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為什麼要「東進亞太」 又將如何影響中國(圖)

作者:斯洋 發表:2023-07-14 03: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北約
2023年7月12日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的北約峰會(圖片來源: ID:1526471013 Getty Images圖Paul Ellis - Pool/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7月14日訊】華盛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結束了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為期兩天的峰會。峰會發布公報重申中國對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構成系統性挑戰。公報同時表示,將加強與亞太夥伴的對話與合作。中國對公報反應激烈,駁斥北約公報「充斥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並表示中國堅決反對北約「東進亞太」。那麼,北約究竟為什麼轉向亞太地區?北約對中國到底有哪些擔憂?北約與亞太夥伴的合作又將如何影響中國?

北約在亞太地區的利益—跨大西洋與印太密切相連

北約峰會公報是這樣闡述北約在亞太地區的利益的。公報說:「印度-太平洋地區對北約非常重要,因為該地區的事態發展可能直接影響歐洲-大西洋的安全。」

公報說,北約將繼續與亞太地區的夥伴—澳大利亞、日本、紐西蘭和韓國,繼續加強對話和合作。「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對話與合作,應對我們共同的安全挑戰,包括網路防禦、技術和混合領域的挑戰,並以維護國際法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共同承諾為基礎。」

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又被稱為「亞太四國」(IP4)。這也是四國領導人連續第二年被邀請參加北約峰會。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7月10日在《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撰文說,他之所以邀請「亞太四國」領導人參加峰會是因為,「北約雖然是歐洲和北美的地區性聯盟,但面臨全球挑戰」。「我們必須對我們面臨的安全風險有共識,並共同努力增強我們的社會、經濟和民主的韌性。」

除了邀請領導人參加北約峰會外,2020年以來,亞太四國的外長一直與北約國家的外長們進行對話,雙方的國防部長也參加過對話。

北約認為,這樣的對話確保北約及其夥伴能夠增強對跨大西洋和印太地區安全發展態勢的相互感知,包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全球力量平衡的轉變和中國的崛起,以及朝鮮半島安全局勢等。

另外,印太地區的合作夥伴還為北約關於網路防禦、氣候變化的安全影響、海上安全和軍備控制等共同安全挑戰的政策討論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跨大西洋和亞太安全保障密不可分也越來越成為一種共識。在維爾紐斯峰會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和韓國總統尹錫悅都提到跨大西洋和印太安全密不可分。事實上,岸田文雄應該是第一個將跨大西洋和印太安全聯繫在一起的領導人。2022年2月,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岸田率先提出「今日烏克蘭就是明日東亞」。

澳大利亞前總理、澳大利亞現任駐美大使陸克文(Kevin Rudd)星期一在華盛頓智庫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舉辦的一場有關北約與「亞太四國」夥伴關係的研討會上說,歐洲對亞太地區多年以來的關注源於印太地區經濟的重要性,而現在,歐洲又看到了亞太地區的一系列安全挑戰直接或是間接影響歐洲。

他說,全球面臨的一個新的現實是,無論是在網路還是太空,這樣的威脅越來越「無縫銜接」(seamless),並不能以單純的地域範疇來隔開。他還說,就算是從地理範疇上來說,跨大西洋和亞太地區的威脅也是相互關聯的。

「全球貿易的相當大的一部分經由南中國海到達日本、韓國等東北亞主要經濟體的事實表明,這不僅僅是周邊國家的擔憂,而是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

北約對中國的擔憂越來越具體

對北約來說,中國就是北約必須面對的全球挑戰的一部分。維爾紐斯北約峰會的公報有90段,其中5段是關於中國的。公報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公開的野心和強制性政策挑戰了我們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不過,這並不是第一次北約這樣描述中國。2022年,北約在其指導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新戰略概念」中首次提及北京對「北約的安全、利益和價值觀」構成挑戰。

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負責歐洲、北約和北美安全和防務研究執行主任克里斯汀.貝齊納(Kristine Berzina)認為,與去年相比,今年公報對來自中國的威脅表述的更為具體。

「(公報)談到了很多細節,這似乎表明北約內部對中國的潛在威脅進行了更認真的評估。這不一定是中國與在太平洋地區的所作所為有關,而是在北約內部的動作。這非常重要。」

公報說,中國採用廣泛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工具來擴大其全球影響力和投射力量,同時對其戰略、意圖和軍事建設保持不透明。中國的惡意混合和網路行動及其對抗性言論和虛假信息針對盟國並損害聯盟的安全。中國尋求控制關鍵技術和工業部門、關鍵基礎設施以及戰略材料和供應鏈。它利用經濟槓桿製造戰略依賴,增強影響力。它致力於顛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包括太空、網路和海洋領域。

公報說,中俄兩國不斷深化的戰略夥伴關係,認為這種關係是在「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且與北約的價值觀和利益背道而馳。北約公報還對中國「秘密擴大核武庫並使其多樣化」進行了批評。

貝齊納認為,北約提供這些額外的細節確實是為了清晰起見,不希望自己的意圖被誤解。她還說,北約對中國在俄羅斯問題上的批評,也沒有對伊朗和白俄羅斯那樣嚴厲。在公報中,北約表示,「仍然願意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包括建立互惠的透明度」。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多次強調,北約並不把中國視為「敵手」。

