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棟文集首發式在北京舉行,正中老人為何家棟遺孀陳蓓。(圖片來源:鐵流提供)
何家棟何許人也?現在好些人都不知道他了。他是當代民主自由戰士,新啟蒙的思想家。96歲李銳老人題字是「多難多災生智慧,求真求實作先鋒,大家懷念何家棟,留下寶藏思想之燈!」他也曾幫助中共為一代青年洗腦工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1938年參加抗日戰爭,1945年在北平從事文化出版工作,1949年創辦工人出版社,先後執筆除編寫了《把一切獻給黨》外,還有《我的一家》、《趙一曼》、《方志敏戰鬥的一生》、《胸中自有雄兵百萬——記毛主席在陝北戰爭中》。特別是《把一切獻給黨》風靡於50年代,追求革命與求進步的年輕人莫不手不釋卷熟讀此書,主人翁吳運鐸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由於這些書均是通俗文藝讀物,整整影響一代年輕人的追求和理想,而成為虔誠的共產主義信徒,我就是其中一個狂熱者。
這麼一個早年追隨毛澤東,有功於共產主義革命的革命者,從1951年起就被整被鬥直至開除黨籍,可他痴心不改,一如既往忠於黨的革命事業。1957年因出版劉賓雁《本報內部消息》一書定為右派份子,撤銷職務連降三級留用。1959年又因被指派為小說《劉志丹》的責任編輯,1962年遭到毛澤東點名批判,罪名是「利用小說反黨」,遂被打入「習仲勛反黨集團」的骨幹「反黨分子」。1965年下放到山東成武縣長達14年。
1979年「右派」改正,《劉志丹》小說冤案徹底平反,他再次出任工人出版社常務副社長兼副總編輯。創辦《人生》月刊、《開拓》文學雜誌,又因發表劉賓雁《第二種忠誠》被查究,1985年被迫退休。隨後應邀擔任中國行政函授大學校長、北京社會科學研究所顧向、《經濟學週報》總編輯、《戰略與管理》雙月刊顧問、改造與建設網站法人代表。因在「64」政治風波中支持學生,上述週報、月刊、網站即被停刊、關閉。
「64」一聲槍響,使不少早年「追隨共產黨,立志解放天下人」的民主自由知識份子開始覺醒反思,縱然學生有偏激過火行為,但號稱「母親」的中國共產黨,也不能使用機槍、坦克去屠殺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閒賦在家的何家棟,晚年開始深刻反思共產黨的建設歷史,探討中國今後向憲政民主制度發展的道路,先後寫出不少有份量的文章,被稱為思想界的標桿人物。
大概是2006年初夏,山東濟南難友李昌玉兄來京,邀我參加一次文人的「飯局」,席間認識學者丁東與謝泳,自然談及重病中彌留之際的何家棟。丁東說,在何老師走前,我一定要把「何家棟文集」刊印出來,讓他看見。想不到三天後傳來消息,就為這冊文集丁東先被國安帶走問話,刊印文集的印刷廠被查封,所印出的幾千冊文集被有關部門作為非法書刊銷毀。下此令者是主管中共意識形態常委李長春,助紂為虐者中宣部長劉雲山,這兩個混蛋。故何家棟含恨而去,走前也未看見他己經刊印出來的文集。
真理被惡神封殺,春天被陰霾吞噬。自此再沒有人談及何家棟文集出版一事,因為沒人敢惹中宣部。那是個龐然大物,惹不起的衙門,它是新聞出版界的暴君,剿殺言論的沙皇,可以調動國安、國保對不聽話的文人實施鎮壓。不平、憤然、惱怒、罵聲,在善良知識份子的心目中卻從未平息,大家總是想辦法要推出何家棟文集。2010年民刊《往事微痕》選載了《何家棟文集》中最精華部分約10萬字,由杜光老師前言,以專集形式刊印流傳。專集問世後很受歡迎,不少地方複印傳抄產生了一定影響,於是引起了陳蓓老人的注意,我和她交上了朋友。她多次向我提出在何家棟逝世五週年的日子,能否把何家棟文集公開自費刊印出來。雖然知道困難重重,風險很大,出於道義與責任我答應了下來。
中共治下的中國就是這麼怪一個國家,一些質量不高與假大空的東西遍書攤都是,凡是有思想、有見地、說真話的高質量、高規格的文章,縱是跑遍全國也買不到,除非在香港、臺灣。我拿著書稿跑了多家出版社沒有一家接手,最後也只能是香港。這樣的書在香港出版了但拿不進來,海關一律視為「毒品」予以沒收。只好用香港書號在國內印刷,但得絕密進行。為了安全,我們只好學著共產黨搞地下工作的年代,不打電話、不發郵件,單線對單線,乙地印製甲地寄發的辦法,終使何家棟文集出版問世,並還開了首發式。雖然如此保密又保密,跟蹤的文化特務還是找到了那家印刷廠盤查,可沒有抓到任何把柄只好不了了之。唉,扼殺民主自由思想的獨裁文化體制,非把中國知識份子逼瘋不可,到底為了什麼?所幸何家棟文集的姊妹篇《何家棟紀念文集》又問世了!正如杜光老師在代序中的開篇語:「讓大家都來分享他遺留的精神財富」,這是國家的財富,民族的財富,做為炎黃子孫的中共,為什麼要毀滅這筆精神財富?難怪,有70年黨齡、歲及90何家棟的遺孀陳蓓老人——原燕京大學法律系高材生、57年與何老同為右派,無不感慨地說:我們一生所追求的中國共產黨,怎麼變得如此專橫與霸道,連一點道理也不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