。外界爭論的關鍵點是:立法委員取得這項權力之後如何執行?如何保障出席聽證人員的正當權益?

臺灣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林志潔表示,立法院在缺乏「立法委員行為法」等自律與規範利益衝突的架構情形下,貿然通過調查權,還可處罰公務員,侵害了原本獨立的監察權。新法把「國會調查」之手伸向民間私部門,更僭越了《憲法》賦予立法院的主要許可權。

「我們創設立法院是希望你能好好地監督行政,不是變成一個『特偵組』來偵查人民,尤其是你自律規範、利益衝突的要件這麼的弱,卻可以要求企業和私人團體去交出帳冊、稅務資料,這些都是讓人感到不寒而慄。」林志潔說。

林志潔進一步指出,最令人憂心的是在野陣營「會否跟中國政府裡應外合」。如果可以不經過正當程序,就通過亂七八糟的法案,「未來當然也有可能會通過傷害臺灣社會,或影響臺灣國家安全的草案」。

四,改革法案的審查過程涉嫌「黑箱操作」,立院被批「人大化」。

在5月17日國民黨推出新法案的議程中,立法院長韓國瑜違背使用表決器表決的一貫做法,當場決定舉手錶決,被指違反程序正義,形同逼臺灣民主倒退,讓立院「人大化」。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對BBC中文表示,這次爭議的關鍵,主要不是國會改革問題,而是黑箱作業、缺少討論、有失程序正當性的問題,另外是國會多數是否藉國會改革之名濫權。他質疑,「在民主體系下,行政、立法本來就有互相牽制的自然張力,問題是國民黨是否能夠及願意扮演忠實的反對角色,還是會利用權力來把持政府正常運作。」

中華民國總統、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表示,呼籲國民黨「尊重少數」,審慎思考相關法案對現行憲政體系所造成的影響。他說遵守程序正義的實質、理性討論,是民主法治國家國會的原則,也是各黨可以達成共識的關鍵,缺乏程序和實質討論,會讓法條難以凝聚各方共識,容易產生疏漏,甚至可能影響現行憲政與權力分立的運作。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國會改革是朝野各黨數十年來的共同主張,他希望民進黨「別想再以少數輾壓多數,以街頭壓制國會」,稱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他又批評民進黨不應以「抹紅」方式對待在野黨,應把國家利益放在政黨利益之上。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稱,國會改革法案的內容都是過去民進黨的主張,他呼籲執政黨不可以用傲慢態度背棄過去的理想。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