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出血只是小事?或暗藏心血管風險(圖)

作者:曾嶔元 發表:2024-04-19 13: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們的口腔和喉嚨內,大約有900種細菌共同組成了所謂的口腔菌叢
我們的口腔和喉嚨內,大約有900種細菌共同組成了所謂的口腔菌叢。(圖片來源:Pixabay)

你知道我們身上的細菌數量竟然比自己的細胞還多嗎?這些微小的生物在我們身體的每個角落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其中,口腔、鼻腔、胃腸道、生殖泌尿系統和皮膚是他們的主要聚集地,這些地方總共棲息著500至1,000種不同的細菌。特別是在我們的口腔和喉嚨,就有大約900種細菌共同組成了所謂的口腔菌叢。在《精準醫學:早期預防癌症,破解基因迷思對症下藥》一書中,元鼎診所的院長曾嶔元向我們揭示了這些細菌是如何在牙齒牙齦、舌頭和喉嚨等地方,通過黏附在牙齒表面形成的菌斑生物膜生存和繁衍的。

隱藏的細菌樂園,牙縫秘境揭秘

在口腔的隱蔽處,如牙周小袋,容易積聚菌斑和殘渣,孕育大量細菌。牙齦縫隙等部位未被唾液清洗,而喉嚨和舌頭的上皮細胞則不斷更新,導致口腔內的菌叢組成各不相同。主要的細菌類型包括鏈球菌、奈瑟菌、梭桿菌、普氏菌及其他厭氧菌。這些細菌中的益生菌能分解營養物質,幫助人體吸收,並參與合成腎上腺素、皮質醇、血清素、γ-氨基丁酸等,維持荷爾蒙平衡。特別地,帕金森氏症患者口腔和腸道中的普氏菌量減少,這可能解釋了他們腦中多巴胺含量不足的情況。

口腔微生物的雙面刃,健康與疾病間的微妙平衡

相反地,口腔内也孕育了對健康有益的細菌,也存在著許多有害細菌,如引發牙齦疾病的具核梭桿菌、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牙齦紫質單孢菌、導致蛀牙的變種鏈球菌、單純疱疹病毒和白色念珠菌等。這些有害微生物的存在,使得口腔衛生不佳的人面臨更高的牙齦疾病風險。牙齦炎和牙周病分別是由菌斑引起的牙齦發炎和一種致病菌引發的慢性發炎,後者可能導致牙齒鬆動乃至脫落。美國疾管局統計顯示,約有47%的成人患有牙周病,而在65歲以上人群中,這一比例上升至70%。近年研究更發現,口腔細菌不僅能引起阿茲海默症,還與多種身體疾病相關聯。

牙齦細菌影響心血管,口腔衛生連接全身健康

2005年的一項研究通過對豬進行牙齦紫質單孢菌感染的實驗發現,即使不伴隨高膽固醇血症,反覆發生的菌血症也能引起冠狀動脈和主動脈的粥狀硬化。這提示牙周病細菌可能存在於動脈粥樣斑塊中,促進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美國牙周病學會也確認,患有牙周病的人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兩倍。進一步的研究顯示,牙周炎相關細菌進入血液後會提高C反應蛋白水平,這是血管發炎的指標。2014年在老鼠上的實驗發現,口腔感染牙齦紫質單孢菌會導致腸道菌叢改變,這些變化會促進腸漏現象和全身性發炎。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患牙周病的概率特別高,尤其是在ACPA-陽性的患者中。

護牙勝過治牙,健康從口腔衛生開始

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保持口腔衛生對健康來說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避免牙周病。減少口腔中細菌的生長是一項關鍵的保健措施。已知促進口腔細菌生長的因素包括吸煙、用藥、基因因素、飲食類型、青春期和懷孕等。如果患有牙齦炎,積極治療也非常重要,因為未經治療的牙齦炎會在牙齒和牙齦之間形成充滿細菌的牙齦下小袋,這種情況下,細菌幾乎不可能完全清除。考慮到大約一半的成年人都曾經經歷過牙齦炎,這一點尤其重要。

口腔細菌連結大腸癌,科研揭示健康警訊

在2011年,三組科學家的研究揭示了一項令人震驚的發現:口腔細菌「具核梭桿菌」竟與大腸癌有關。他們比較了健康大腸組織與大腸直腸癌樣本中的腸道菌群,結果發現大腸癌樣本普遍存在大量的具核梭桿菌基因。進一步的研究於2014年揭露,這些細菌不僅生存在大腸癌細胞周圍,而且在癌症轉移到肝臟時,這類細菌也會被發現在轉移的癌細胞中。這意味著,如果原始的大腸癌細胞中存在具核梭桿菌,那麼轉移到肝臟的癌細胞也會帶有這種細菌。

口腔細菌遇上大腸癌,結果會怎樣?

科學家進行了一項實驗來探討口腔細菌「具核梭桿菌」與大腸癌之間的關聯。他們將感染此細菌的大腸癌組織移植到老鼠身上,經過多次轉移後,這種細菌仍然存在於癌組織中,顯示出其與癌細胞間密切的聯繫。有趣的是,當使用能殺死具核梭桿菌的藥物「甲硝唑」治療時,腫瘤的生長速度明顯減緩,而使用無法殺死這種細菌的紅霉素則無此效果。這表明具核梭桿菌可能為大腸癌提供了某種必要條件。此外,伴隨這種細菌的大腸癌顯示出更高頻率的特定基因變異,進一步強調了其在大腸癌發展中的重要角色。

舌苔變色可能暗示的口腔微生物失衡

口腔細菌的主要棲息地位於舌苔上,這一區域由多層細菌和霉菌構成,其顏色通常為白色,但有時會變為黃色或甚至黑色,這些顏色的變化主要由不同種類的細菌引起。舌苔的顏色和質地的變化,不僅是口腔健康的指標,也與口臭和口腔異味有密切關聯。值得注意的是,口腔中的細菌生態系統應該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過度使用抗生素或漱口水可能破壞這種平衡,導致特定細菌過度增長。例如,2018年9月,一位密蘇里州的醫師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中報告了一個案例,一位中年女性在經歷車禍後使用抗生素治療,不久舌頭上就出現了黑色舌苔。停止使用抗生素並進行適當的口腔清潔後,她的狀況得到了改善。這強調了維持口腔衛生和謹慎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本文節錄:時報出版的《精準醫學:早期預防癌症,破解基因迷思對症下藥》一書)



責任編輯:初新 来源:時報出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