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圖片來源:HKDJY)
【看中國2024年1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過去幾十年香港經濟發展蓬勃,政府和地產商關係良好,有錢一起賺。不過目前時勢不同了,政府儲備就來乾塘,發展商又不肯作出「貢獻」。昔日「以利相交」的「同盟」如今「利盡則散」。不僅如此,地產界似乎對政府十分之不滿。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發文警告: 政府最終要吃大虧!
今年政府和地產商「破局」的新聞接二連三傳出,比如今年內六幅地皮流標,堪稱「史上最多」。原先2023/24財政年度的賣地收入目標約為850億元,現僅售出兩幅,進賬71億港元,遠差過預期。
本月3日,港府與地產商磋商破局,多間地產商未有接納北部都會區6幅地皮的補地價建議,地皮由地政總署收回。據指涉及地皮每方呎樓面補地價約2,600元,唯發展商仍拒絕「埋單」。
施永青回應指,發展商對後市看法與港府不同。他對政府喊話:你不可以逼人家買啊!如果政府沒有相關政策出台,最終要在地價上讓步。他語帶警告地說:過多半年、一年再看看,究竟是政府讓步,還是發展商讓步?
4日,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公佈,今季不會推出住宅及商業用地,只推出一塊位於元朗創新園的工業地。她解釋,政府並非對樓市沒有信心,而是考慮到「如果推地後反應不佳,市場會有另一種解讀,變相對整個市場都不是好事。」
時隔4日,施永青在專欄中解讀甯漢豪言論,直言政府無視事實,「不接受香港樓市已經基本轉勢——由牛轉熊的看法」,因此強調並沒有對樓市失去信心。之所以這樣做,施永青認為,政府擔心市場會對政府的行為另有解讀,不利於政府要「說好香港故事」的大方向。
他拆解政府思維,指在政府心目中,香港的經濟正在逐步改善,步伐雖然慢了一點,但逐步向好的方向發展。政府會認為近期賣地反應不佳只是一時的,暫停賣地一個季度之後,發展商就會重投市場,儲備「麵粉」,供造「麵包」的需要。因此,市場可不要寄望,政府在重開土地市場時會賤賣土地。
他進一步拆解,指政府希望以自己的信心,帶動發展商對樓市的信心;再由發展商的積極投地,帶動市民對樓市的信心。否則,若果樓市真的由牛轉熊,就無可避免會影響實體經濟。這是政府最不想看到的景象。
事實上,地產界對政府暫停賣地沒有微言,施永青解釋,因為現時發展商手上仍有大量「貨尾」可維持供應,推地慢一些,可讓發展商先清理一下庫存。再者,新盤滯銷亦妨礙了發展商的資金回籠的速度;資金回籠慢,自然影響投地。所以,政府暫停推地,發展商基本不會介意。他們介意的是對政府的填海計劃。「因為地造出來之後總要賣;不大賣、快賣就收不回填海的成本。這將對發展商的資金造成龐大壓力,並壓垮樓市。所以他們希望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三思。」
施永青批評說,「很可惜,近年特區政府似乎十分執着,極想維護自己『一貫正確』的形象;而這種執着已嚴重到妨礙政府接收市場訊息的能力。發展下去,會損害政府實事求是的能力,最終是要吃大虧的。」
有評論表示,地產商和政府的關係是「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如今大陸和香港政府都面臨財困,試圖以權勢來威脅地產商拿錢買地補貼庫房,一向「利」字當頭的地產商見無利可圖當然打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