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被北京健康寶「彈窗」無法返京 中共「紅二代」、陶鑄之女陶斯亮發文批評過度防疫。(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看中國2022年11月8日訊】新冠疫情在中國捲土重來,各地防疫亂象頻生之際,「紅二代」陶斯亮近日公開質疑當局的「精準防疫」政策,多名著名「五毛」也紛紛倒戈。有學者認為,中國精英階層對於過度防疫措施的不滿已有所共識。
11月5日,知名「紅二代」陶斯亮通過微信公眾號發文,批評北京當局過度防疫,魔幻的「彈窗」導致自己有家不能回。
陶斯亮在文中說,自己和老伴前往湖州參加活動,「天天做核酸,一點不敢怠慢。但就在準備回京前發現彈窗了。」她表示,週末兩天內無數次填寫申訴表格,幾十次打便民服務熱線直到深夜,但只得到「申訴未通過審核」的冰冷回覆。她說,她的老伴未遭遇彈窗,卻也無法購買返回北京的車票。
「‘彈窗’,你真奇妙!你像能施展魔法一樣,讓無數人,無論在何時何地,瞬間動彈不得,而又無需給出理由。」陶斯亮在文中質疑,來自高、中、低風險地區的防疫政策竟然都是一個樣,「這符合國家‘精準防疫’的策略嗎?」
該文一出,引發輿論熱烈討論和轉載。然而這篇文章迅速「因違規無法查看」。
81歲的陶斯亮是中共領導人陶鑄之女。陶鑄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陶斯亮本人也是中國市長協會副會長,根紅苗正。
面對當局的過度防疫措施,體制內的既得利益者尚且如此,何況無法發聲的普通群眾?
旅美時政評論人士橫河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像陶斯亮這類體制內人士發聲釋放了一個信號,即中共內部在是否與病毒共存的問題上存在分歧。
橫河說:「精英階層應該已經達成共識了,就是再這樣封鎖下去是沒有好處的,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可能代價都太大。所以說,會出現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矛盾信息。動態清零是習近平的政策,不可能很快轉彎,不可能很快宣布這個政策曾經是錯的,或者說現在我們要改這個政策。即使在具體措施上有所放鬆,但在動態清零這個大方針上還會抓得很緊。」
陶斯亮的這篇文章在微信已經「消失」,微博網友轉傳的貼文也遭到網管封殺。(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在微博上對陶斯亮的文章作出回覆。他說,北京市應在制定和遵守人員流動的規則方面做得更加規範,「現在形成了一種在進返京問題上很不確定的印象,這不利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也不利它的形象。」
無獨有偶,被中國網民稱為「大五毛」的網路寫手周小平同日也在微博發帖,質疑當局嚴苛的動態清零政策。他說:「現在最直觀的情況就是,你去了一趟疫疾最重的美國只需隔離7天就能回家;你去一趟疫疾相對輕的邊疆,封控70天都未必能回家。這是在防疫還是在划水?這樣做,到底有什麼意義?」
周小平隨後表示,微博官方擅自刪除了他的這條帖文。
旅美人權律師吳紹平告訴本臺,至少從目前的輿論風向可以看出,對動態清零政策不滿的受眾已經擴大至體制內。他說,不排除中國官方利用這些人來製造輿論,為放鬆防疫做鋪墊。但陶斯亮和周小平的發言均被刪除,表明瞭這種可能性不大。
吳紹平說:「中共這個體制惟上不惟下,這個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就是不把百姓的權利和利益放在眼裡。他(下級官員)只有通過極端的防疫方式和手段,才能讓上面看到我是在積極推行你的意志。」
據路透社日前報導,11月4日,已卸任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透露,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很快將有實質性改變。就在外界樂觀認為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即將迎來鬆動之際,中國官方給了當頭一棒。在11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疾控局傳防司二級巡視員胡翔表示,中國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
中國國內最近疫情又起,亂象再生。僅在本週末,就發生數起與過度防疫有關的荒誕事件。
11月4日晚,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的一位女士在居家封控期間跳樓。據網路視頻顯示,該女士的女兒在業主群裡撕心裂肺地哭求,讓物業把焊死的鐵門打開。
網傳的另一張名為「進博會央媒」的微信群截圖顯示,多名央媒記者因前往上海報導進博會,導致北京健康寶「彈窗」,無法返京。有群組成員發問:「請問中宣部,能否給幫忙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近日,河南省鄭州市疫情失控,導致位於當地的富士康廠區大批員工衝破封鎖徒步逃離。11月6日晚間,出席鄭州疫情防控發布會的一名社區書記聲情並茂講述自己因工作在抗疫第一線,而錯過了女兒18歲成人禮。該言論激起了網民的憤慨。
另外,一則無法驗證來源的網路視頻還顯示,因孩子被帶走集中隔離,河北省唐山市的數十名家長在街上下跪討公道,大喊「讓我們的孩子回家。」
来源:自由亞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