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交易慘淡,或將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項目。(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1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下滑,金融風險增高,證券市場交易量因此下降,特別是成立一年多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交易慘淡,或將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項目。
北交所創最尷尬的吉尼斯世界記錄
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近期出現成交量驟減的情況,特別是在1月13日,該交易所股票成交僅3手,成交金額2200元(人民幣,下同)。不僅老股票交易寡淡,就連新股票也無人問津。被中國投資者嘲諷為「最尷尬的吉尼斯世界記錄」,目前相關資訊已經被官方屏蔽。
1月19日,北京證券交易所發布新規,希望能激活證券交易。在《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細則》和《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指引》中,對證券公司開展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的流程、權利義務和監督管理等方面予以規定。做市細則和做市指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北交所相關負責人對官媒表示,北交所做市採用在單一證券交易中實施競價與做市並行的混合交易制度。北交所在競價交易的基礎上引入做市商實行混合交易制度,有助於增加市場訂單深度,提升市場穩定性,縮小市場買賣價差,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引入增量資金,提升市場流動性。
2021年9月2日,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致辭時披露,將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
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號稱專注於服務中小企業的北交所首批掛牌企業共有81家,其中只有10只是新股,81只股票跌多漲少。
從宣佈成立北交所,到正式敲鐘開市,僅用了短短75天時間。這是時隔三十餘年,中國大陸資本市場迎來又一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更被媒體吹捧為中國版本的納斯達克(NASDAQ), 與現有的上海證交所、深圳證交所「三足鼎立」之勢。
美國的納斯達克成立於1971年,以電子化交易、服務中小企業為特點,矽谷的科技企業多在此上市,目前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場。不過,北交所在流動性和參與門檻上都與納斯達克有相當大的距離。
但是,中國監管部門發起的監管風暴,已經讓資本市場風聲鶴唳、投資者噤若寒蟬。監管部門和官媒頻頻打壓大型企業,相關行業瑟瑟發抖,資本市場也膽戰心驚,股市一片肅殺之氣,不知下一個會輪到誰。
分析人士指出,北交所恐會加強北京當局針對資本市場的政治干預。中國的經濟版圖已是「南大於北」,北交所的加入,是體現了高層對此的擔憂,將來會有更多的政治資源和經濟資源向北方靠攏。
北交所、三板市場的發展歷史
三板市場起源於2001年「股權代辦轉讓系統」,最早承接兩網系統和退市公司,稱為「老三板」。也是投資者俗稱的股市「垃圾場」。
2006年,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代辦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稱為「新三板」。
2012年,官方決定擴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試點,首批擴大試點新增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天津濱海高新區。
2013年12月31日起,全國股份轉讓系統面向全國接收企業掛牌申請。這是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後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在場所性質和法律定位上,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與證券交易所是相同的。
2019年10月25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對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進行全面改革。改革後將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層企業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同時設立精選層,在精選層掛牌一定期限,且符合交易所上市條件和相關規定的企業,可以直接轉板上市。
2020年7月27日,首批32家企業在新三板精選層上市。在精選層掛牌一定期限,且符合交易所上市條件和相關規定的企業,可以直接轉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並且新三板精選層漲跌幅限制為30%,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
2021年9月2日,習近平宣布,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