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神像的不朽傳說(圖)

發表:2022-02-15 06: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 高山 廟宇
中國深山中的寧靜廟宇的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佛教的名山九華山,充滿了神聖、幽靜美麗的氛圍,位處華東皖南山區,有著熱帶濕潤的季風氣候,時常陰霾潮濕、雨多霧重,在這樣的天然環境中,卻能出現十尊經久不腐的高僧肉身,這些高僧經過長久的苦修修成正果,使信仰的善男信女們頂禮膜拜,尊敬這些覺者遺留在人間的軀體。

肉身神像的起源

九華山肉身神像最早源於唐代,是出生在現今韓國慶州市的新羅國王室金氏近屬子弟金喬覺,他於二十四歲時落髮出家,涉海西度至唐求法,歷經千辛萬苦訪道名山。於開元末,卓錫九華山,宿岩洞,餐白土,宴坐清修。在公元794年7月30日,與眾僧徒訣別,頓時「山鳴石隕,扣鐘嘶嘎,群鳥哀啼,跏趺示寂」,壽終九十九歲。三年後打開石涵,僧徒們震驚的發現金僧肉身,「顏狀如生,兜羅手軟,骨節有聲,如憾金鎖」。

據佛經所描繪的形象認為是地藏菩薩應化,隨後將其身移入石塔中供奉,尊稱為「金地藏」,又俗稱「九華老爺」。明代萬曆年間,朝廷賜金修塔建殿,賜名「護國肉身寶塔」,稱殿為「護國肉身寶殿」。相傳在寶殿的小山頭上空出現了異彩的神光,故稱其山為「神光嶺」,俗稱「老爺頂」。殿內石塔上有九層木塔,周圍豎立著五十六尊地藏菩薩像,石塔兩側拱衛十殿閻王,整個寶殿金碧輝煌,於殿門樓上懸掛「東南第一山」的金字匾額,開創了九華山供奉肉身神像的先驅,此後肉身神像作為佛家一種崇敬的象徵,不斷的降臨在九華山。

苦行修成的百歲公

繼金地藏之後,百歲宮明代高僧無瑕和尚肉身的出現被尊為地藏菩薩「第二代應身」,「無瑕」是他的字,法名海玉。在公元1513年出生於現今北京市的蘆溝橋,同樣在二十四歲時出家,在五臺山出家後歷游名山,二十六歲時跋山涉水,行萬里路來到了九華,擇東崖摩空嶺上卓錫,在雲海霧濤中的摘星亭下,結茅苦修,取名「摘星庵」。終年以黃精、白荷、蕨根等當地植物充飢,他刺舌血拌金粉,書寫《大方廣佛華嚴經》,每隔二十天刺舌血一次,耗時三十八年的光陰,抄錄完了這部多達八十一卷的《血經》,透露出無比堅強的毅力與虔誠至極的信念。

在公元1623年,高齡一百一十歲的無瑕法師圓寂,臨終時拈一偈,曰:「老叟形骸百有餘,幻身枯瘦法身肥。岸頭跡失摩邊事,洞口言來格外機。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間人境遠相離。客來問我歸何處?臘盡春回又見梅。」眾僧徒將無瑕肉身跏趺於缸中。在三年後啟缸,發現其肉身完好、容顏如生,認為無瑕法師苦修百年已成正果,就將肉身裝金供奉,尊稱「百歲公」,遂將庵名改為「百歲庵」。

相傳在公元1630年,朝廷派兵部尚書王大人來到九華代聖進香,當晚住進肉身寶殿,突然看見神光嶺上發出一道白光直射摩空嶺百歲庵,而摩空嶺上也射出一道白光照向神光嶺,兩光相照,奇珍異象。隔日王大人趕到百歲庵察看並詢問無瑕法師的身世,當見到稀世珍寶的《血經》更是驚嘆不已,認為無瑕和尚與金地藏同樣是地藏菩薩的應身。隨後奏明皇上,敕封海玉法師為「應身菩薩」,御書匾額;同時又御書「為善為寶」題額,並賜海玉肉身塔名「蓮花寶藏」,賜金擴建廟宇,賜寺名為「百歲宮」。後有黎元洪題書「敕建萬年寺,欽賜百歲宮」豎匾,高懸山門門廳之上。清道光年間擴建後,又稱「萬年禪寺」,成為香火盛極一時的「十方叢林」。



責任編輯:肴義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