不過,北約的言辭還是遭到了中國的強烈反應。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稱北約公報「充斥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北約作為冷戰產物,在歷史上劣跡斑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表示,北約在「搞亂了歐洲」後,「又企圖搞亂亞太和世界。」他之前還曾表示,亞洲不是北大西洋地理範疇,也不需要建立所謂「亞太版北約」。

並非「亞太版北約」

但北約並不打算邀請亞洲國家入盟。美國駐北約大使朱麗安.史密斯(Julianne Smith)星期三在立陶宛北約峰會期間對美國之音說:「我們不會增加來自印太地區的成員國。」

她說:「我們正在打破美國的大西洋盟國和美國的太平洋盟國之間的障礙,以應對網路安全、新興與顛覆性的技術、海上安全等共同挑戰。在一系列問題上,我們可以相互學習,而無需將印太地區的任何國家正式納入聯盟。」

今年5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廣島主持七國集團(G7)峰會時強調,日本沒有成為北約成員國的計畫。

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貝齊納認為,北約與亞太國家現階段的合作並非以中國在亞太的所作所為為目標。

「以現在的方式來看,本質是反擊中國在這些國家的內部採取的任何行動。所以,這並不是北約要去針對中國,也不是北約以這樣的方式定位自己,與中國競爭,而是北約如何讓印太國家與北約國家共同發展。許多領域正在迅速發展……我們都需要想出更好地解決辦法。我們如何看待這些新興的和顛覆性技術,我們如何管理它們?我們如何解決理解混合威脅和發展的門檻,以及我們如何更好地解決網路防禦問題。這些事情都是關於加強社會內部的保護,防止任何不良行為者的侵害。」

她說,除非中國將自己變成這些威脅中的一種,否則,中國不會遭遇北約和亞太四國新能力的抵抗。

在本次峰會中,日韓分別和北約簽署「個別針對性夥伴關係計畫」(The Individually Tailored Partnership Program,簡稱ITPP),替代並將雙方原有的「個別夥伴合作計畫」提升到新高度。北約與日本的合作涉及網路防衛應對、太空安全保障等16個領域,而韓國與北約的的合作涵蓋防止核擴散和網路安全等11個領域。另外,作為北約「深受重視的北約夥伴」(deeply valued NATO partner)和「高度重視的北約夥伴」(highly valued partner of NATO)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也將進一步加強與北約在網路安全、新技術以及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

臺灣、東京聯絡處以及北約內部分歧

北約在公報中並未提及被中國視為核心利益的臺灣,不過,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7月12日的記者會上提到中國「威脅臺灣」。

實際上,分析人士擔心臺灣問題有可能造成北約內部的巨大分歧。美利堅大學跨大西洋政策中心共同主任加瑞特.馬丁(Garret Marti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一旦臺灣海峽發生衝突,亞太國家將如何與北約協調,這應該是需要被問到的核心問題。

「美國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期望歐洲人的政治和經濟支持?這是至關重要的。我的意思是,我們看到了對俄羅斯廣泛使用經濟制裁。你知道,我們在談更多的制裁,更多輪非常重要的制裁。問題是考慮(歐洲與中國)更大程度的接觸和相互依存,歐洲人是否也願意效仿,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他說,由於烏克蘭戰爭和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北約國家內部對中國的挑戰有越來越多的認識,也意識到不能繼續忽視中國的挑戰,但是北約對如何執行這樣的政策有分歧。

本次北約峰會的東道主立陶宛在峰會召開前夕公布了一份印太戰略,罕見嚴厲地對中國提出一系列批評,甚至明確為中國在烏克蘭戰和臺灣問題上劃出「紅線」。這份僅十幾頁的文件還十幾次提到臺灣和臺灣海峽,強調「軍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或者使用武力或威脅改變臺灣海峽地區現狀,這些都是紅線」。

而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就認為,在臺灣問題上,歐洲不應跟隨任何人的步伐。他擔心,歐洲會被拖入歐洲不想參與的危機,比如臺灣。

德國在臺灣問題上也很謹慎。德國不久前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對臺灣隻字不提。但星期四推出的對華戰略有一段提到臺灣。政策說,德國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但是,與臺灣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並希望將其擴大。德國在具體問題上支持臺灣參加國際組織。臺灣現狀的改變只能以和平方式並得到雙方同意。臺灣的軍事升級會影響德國和歐洲利益。

馬克龍在峰會後記者會上繼續表示反對北約計畫在日本設立聯絡處。他說:「印太不是北大西洋,我們不能給人留下北約正在其他地區建立合法性和在地理上建立存在的印象。」在峰會前,法國也表示了反對。可能正是因為法國的反對,峰會公報沒有提及在日本設立聯絡處的計畫。不過,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峰會後表示,在北約東京聯絡處的計畫依然「在桌面上」。

不過,儘管法國反對在東京設立聯絡處,但它卻是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常客,在北約峰會即將在立陶宛開幕之際,法國仍派出10架戰鬥機參加與美國在太平洋島嶼舉行的演習。

英國軍隊一直在日本進行訓練;6月,一艘加拿大軍艦與一艘美國驅逐艦在臺灣海峽一起行動,當時美國軍艦與一艘中國軍艦險些相撞;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利斯(Boris Pistors)上個月在香格里拉對話防務峰會上宣布,柏林明年將向太平洋派遣兩艘海軍艦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