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甚麼時候出現的?(圖)

作者:隅心 發表:2023-01-11 16: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758年,唐肅宗李亨將「載」改回為「年」。
在唐明皇改「年」為「載」之後,唐肅宗李亨於758年將「載」又改回為「年」。(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當步入2023之後,許多人就盼著黃曆新年的到來,紛紛在臘八過後,開始置辦年貨。眾所周知,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因此又稱為年三十、除夜與歲除。當我們在期盼著黃曆新年的到來之際,卻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年」是從甚麼時候出現的呢?今天就一起來瞭解吧!

年,既是時間概念,又是計時單位。人類是從「寒盡不知年。」(太上隱者〈答人〉)逐漸從經驗開展至能測定時間的方法的階段。根據歷史文獻記錄,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中國就出現了藉著觀測天象來判定時間與方位的方法。

至於以觀測天象來確定四季的方式,稱為「觀象授時」。《史記・曆書》就記載了「觀象授時」的官員:顓頊時期設立的「火正」,以及帝堯時期設立的「立羲」與「之官」

《漢書・紀・成帝紀》亦載有此事:二年春,寒。詔曰:「昔在帝堯立羲、和之官,命以四時之事,令不失其序。故《書》云『黎民於蕃時雍』,明以陰陽為本也。今公卿大夫或不信陰陽,薄而小之,所奏請多違時政。傳以不知,周行天下,而欲望陰陽和調,豈不謬哉!其務順四時月令。」

夏代根據北斗斗柄的指向、恆星出沒來判定時月,並採用天干紀年(商代則採用干支紀日),後人還在殷墟甲骨卜辭中發現了十二個月份之名稱,但「年」的名稱尚未出現。

針對「年」,各朝代的稱呼是不一樣的。根據《爾雅》記載,堯舜時期稱「年」為「戴」;夏代則稱「年」為「歲」;商代則改換了夏代的稱呼,將「歲」改稱為「祀」。

直到周代,「年」這一稱呼才正式出現。

周代是很重視農業的民族,「年」最初的時間概念,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週期循環而逐步產生的。

《說文解字》記載了中國人對年最早的解釋:「穀熟也!」《穀梁傳・桓公・桓公三年》有云:「五穀皆熟為有年也。」《穀梁傳・宣公・宣公十六年》亦云:「五穀大熟為大有年。」

這裡說的「有年」,指的正是農業上有收成。「大有年」則是指農業上的大豐收。

據悉,一年一度的農業豐收歡慶活動,是從西周初期出現的。

雖然後來的朝代都沿用「年」,但唐代有名的皇帝之一--唐玄宗李隆基卻選擇在天寶三年(744年)正月朔,將「年」給改成了「載」。

《舊唐書・卷九・本紀第九・玄宗下》中有載:「三載正月丙辰朔,改年為載。」

那麼,「載」又是何時被改回至「年」的呢?

其實,唐代使用「載」的時間甚短,在肅宗繼位之後,即於至德三載(758年)將「載」改回為「年」。

《舊唐書・卷十・本紀第十・肅宗》載道:「改至德三載為乾元元年。」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節日風俗》

《中國歲時禮俗》

《春秋穀梁傳/穀梁傳》《漢書》《舊唐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